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四圣,对古代兵家四位战略家与军事家通称

更新时间:2022-10-21 10:17:36 阅读: 评论:0

相关解析

第一种说法

兵圣孙武、亚圣吴起、计圣孙膑、尉圣尉缭

第一种说法是最普遍的说法。

此兵家四圣是兵家学派对中国古代兵家的四位战略家与军事家“孙吴膑缭”的通称,又特指先秦对战略与战争研究的派别的四位杰出人士。孙吴膑缭分别是孙武、吴起、孙膑和尉缭等四人的统称。兵家四圣的重要著作有《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尉缭子》等。兵家四圣著作中含有丰富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此四人都是军事家,而军事家是指对战争和军队编成、军队制度等军事领域提出宏观或客观的思维,并有著作传世,对当今军事有过重要影响的个人。军事家比名将比理论性更强一些,名将比军事家实践更胜一筹,有的人既是军事家又是名将(如吴起),在排列的过程中也算军事家。也有些名将是军事家也提出过先进性的理论但却未见其著作传世、对现代影响不深,故当做名将排列之未能列入四圣。

第二种说法

兵圣孙武、谋圣鬼谷子、亚圣吴起、次圣孙膑

第二种说法是史书中记载的说法。

此兵家四圣是影响中国军事理论较为深远的四位杰出的战略家和军事家,孙武著写《孙子兵法》使中国后世兵家皆尊孙武为先驱,鬼谷子著写《鬼谷兵法》为后世兵家开启文战的先河,吴起著写《吴子兵法》从而与孙武并称孙吴,孙膑著写《孙膑兵法》为后世兵法著作更添新彩,所以后世把他们尊为兵家四圣。

孙武为兵圣,意为兵家至圣,是因为他著写的《孙子兵法》亘古绝今;鬼谷子为谋圣,是因为鬼谷子虽有《鬼谷兵法》传世,却从未带兵打仗无实战记录,但他却教出两个弟子(庞涓、孙膑),皆是战国初期的名将,因此把他排在谋圣的位置上,以表示对他的尊崇;吴起为亚圣,是因为其著写的《吴子兵法》不亚于《孙子兵法》;孙膑为次圣,是因其兵法理论不输于孙武吴起,因此尊他为次圣。

第三种说法

兵祖吕尚、兵圣孙武、亚圣吴起、次圣孙膑

第三种说法是第二种说法的演变,其中只是去掉了一个鬼谷子,加上了兵祖吕尚。

此兵家四圣是对兵家的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四位战略家和军事家,吕尚是后世公认为兵家鼻祖,孙武则是将太公思想发挥到极致的兵家集大成者,吴起则是将孙武的思想进一步发扬光大,孙膑则是继续把自己的理论结合先辈们的思想对历代兵家思想进行了改良。

第四种说法

兵圣孙武、亚圣吴起、人屠白起、帝师王翦

第四种说法是比较有说服力。

此兵家四圣,是对有实战记录的四位名将的尊崇。孙武以伐楚之战而闻名天下,吴起以辅佐“魏文侯、楚悼王”攻战天下而闻名,白起以辅佐秦昭襄王横扫六国而闻名,王翦以辅佐秦始皇统一天下而闻名。此四人身前,都有傲人的战绩,相比前三种说法,除孙武的战绩较少外,吴起、白起、王翦他们三人都是战功赫赫的名将,因此后世也尊他们为兵家四圣。

第五种说法

兵祖吕尚、兵圣孙武、隐圣黄石公、谋圣张良

第五种说法是最不流行的说法。

此兵家四圣,是传说中形成的说法。其中黄石公由于是一位不世出的隐士,而且除了著有《黄石公三略》以外,几乎没有留下什么惊人的贡献,由于他是张良的师父,所以大家都最他为隐圣。至于张良,是和鬼谷子一样的谋圣,张良一生精于谋略,但却不善于领兵打战,所以被冠以谋圣之名,后世将他与韩信并称为“谋圣兵仙”。

第六种说法

兵圣孙武、亚圣吴起、人屠白起、兵仙韩信

第六种说法是第四种说法的演变,只是把王翦去掉,换成了韩信。

此兵家四圣亦是根据实战记录而排列的,其中孙武战绩最少,但因其著写了《孙子兵法》,因此被列为四圣是毫无悬念的。还有韩信辅佐刘邦建立汉朝的功绩,被列为四圣也是毋庸置疑的。

第七种说法

人屠白起、兵仙韩信、战神李靖、武圣岳飞

第七种说法是后世学者依据实战记录排列的四位名将,可以说是最有说服力的。

此兵家四圣是明清时期的学者排列的,他们都是战功赫赫的将军,与吕尚、孙武那些一战成名的人不同,更与鬼谷子、尉缭那些只有理论没有实战记录的人不一样,此四人都是一生戎马的名将,他们以浩大的战绩名列兵家四圣,那是对他们一生贡献的肯定。

第八种说法

兵祖吕尚、兵宗司马穰苴、兵圣孙武、亚圣吴起

第八种说法则是关乎到兵家学说的起源,可以说是依据兵家起源所列举的四圣。

兵家学说起源于兵祖吕尚,而将其发扬光大的却是司马穰苴、孙武、吴起等三人,司马穰苴编写《司马穰苴书》,孙武编写《孙子兵法》,吴起编写《吴子兵法》,他们三人编写的兵法使兵家正式成为一个学派的起点,故才有这第八种说法。

第九种说法

兵祖吕尚、兵尊王子成父、兵圣孙武、亚圣吴起

第九种说法来自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可以说是司马迁对先秦兵家的总结。

司马迁说:太公、孙、吴、王子(成父)能绍而明之,由此可知吕尚、王子成父、孙武、吴起等四人,在司马迁眼中是兵家并列的四圣。

思想总结

以上九种说法,都是后世对他们的崇拜,而总结出来的结果。其中孙武、吴起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他们在历代兵家眼中就是兵家的先驱者,历代学者谈论兵家必谈孙吴之道,这是世人皆知的。而白起、王翦、韩信、李靖、岳飞他们五人则是依据常胜不败的战绩名列其中的,这也是民间团体对于那些有实战的将领的崇拜。在他们之中,鬼谷子、尉缭他们则是兵法理论家,善于奇谋诡计,没有实战记录,把他们列在其中,主要是他们对后世的影响不输于孙吴。还有吕尚,吕尚被列在其中,主要是因为后世谈论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隐秘权术的都尊法太公的基本策略,所以被后世尊为兵祖。至于孙膑,他是鬼谷子的弟子、孙武的后人,他的一生主要以击杀庞涓而扬名,是奠定齐国霸业的主要将领,同时又著有《孙膑兵法》,所以被后世尊崇。司马穰苴由于是孙武的老师,又编撰过《司马兵法》,又是继太公之后又一位影响极大的军事家,故被称为兵宗位列四圣之一。王子成父则被司马迁称赞为能与太公、孙、吴并列为先秦时期的四大兵法家,又因其是周朝王子,故被称为兵尊,与太公、孙、吴并称为四圣之一。

相关人物

兵祖吕尚

吕尚(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商朝末年人,被后世尊为“武祖”、“兵祖”。

其先祖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从其封姓,故以吕为氏。出生地主要有东海说和河内说。《孟子》的《离娄上》和《尽心上》两章都提到姜子牙“居东海之滨”;《吕氏春秋·首时》也说,“太公望,东夷之士也”;《史记·齐太公世家》也说他是“东海上人”。但这些说法都很笼统含糊。晋代张华《博物志》说得较为明确:“海曲城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水经注·齐乘》也说,“莒州东百六十里有东吕乡,棘津在琅邪海曲,太公望所出”。

吕尚七十二岁时岁辅佐西周王,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周武王九年,辅佐武王伐纣,吕尚以亲自指挥牧野之战,使纣兵大败,而被后世千古传诵。

吕尚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由于年代久远,先秦史籍对吕尚的记录极少,因此至今人们对吕尚的地位仍是争论不休。

兵尊王子成父

王子成父(公元前717年-?),又称姬成父,周桓王(姬林)第二子,原为东周都城洛邑王城的城父(古文通假称为成父),故尊称为“王子成父”,避“子克之乱”奔齐,齐桓公于公元前681年在管仲(前724—前665)的辅助下使齐成为强国,管仲曾推荐成父为齐国大夫,后迁大司马,成为齐桓公手下第一大将,遂定居齐国都城临淄。西汉刘向《说苑-君道》里记载一代贤相晏子对他评价很高。他为琅琊王氏开族始祖。

兵宗司马穰苴

司马穰苴,本名田穰苴(生卒不详),春秋末期齐国人,是田完(陈完)的后代,齐田氏家族的支庶。

田穰苴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因功被封为大司马,子孙后世称司马氏。后因齐景公听信谗言,田穰苴被罢黜,未几抑郁发病而死。由于年代久远,其事迹流传不多,但其军事思想却影响巨大。

唐肃宗时将田穰苴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宋徽宗时追尊田穰苴为横山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兵圣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他是兵法家孙膑的先祖。一幕教王妃列队成为古今执法严明的典故,他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6万打败60万楚国大军,攻入楚国郢都,几近覆亡楚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后因伍子胥故辞官,不知其终。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其本人也被后世誉为“兵圣”。因其著作对世界军事思想领域影响之深远、成书年代之久远兵圣孙武誉为“第一军事家”当之无愧。

谋圣鬼谷子

鬼谷子(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20年),姓王名诩,又名王禅、王利,号玄微子。一说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华夏族人,一说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朝歌(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人;一说是战国时期魏国邺(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人。

周朝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纵横家的鼻祖,鬼谷子常入山采药修道。因隐居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为老学五派之一。“老学,苏、张( 指苏秦和张仪) 、鬼谷一派,申、韩一派,杨朱一派,庄、列一派,关尹、尹文一派。 ”

据小说演义中描述称他通天彻地,人不能及。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真养性,却病延年,服食异引,平地飞升。

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兵圣,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道教则将他与老子同列,尊他为王禅师。

亚圣吴起

吴起(约公元前440—前381年),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卫国左氏(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一说山东省曹县东北)人。早期投笔从戎,为将生涯中几无败绩,能与士兵同甘共苦,更是被记进《资治通鉴》。不仅在军事上造诣很深而且也长于法家,为楚国变法,成为战国时期继李悝后另一位改革家。吴起一生历侍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仕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仕魏时屡次破秦,尽得秦国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业;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据《吴子兵法》记载,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率兵南征北战,为魏国夺取土地千里。期间共与诸侯军队大战76次,大胜64次,其余不分胜负。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计圣孙膑

孙膑(公元前?-前316年),生卒年不详,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山东鄄城人。孙膑原名不详,因受过膑刑故名孙膑。孙膑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菏泽市鄄城县北一带),是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其著作《孙膑兵法》又称《齐孙子》,《汉书·艺文志》兵家权谋论著中记载孙膑著有《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孙膑兵法》自《隋书·经籍志》便不见于历代正史文献著录,失传近1700年,1972年2月,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了竹简本的《孙膑兵法》,才使失传已久的古书得以重见天日。计圣孙膑在战国以计谋出众而闻名。

人屠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赢姓,白氏,名起,秦武公的嫡裔。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军事家。

白起是秦国宗室,他的先祖是秦国第五任国君秦武公的嫡长子公子白,又因为其为秦武公之孙,又称公孙氏,故白起又称公孙起。

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帝师王翦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西汉司马迁认为王翦作为秦国将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秦始皇尊其为师,可是他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根基,和白起比较可谓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尉圣魏缭

尉缭(生活在公元前战国后期),魏缭生卒年不详,战国兵家人物。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原姓魏,名缭,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入秦游说,被任为国尉后,改称尉缭。尉缭在战国时期有两人,其中一人为魏惠王时期的隐士,另外一人是秦王政时期的国尉魏缭。因同在战国,容易混淆。尉缭在史书所提及的一般指秦始皇时的大梁人(今河南开封)魏缭。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书中杂家类著录《尉缭》29篇,兵形势家类著录《尉缭》31篇。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尉缭子》残简,说明此书在西汉已流行,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关于尉缭的身世,兵家都倾向于后者,在终年征发的春秋战国时代,没有先进的军事理论做指导是很难锋战必胜,况秦能统一六国,完成这样大的军事战略缺了尉缭是很难达到的。他为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主张‘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曾策杀赵国武安君李牧并协助制定了郡县制,是韩信的师傅。尉圣魏缭更是以大一统的军事、政治思想闻名于世。他所著的《尉缭子》一书,在古代就被列入军事学名著,受到历代兵家推崇,与《孙子》、《吴子》、等在宋代并称为《武经七书》。

隐圣黄石公

黄石公(约前292年-前195年),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太公兵法》,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张良后来以黄石公所授兵书助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并于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下找到了黄石,取而葆祠之。后世流传有黄石公《素书》和《黄石公三略》。

谋圣张良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今河南禹州)任过五代韩王之相。

他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

他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晚年据说跟随赤松子云游。张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表现出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后世敬其谋略出众,称其为“谋圣”。

兵仙韩信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梁、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了魏国,随后请命北伐拿下代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了赵国。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于是,刘邦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萧何誉他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并成为“兵家四圣”中的一个。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他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垓下,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理兵书,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战神李靖

卫国景武公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去世后谥曰景武,陪葬昭陵。著有数种兵书,惟多亡佚。

在李靖的戎马生涯中,他指挥了几次大的战役,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不仅因为他勇敢善战,更因为他有着卓越的军事思想与理论。他根据一生的实践经验,写出了优秀的军事著作,仅见于《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所著录的有《六军镜》3卷,《阴符机》1卷,《玉帐经》1卷,《霸国箴》1卷,《宋史·艺文志》著录的还有《韬钤秘书》1卷,《韬钤总要》3卷,《卫国公手记》1卷,《兵钤新书》1卷和《弓诀》等,可惜后世都失传了。今传世的《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或称《李卫公问对》)可能系宋人所撰,盗用李靖之名,不足为据。原著有《李卫公兵法》,原书今佚,但从散见于杜佑《通典·兵典》及《太平御览·兵部》中的《卫公兵法》,犹能管中窥豹,有关李靖的治军、行军作战、扎营斥候等都有所记载。

武圣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由衷敬畏。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另辑有文集传世。

兵家传说

相关简介

兵家是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的精华。诸子百家之一。关于兵家的起源,有人认为兵家鼻祖是吕尚,有人认为兵家源自道家;有人认为兵家源自法家。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兵家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时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时鬼谷子、孙膑、吴起、尉缭、赵奢、白起,汉初张良、韩信等。今有兵家著作《太公兵法》、《孙子兵法》、《鬼谷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握奇经》等。兵家著作中含有丰富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兵家集大成者是孙武的《孙子兵法》。中国自古以来兵家一直是受到重视的。兵书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兵书产生於西周,成熟於春秋。如何从宏观上把握战争,是兵法的关键。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关系到一国或一民族的生死存亡或被人奴役的大事。兵法也可以将它看成既是一部如何统治国家,制定国家战略的指引;又是一部如何领兵打仗,制定战争战略与策略的书本。兵家是春秋战国“百家”中的一个重要学派,以研究作战、用兵为其主要宗旨。《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将兵家著作分为四类:兵权谋类侧重于军事思想、战略策略;兵形势类专论用兵之形势;兵阴阳类以阴阳五行论兵,且杂以鬼神助战之说;兵技巧类以兵器和技巧为主要内容。

兵家主要代表有孙武、吴起、孙膑、尉缭等。他们的著作留传下来的有:《孙子兵法》、《吴起》、《孙膑兵法》、《尉缭子》等。这些著作均是当时战争和治兵经验的总结,其中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战术原则,包含有丰富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以及治兵作战的哲理。

相关背景

春秋战国之际,分封制度的解体,导致了上层贵族地位的下降和下层庶民地位的上升。于是,在贵族和庶人之间兴起了一个士阶层,士的人数迅速增加,他们的社会作用也日益重要。随着贵族阶级的衰落,官学或私家传授出现了危机,于是民间聚众讲学之风应运而起,文化知识也由贵族转移到士的手里。

战国时期,讲学成为时尚,士阶层迅速扩大。士由于掌握了文化知识,而为统治者所重视,一时“礼贤下士”之风大盛。统治者招徕并敬重贤士,以谋富国强兵。各国有权势的大臣也多养士为食客,这些食客或为主人出谋划策,奔走游说;或代主人著书立说,如信陵君之编《魏公子兵法》,吕不韦之编《吕氏春秋》等。士的地位空前提高,推动了学术文化的发展。当时诸子并起,代表不同阶级、集团的利益,他们议论时政,阐述哲理,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之间不断暴发战争,从事军事的智谋有识之士,总结军事方面的经验教训,研究制胜的规律,这一类学者,古称之为兵家。凡论述军事的兵家著作,称为兵书。《汉书·艺文志·兵书略》著录汉以前兵家著作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分为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家。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兵家》谓:“阴阳、技巧之书,今已尽亡。权谋、形势之书,亦所存无凡。大约兵阴阳家言,当有关天时,亦必涉迷信。兵技巧家言,最切实用。然今古异宜,故不传于后。兵形势之言,亦今古不同。惟其理多相通,故其存在,仍多后人所能解。至兵权谋,则专论用兵之理,凡无今古之异。兵家言之可考见古代学术思想者,断推此家矣。”

本文发布于:2022-10-21 10:17: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369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兵家四圣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