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剧作为新兴剧种,其创作演出的音乐、唱腔,多采用松口山歌作为素材,其代表作《挽水西流》长演不衰,并被移植到印尼华侨侨民中演出。1996年,国家文化部命名梅县区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山歌艺术)”,就是因为与松口山歌的传承与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2006年1月,梅县区“千人山歌大对唱”——《客家山歌特出名》,参加2006年梅州国际山歌节,被载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世界纪录。1983年起,梅县区每年举办“中秋节山歌节”,至今已连续举行了24届。2002年6月,梅县区松口山歌协会成立,现有会员30多人,该会秉承“继承、发扬、传播家乡文化精品——松口山歌”的宗旨,,经常开展山歌艺术研讨和演唱交流,举办山歌培训班,致力于山歌艺术的普及,经常到中、小学校辅导青少年唱山歌。
松口山歌曲调丰富多彩,腔板多种多样,“行腔如串丝、绕绕韧韧,委婉圆润”,极富感情色彩。充满乡土气息的松口山歌成为联系乡情、侨情的精神纽带。1996年梅县区第十四届中秋山歌节、2003年梅县区第二十一届中秋山歌节在松口镇举行,当地歌手踊跃登台献艺,原生态演唱的松口山歌,博得了海内外听众的好评。
中央、省、市、区广播电台、电视台常常有松口山歌的演播。
2007年04月26日,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列入梅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7年6月18日,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入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文发布于:2022-10-22 22:09: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497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