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食谱

更新时间:2022-10-21 21:20:09 阅读: 评论:0

食谱构成

天宫食谱早餐有粥、米糕、卤蛋、雪菜、芒果汁。

午餐和晚餐同样是2种主食、3个菜、1个小菜、1个水果罐头和1个汤。

加餐和点心,品种也很丰富:巧克力、鸡翅、杏仁、豆干和酸乳饮料。

不过,这只是第一天的食谱,以后4天都会有所调整。一个周期的饮食每天不同。航天员可享用的食品达100多种。而且这个食谱要参考本次任务的工作负荷和多次地面实验的验证结果,再根据航天员的性别、年龄加以调整。

搭配原则

除了载重限制,食谱安排还与航天食品的特点有关。与我们平常吃的烹饪食物不同,航天食品多为加工食品,食品中营养素的损失比烹饪食品更大,因此更需要关注营养素平衡的问题。

口感

天宫食谱因为是加工食品,航天食品的口感是一个重要课题。在食品研制与评判环节,航天员中心会邀请“感官评价员”对新研发的航天食品进行评价。通过评测后,会再请航天员测试口感。

航天员对几个菜比较中意,特意嘱咐出任务时可以多来点。如雪菜兔肉、松仁玉米、油焖笋、麻辣花生等。

肉类食品与我们常吃的口感差别不大,其他食品与烹饪食品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这是加工食品的特点,但总体而言味道不错。

营养

太空饮食不是营养齐全这么简单。要让航天员保持良好的在轨工作状态,饮食上要尽量做到跟地面一致,即“太空饮食地面化”。同时,进餐过程也可以将航天员从繁忙的工作中暂时解脱出来,他们可以边吃边交流,在休闲时光中放松精神。

食材种类

航天食品一般分为六大类,即“3食3品”:主食、副食、即食,饮品、调味品和功能食品。其中,副食中的菜肴一直是航天食品研发的难点。

绿叶蔬菜还是很难带到天上去。航天食品需要有12个月的保质期,一般需要加热杀菌,加热后蔬菜的色香味等感官条件都不太理想。目前(2016年11月)的菜肴,中国主要以根茎类和菌类为主,比如胡萝卜、土豆、山药和木耳等都是常见的太空食材。

一顿太空鱼香肉丝要炒几十公斤。为了保证品质,航天食品都是工业化生产。以鱼香肉丝为例,事先将木耳、竹笋和肉类分别处理后再加入“大锅”的投料口,由机器控制烹饪所需的时间和火候。

地面出锅的鱼香肉丝都是半熟的。航天食品在封装后还需要经过杀菌处理,杀菌中的加热过程会将食物烹饪到“熟”。之前航天食品采用的是高温灭菌法,但这样的做法会让菜肴的口感变差,所以更倾向于用多阶段加热杀菌或冷热杀菌相结合的方式,尽量提高菜肴的色香味。

特色菜肴

太空冰淇淋

天宫食谱太空冰淇淋就是在这台机器里制作完成的。景海鹏、陈冬所吃的冰淇淋其实是将制成的冰淇淋冷冻后升华,将其中已经变成冰的水分子迅速抽离。咬上一口,太空冰淇淋除了没有普通冰淇淋的冰感外,口味没有差别,味道还挺赞。

太空猪排

由于航天器内较怕油污和碎屑,一些看似普通的家常菜制作起来却不那么简单。以“红烩猪排”为例,制作时需要人工挑出其中的骨头、碎骨,还需要去除油脂。仅就去除油脂而言,除了在下锅前剔除肥肉外,制作后还要包裹面包屑放入烤箱中烤制。太空猪排可以理解成无骨的肉,可以“一口闷”。

同理,太空中的饼干都是一口大小,饼干屑不会吃得满“天”都是。

太空泡茶

这次在太空中,景海鹏和陈冬基本上天天泡茶喝。

这是中国人首次在太空中泡茶。本次制备的茶有两种:一种类似于我们平常用的茶包;另一种则是茶粉。茶粉可以理解成类似‘果珍’一样的‘茶珍’,比如有柠檬茶口味的。两者“泡”法一样,并不繁琐,通过专用水枪对茶包复水后放入电热箱加热即可。

烹饪方法

在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营养与食品研究室实验室,摆放着一台3D食物打印机。这是他们研发的第一代3D食物打印机。中国航天员中心正在尝试,让航天员在天上自己“烹饪”食物。

早期国外的航天食品是软管状的,每次吃饭需要像“挤牙膏”一样将食物挤入口中。随着美国在航天器上成功配置冰箱,外国宇航员的饮食跟地面的区别越来越小。

中国的航天食品都是加工好的“熟食”,为了减轻重量,一些食物在地面上先经过脱水处理。在太空中,航天员先对食品复水,再放入电热箱中加热食用。“现在市面上的紫菜蛋花汤包就是源自这种航天脱水技术。

如果太空打印食物能够实现,航天员就可以带着面粉上天,再通过3D打印机“打”出新鲜的馒头了。

本文发布于:2022-10-21 21:20: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409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天宫食谱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