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骨柔情陆放翁:杨雨讲述传奇陆游》是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他既是打虎英雄又是浪漫才子,既是抗金战士又是爱情懦夫。杨雨教授以清丽的形象和女性的视角,讲述传奇陆游的矛盾一生。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
杨雨,1974年,湖南长沙人。文学博士,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精通法语、英语等多门外语,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南省首批新世纪121人才工程,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著有:《宋词的女性意识》《传播学视野下的宋词生态》《网络诗歌论》《莫道不销魂——杨雨解秘李清照》等,发表论文四十余篇。2011年1月,在《百家讲坛》开讲《侠骨柔情陆放翁》。
第一讲打虎英雄 | 第二讲 | 第三讲 | 第四讲知遇之恩 |
第五讲锋芒初露 | 第六讲柳暗花明 | 第七讲 | 第八讲情场懦夫 |
第九讲 | 第十讲一往情深 | 附录一《宋史·陆游传》(附译文) | 附录二陆游生平大事简表 |
附录三古今名人评陆游(选) | 主要参考书目 | 代后记只有香如故 |
公元1172年的一天,在四川的南郑,也就是今天陕西的汉中,发生了一件惊心动魄的事——老虎袭人事件!陕西汉中的北边是秦岭,南边是巴山,这里自然生态环境非常好.一个最明显的证据就是经常有猛虎出没。这可不像今大,拿着放大镜都难得看到一只真老虎,所以有的人就只好自欺欺人,挖空心思拍张假老虎的照片,然后到处去炫耀:你们瞧。我们这儿生态环境多好!那时候可没什么“周老虎”事件,虽然说不上老虎遍地都是,可也确实多到了令人头疼的地步。因为老虎一多,食物就成问题了,这些个饿虎有事没事就会窜到村子里去,今天叼走一只鸡,明天咬死一头羊……这些都还是小事,弄出人命来可就麻烦大了。所以那时的老百姓可没有什么“生态保护”意识,那时候是“过街老虎,人人喊打”。为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当地政府还经常招募勇士,专门去打老虎。据说一直到清朝的时候,当地就有诗说南郑这个地方,确实是“眈眈北山虎,食人不知数”,“北山”就是指南郑北边的秦岭,这北山的老虎啊,不知道吃了多少人。这样一来,谁还敢打这儿过啊?
不过,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世上还真有不信邪的人!就在1172年,也就是南宋孝宗乾道八年的秋天,又发生了一起猛虎袭人事件。这天下着大雪,一大早,雪地里就来了一行人,骑着马,看样子像是出门公干路过这里。因为长途跋涉有些累了,他们在山路上找了一个稍微空旷点儿的地方,几十号人都下马休息,大碗大碗喝酒,一口气就喝下了一百多碗,既是御寒,也是壮胆。一行人正歇着呢,忽然间一阵狂风呼啸,风声中隐隐夹杂着虎啸的声音。这群人吓坏了,腿直哆嗦,一时间都愣在那里。想逃吧,可是哪里迈得开腿!正僵着的时候,虎啸声更近了,转眼间,一只吊睛白额大虎已经旋风一样从山林里奔出来,眼见着距离大家就只有百来步了。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只见人群中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人挺身而出。这人长得很壮实,身材高大,虎背熊腰的,一看就像个武功高强的大侠。这壮汉一声大吼,三步并作两步冲着老虎直奔过去,一直奔到老虎面前,举起手里的长矛,对着恶虎就猛刺。那老虎岂是吃素的?它抬起两只前爪,站起来比人还高,冲着那个男人猛扑过来。
在《百家讲坛》录完最后一集《陆游》,我直接从演播室赶往首都机场,编导李锋老师担心时间紧张,亲自驱车相送。奔驰在机场高速上的时候,沉默了半晌的我,忽然感叹了一声:真像是做了一场梦!李锋老师愣了一下,反问:为什么?
我也说不清为什么。人生的梦有很多种:孔子梦周公是缅怀先圣;庄周梦蝶充满了虚无主义的浪漫情调;宋玉赋《高唐》《神女》,渲染的是情爱的绸缪;黄粱一梦则多少反映了现实的失落与梦境的补偿……我的梦又属于哪一类呢?
从编导第一次和我电话联系,到确定《陆游》这个选题,再到最后一集录完,其间整整经历了一年的时间,从一年的深秋来到了又一年的深秋。在香山看到层林尽染的红叶,提醒着我季节的轮回如此惊人的相似,只是我已经回不到从前。
在这一年里,我经历过的所有,包括那些迟疑、徘徊,甚至是挣扎、痛苦,其实都已经不足为外人道了。我知道,“梦”已经醒了,但是“梦”里经过的一切如此清晰地刻在记忆里,让我在“梦”醒后,仍然忍不住感叹,忍不住回想。
其实,陆游也是一个爱做梦的人。他从小最爱做的梦就是披上战袍,跨上战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甚至战死沙场也要给中国历史留下一个伟岸的身影。那时候,他以为自己的梦在不久的未来一定会成为现实,为此他愿意付出一切努力。
也许,他还梦到过会拥有一个可心的爱人,在他感到寒意的时候给他温暖,在他感到孤独的时候给他拥抱,在他想痛哭的时候给他温柔的依靠……
长大以后,经历过无数现实的偃蹇,他才越来越明白,梦终究是梦,现实终究是现实。然而,尽管现实残酷地毁灭了他的梦想,他依然在一个又一个寂寞的黑夜里,无数次梦回他曾经战斗的地方、无数次梦回爱人的怀抱。
陆游,是一个最有力量的男人;陆游,又是一个最脆弱的男人。
有力量,是因为有梦想,有梦想才有追求,有追求的目标才能支撑起人生的意义。陆游就是在不断的追求中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中,也注定了他永不放弃的悲壮。
脆弱,是因为爱。爱得越深,伤得越痛。曾经偶然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却记得很牢:爱上一个人只需一秒钟,忘记一个人却需要一辈子。陆游是幸运的,因为他刻骨铭心地爱过;陆游是不幸的,为了这份短暂的爱,他付出了一生的孤独去怀念。
在披阅有关陆游的文字的那些日子里,深深打动我的其实并不是他的传奇故事,而是他的“悲壮”与“悲情”。
从小就知道陆游是一位鼎鼎大名的爱国诗人,也很早就因为邂逅那句“错、错、错”而莫名地感动。虽然那时候,我还不懂爱情,更不懂战场。
后来,“古代文学”成为我将要用一生来从事的职业,也曾经无数次从“陆游”这个名字上飘然而过,却从未想过会有这样一段时间,如此地沉浸于他忧伤的爱情,也如此地沉浸于他悲壮的战场。直到现在,我才终于能够明白,战场不只是刀光剑影,爱情也不只是雪月风花。
感谢央视科教频道副总监冯存礼先生、《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聂丛丛女士、副制片人那尔苏先生,是他们的信任和鼓励支持我一步步走到今天;感谢演播室导演高虹先生和制片吴林先生,他们用丰富的经验为我指点迷津,细心的关照让我如沐春风;谢谢漂亮可爱的化妆师杨静,每次都是她用“神来之笔”让我憔悴而疲惫的容颜在瞬间重新焕发神采。
特别感谢李锋老师,是他宽容了我时不时的迟疑和退缩,也宽容了我不够完美的表现,并且用他的智慧打开我在选题、构思、写稿和讲述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纠结”,让我能够走出最初的茫然,收获如今的豁然开朗。
感谢学界研究陆游的专家们,是他们精深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多少弥补了我对陆游理解的不足甚至是偏差,在阅读时我常常感到开卷有益的快乐,偶尔甚至还有“绝处逢生”的喜悦。
感谢我的研究生们,尤其是已经毕业、在中山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习婷和常恒畅,他们利用图书馆的便利为我核查文献、校对全文,尽量减少文稿中可能发生的讹误。
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编辑李影女士,是她严谨而富有效率的工作让电视屏幕上的讲述能够成为更加沉静的文字,让我们在流逝的时光中藉以回到过往,让我能够穿越梦境的隧道回到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日子。
一本小书承载的远远不止我一个人的艰辛,太多感激的话也许更适合珍藏在心里,在温暖中发酵,成为我继续前行的力量。
是那种说不上年头但已然是很遥远的感觉。有意思的是,多年前的杨雨与现在的杨雨似乎没有任何的变化。偶尔相聚对谈,依旧是那样淡淡地笑着,优雅地听着,话素来不多,却益入神智。疑惑的是,连我也记不起来,杨雨的那一份从容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我一点也不怀疑,若干年后的杨雨与当下的杨雨,一定是似曾相识的。一个人,心性优雅从容已是难得,何况经历了许多时许多事,居然没有任何的改变。要寻找一个词形容这样的心性,我以为应当是“强固”。
并不是所有的强固都值得鼓励,但对优雅与从容的坚守一定是让人感怀的。
看过杨雨在湖南的电视台讲解李清照的视频,也读过她的《莫道不销魂》一书,感叹其文笔细腻清雅,见解犀利而睿智,她从最亲近最真实的人性走进被遮蔽得近乎变形的李清照。引起的讨论是想象中的,我曾经问过她如何看待网上的热议,她的回答居然是“我不大上网”。我被“雷”得不轻,细想之下,这样的杨雨其实应该是想象中的。只是岁月多少消磨了我的淡定,一时竟忘了她的素人之气。当时我就想,像杨雨这样兼具才胆识力的学者,应该有一个更高的平台供她驰骋,也相信她的开坛设讲一定会引起更广泛的关注。果然,她得到了央视“百家讲坛”的邀请。这一次讲解的对象虽然仍是宋代,但从李清照转到了陆游。
现在十多万字的《侠骨柔情陆放翁——杨雨讲述传奇陆游》放在我的面前,每一讲的题目都吸引着我的注意力。十讲之中,七讲重点说侠骨,三讲谈柔情。这个比例不仅契合着陆游的身世心态,更揭示着陆游在铮铮铁骨之中萌生的柔情,该是有着怎样动人心魄的魅力;或者说,一个内心如此柔软的男人是如何在人生的另一面挥洒着自己的侠客之气的。原来,陆游是如此自如地穿梭在豪情与柔情之间。我得承认,在细读一遍之后,我对关于陆游的许多“传统”的说法被颠覆得七零八落了。这当然与我对陆游夙具兴趣却一直没有对他作精深的研究有关。杨雨娓娓道来的文字,熨帖着我的心思,想来也会熨帖着读者的心思吧!
陆游的英雄形象长期存乎国人的心中。梁启超《读陆放翁集》二诗云:“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可作一代表。不过,梁启超也是从诗歌来认识陆游的,无论是诗中的从军乐,还是胸中的十万兵,总是定位在一个书生的本色上。以前我读陆游的“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金错刀行》)、“十年学剑勇成癖,腾身一上三千尺”(《融州寄松纹剑》)等,都以为不过是一种书生意气而已,很少把陆游当成可以与敌人兵刃相见的战士。但读了杨雨的《打虎英雄》等文章。才知道陆游的勇武之气其实一点也不逊色于辛弃疾的。
陆游注定是一个悲情英雄。他是如此的“不识时务”,他一生经历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考场、官场起起落落,如果能略懂官场人事规则,曲意逢迎,他的一生也许会是另外一种情形。但陆游太执著、太强固了,他在主和派当政的年代“喜论恢复”,“力说用兵”,这注定了他不得不面对令人唏嘘和扼腕的结局。读陆游的“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书愤》)等句,我常常陷入莫名的悲愤之中。我由此也知道,即使在“僵卧孤村”、“卧读陶诗”的闲居岁月中,陆游的内心依然很不平静,看到一幅画、几朵花,喝上几杯酒,听到一声雁叫,都能唤起他的满怀心事。梁清远曾说:“陆放翁诗,山居景况,一一写尽,可为山林史。但时有郁勃不平之气及浮夸自侈之谈。去此,便与陶渊明何殊?”梁氏以陶衡陆,难怪要将陆游的“郁勃不平之气”去掉,以与陶渊明并列。其实陆游何尝要做陶渊明第二?去掉了这股雄浑气魄的陆游,也就不是“陆游”了。陆游就是陆游,陆游的价值就在他惊天地泣鬼神的长虹之气中。检点陆游的一生,我发现他其实可以放下很多东西,惟独爱国这份情感一生坚守着。他的绝笔诗有“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示儿》)之句,万事空幻的道理,陆游心意神明,但愈是在空幻的人生感悟中,愈是放不下九州统一的心愿,也就愈加见出陆游心志之纯一。在漫长的人生中,陆游不是不知道政治处境的险恶,也明白自己的“逆流而上”会遭致怎样的后果,但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改变他的人生信仰。陆游北望中原的形象就是这样如雕塑一般伟岸地耸立在历史的长河中,陆游的强固诠释了一种近乎宗教的爱国精神。
陆游与唐琬凄美的爱情故事,更是世代流传。他的《钗头凤》、《沈园》等都是广为人知的诗词名篇。陆、唐婚姻虽然仅仅维持了两年多的时间,但给陆游留下的却是一生的怆痛和无尽的追忆。“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沈园》),当陆游的政治热情一次次被浇灭的时候,可以暂时慰藉他的只有长存于记忆和想象中的唐琬了。尤其是在晚年,陆游频频徘徊在沈园,深情凭吊着“玉骨”和遗踪,支撑着残年残梦。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去感谢唐琬,是她一直温存着陆游的梦想。“沈园柳老不吹绵”,可怜无地送残春,陆游用尽一生的柔情去眷怀生命中的这一段爱情,其实也同样是一种“强固”,只是强固的对象不同而已。陈衍曾感叹陆游说:“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真是剥蕉见心之论。
陆游是强固的,对国家、对爱情,无不显示出其非同寻常的强固气质。与陆游同样堪称“强固”的杨雨也执著于自己的人生追求,他们隔世共鸣,脉息相通,其悠然心会处,也许真的“妙处难与君说”了。我在阅读杨雨这本书时,曾突发奇想:我们固然可以将此书当作是传写陆游的侠骨柔情,但也何妨部分地当作是杨雨本人的心语呢?侠骨柔情陆放翁
本文发布于:2022-10-21 11:14: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372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