“藉”,最初见于秦朝小篆时代,楷书体和简化版的“藉”都从篆书演变而来,其字源演变图如下:
藉的字源演变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词 | 例句 |
jí | 动词 | 践踏;欺凌 | tread on | 藉贫孱者。——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 |
进贡 | pay tribute | 无以藉君,与君相忆也。——南朝梁· | |||
登记;记 | record | 藉长幼贫氓之数。——《 | |||
通“籍” | confiscated property | 藉没 | |||
顾念;顾惜 | take good care of | 藉不得 | |||
用绳缚 | tie | ||||
形容词 | 杂乱 | in disorder |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 | ||
名词 | 藉田 | field | 天子为藉千亩,诸侯为藉百亩。——《礼记》 | ||
耕种藉田 | till | 古之必藉千亩者,礼之饰也。——唐· 柳宗元《 | |||
赋税 | taxes | 藉敛 | |||
通“阼”。势位 | potency | 因传柄移藉,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 | |||
姓 | |||||
jiè | 名词 | 作衬垫的东西 | pad | 藉乃燔林。——《 | |
动词 | 衬垫 | mat | 藉茅 | 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 | |
坐卧其上 | lean on | 藉萋萋之 | |||
践踏;欺凌 | [bully | 凌藉 | |||
抚慰 | placate | 慰藉 | 白头无籍在,朱绂有哀怜。—— | ||
参考资料 |
〔古文〕《唐韵》慈夜切,音躤。《说文》祭藉也。《易·大过》藉用白茅。《注》荐藉于物。
《礼·曲礼》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注》藉,藻也。《疏》凡执玉必有其藻,以承于玉。《仪礼·聘礼注》藉谓缫也。缫所以蕴藉玉。
《孟子》助者,藉也。《赵岐注》犹人相借力助之也。《战国策》藉兵乞食于西周。
《前汉·薛广德传》广德为人温雅有酝藉。《注》宽博有余也。
《后汉·隗嚣传》光武素闻其风声,报以殊礼,所以慰藉之良厚。
《纲目集览》身之所依曰藉。
《释名》咀藉也,以藉齿牙也。
秦昔切,音籍。狼藉,离披杂乱貌。《前汉·江都易王传》国中口语藉藉,无复至江都。
《周语》宣王卽位,不藉千亩。《前汉·文帝纪》其开藉田。
《谷梁传·哀十三年》其藉于成周,以尊天王。《注》藉谓贡献。
《庄子·应帝王》猿狙之,便执斄之狗来藉。《注》藉,绳也。
《史记·武安侯传》今吾身在也,而人皆藉吾弟。《注》藉,蹈也。
姓。《国语》藉偃,晋大夫。
《唐韵古音》读胙。《史记·商君传》注新序论:周室归藉。《索隐》藉音胙。
《韵补》秦二切。《班固·西都赋》原野萧条,目极四裔。禽相镇压,兽相枕藉。
祭藉也。一曰艹不编,狼藉。从艹耤声。慈夜切。又,秦昔切
说文解字注
祭藉也。稭字下禾稾去其皮,祭天以爲藉也。引伸爲凡承藉、蕴藉之义,又爲假藉之义。一曰艹不编,狼藉。此别一义。从艹耤声。慈夜、秦昔二切。古音在五部。
参考资料 |
参考资料 |
参考资料 |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藉 | 广韵 | 假 | 去 | 禡 | 从 | 开 | 三 | 全浊 | 慈夜切/慈亦切 | dzʰja | |
梗 | 入 | 昔 | 从 | 开 | 三 | 全浊 | 秦昔切/慈夜切 | dzʰjɛk | |||
集韵 | 假 | 去 | 禡 | 从 | 开 | 三 | 全浊 | 慈夜切 | dzia | ||
梗 | 入 | 㫺 | 邪 | 开 | 三 | 全浊 | 祥亦切 | ziæk | |||
梗 | 入 | 㫺 | 从 | 开 | 三 | 全浊 | 秦昔切 | dziæk | |||
韵略 | 去 | 禡 | 慈夜切 | ||||||||
增韵 | 去 | 禡 | 子夜切 | ||||||||
去 | 禡 | 慈夜切 | |||||||||
入 | 昔 | 祥亦切 | |||||||||
中原 | 去声 | 车遮 | 精 | 全清 | tsiɛ | ||||||
中州 | 入作平声 | 齐微 | 精妻切 | ||||||||
去声 | 车遮 | 词借切 | |||||||||
洪武 | 去 | 蔗 | 邪 | 徐 | 全浊 | 词夜切 | ziə | ||||
入 | 陌 | 从 | 昨 | 全浊 | 前歴切 | dz‘iək | |||||
参考资料 |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调 | 声母 | 韵母 |
魏 | 歌 | jia | |||
晋 | 歌 | jia |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dzʰ | i̯a | ||
隋唐 | 拟音/王力系统 | dz | ǐa | ||
隋唐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dzʰ | ja | ||
隋唐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dz | ia | ||
隋唐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dz | ja | ||
隋唐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dzʰ | ǐa | ||
参考资料 |
客家话:[梅县腔]zia5[台湾四县腔]zia5[客英字典]zia5[海陆丰腔]zia5[东莞腔]cit8[陆丰腔]sit7[宝安腔]zia5|cit8[客语拼音字汇]jia4qid6粤语:ze3ze6zik6潮州话:zia6
本文发布于:2022-10-23 14:34: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555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