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精神的光荣绽放
——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朱丹枫
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热播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创下了中国近年来罕见的收视热潮,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和观众热议的话题。在主旋律影视作品时常遭遇票房和收视尴尬的今天,这部领袖传记题材的电视剧异军突起,脱颖而出,在全国乃至世界引起关注和反响,值得我们认真思索和研讨。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共四川省委是这部电视剧的组织、指导单位之一。作为具体工作的责任人和执行者,我有幸全程参与了作品的创作、拍摄和制作,成为了这一鸿篇巨制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也正因为如此,我才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这部电视剧第一次全景式再现了历史转折的关键年代,邓小平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拨乱反正,启动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历程。应该说,作品的成功,在于直面那段历史的坦率态度,在于走进伟人生活的平民视角,在于呈现命运改变的动人场景,在于重返峥嵘岁月的生活质感,在于超越故事本身的反思和憧憬;作品的成功,还在于有效集合了最权威、最优质的创作资源和制作力量,在于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在于全体主创满怀着对邓小平的深厚感情倾情投入,实现了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这部电视剧开创了中国领袖题材影视创作的新视野、新高度、新境界。正如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所说,这是一部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史诗性作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和领袖伟人传记创作的重大成果。
很多媒体评论说,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看点在于对高层政治的“揭密”,对相关人物的“脱敏”,对伟人生活的“平视”,对亲身经历的“感怀”。毋庸讳言,这些“看点”的确存在,但细细思索下来,这样的概括似乎过于简单。我想应该有这样三种力量成为这部电视剧“抓人”、“走心”、“提神”的关键。
一是改变命运带来的震撼力。这部电视剧通过对改革开放源头的生动探寻和真实反映,为观众全景式地展开了一段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甚至如粉碎“四人帮”时生死一线的历史画卷。这部电视剧与那些遥远的年代戏、宫廷戏不同,剧中许多鲜为人知的决策过程、许多重大事件的发展变革,与我们今天的生活乃至命运休戚相关。这些历程及细节的生动展现,如剧中小平在高考招生方针上放宽“政审”,取消“单位同意”的明确指示;在知青问题上“让孩子们回来吧”的感人话语,常常让荧屏前的我们热泪盈眶,带给每一个亲历者或关联者强烈的心灵震撼。如果没有拨乱反正、没有恢复高考、没有知青返城、没有联产承包,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我们、我们的父母和亲人的命运或将因此改变。电视剧所呈现出来的这些让人刻骨铭心的鲜活记忆,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对邓小平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情感认同和理念认同,并让我们对道路的选择倍感庆幸、对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珍惜。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专家研讨会二是家国情怀唤起的感动力。“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电视剧中的人物,无论真实还是虚构,都鲜明地呈现出这样一种热烈而真挚的情感。小平对“大家”和“小家”同样真挚的爱,以及为“三只鸭子”的拍案而起;陈景润、苏步青、李国豪等专家学者的忍辱负重;金锁、建红、田源放弃大学,追求理想的骇俗之举,常常让我们心底生出最温暖的情愫。电视剧所呈现的这种感动让今天的观众既熟悉又陌生,剧中这些人物离我们并不遥远,也许就在我们身边、就是我们的父辈和朋友。这种高尚的情怀如同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拉近了剧中人和观众的距离,进而变成了观众发自心底的深情呼唤。把历史和今天两相对照,我们会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象改革开放之初一样,常怀爱国之情,恪尽兴国之责,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合力同心为国家发展繁荣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三是时代精神催生的奋进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无比生动地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观看这部电视剧,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艺术叙事欣赏,更是感受一种精神力量的蓬勃释放。这种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与今天“全面深化改革”强烈共振的奋进精神。今天的“全面深化改革”是改革开放的必然延续,是改革进入深水区,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的第二次大转折,是党沿着正确路线领导全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新的历史起点。这部电视剧在这样的时点播出,无疑会极大的鼓舞和坚定全国人民毫不动摇地把改革推向前进的决心和信心,为开启我国新一轮改革浪潮,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历史关照现实,历史启迪未来。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穿越时光,把震撼、感动和力量汇聚到今天这个伟大的时代,在亿万中国人民面前光荣绽放。对于作品所传达的精神,传播是我们的责任,而践行无疑是更大的责任。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专家研讨会2014年8月21日,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专家们就该剧的艺术性、历史性以及其在社会上引起的巨大反响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会专家认为,该剧气势磅礴,以人带史,聚焦邓小平高瞻远瞩、全面辩证的精神世界和哲学思维,艺术地呈现了1976-1984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作家朱丹枫在会上做了题为“时代精神的光荣绽放——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发言。
朱丹枫: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学者。著有散文集《山川回望》,散文随笔集《微言碎语》,理论集《理论品格》,纪实文学《国家行动:十八省市援蜀记》、《四川回答世界——来自灾后重建的报告》,诗歌摄影集《春回天府——四川灾后重建诗意镜像系列》。
本文发布于:2022-10-22 19:17: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485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