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剪纸蔚县最早的剪纸可追溯到明成化年间。当时的剪纸为单色,不镂空,形象古朴、粗拙(主要用于绣鞋花样、婚丧吉祥物和年节窗户装饰等,故称“窗花”),其式样和技艺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后来,剪纸艺人借鉴年画和皮影的色彩,创作出彩色剪纸。由于当时中国北方的窗予多以绵纸糊挡,透光性很差,这种剪纸贴在上面挡光,于是剪纸艺人又创造出透光性较好的“天皮亮”,即用云母薄片拼贴成方圆形块面,再在上面用毛笔勾图添色,然后阁边敷纸,贴在窗户上的一种剪纸。
清咸丰年间,又输入了武强木板水印窗花。这种窗花相比“天皮亮”色彩艳丽,但要比后来的蔚县剪纸粗糙,被称为“草窗花”,也叫“草窗空”。这种剪纸在白天的效果很好看,但一到晚上就变成一片黑了,于是剪纸艺人就尝试用刀子在上面增加缕空效果,开创了蔚县彩色缕空剪纸的先河。
清道光到光绪年间是蔚县剪纸的草创阶段。剪纸还带有草窗花的痕迹,刀工较粗糙,人物造型也不够准确,像个口袋似的,被称为“口袋戏”。而且,花卉图案也较简陋,色彩点染仅为有限的几种。
清光绪、宣统年间,蔚县城里出现了全家从事剪纸职业的吕家和翟家。吕家专门刻戏曲人物,并使戏曲人物题材的剪纸真正在民间风行起来。现代保存下来的100多套戏,最早的底样都出自吕家。翟家专门刻花卉,并把当时流行的名目繁多、构图混乱的花卉样子加以改进,统一格式。在这一时期,蔚县剪纸中花卉和戏曲人物的基本图案大体形成并初具规模。
清光绪到清末的30多年间,用刻刀雕刻并染色的蔚县剪纸已普遍流行。吕、翟两家的分工说明了蔚县剪纸的生产在当时已成为规模,但还不成熟。
周淑英作品《芙蓉楼送辛渐》20世纪30年代,蔚县剪纸达到了一个崭新阶段。以王老赏为代表的一大批民间艺人对大量戏曲人物进行了重新设计、刻制,同时对花卉图案进行规范、改造,丰富了刻纸工具、刻纸技法和染色技法。使蔚县剪纸摆脱了定型时期的青涩,在构图、造型和色彩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开创了独具一格的民间剪纸新流派。蔚具剪纸由此步入成熟期。
1956年,蔚县人民委员会把分散的剪纸艺人组织起来,开办了蔚县特种工艺生产合作社(即蔚县剪纸厂)。艺人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合作设计生产了传统戏曲脸谱。这一剪纸品种的出现,使传统剪纸从单一粘贴窗户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做出了贡献。
进入21世纪后,根据蔚县剪纸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发展的客观要求,很少有艺人再刻制窗花,而是大力发展现代工艺品剪纸。蔚县剪纸在形式上也更丰富,出现了“双幅”、“多幅”和用于展览的“巨幅”等多种形式。
蔚县剪纸题材广泛,意寓深长,生活气息浓郁。无论是反映人们对吉祥幸福的祈纳,还是来源于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及人物;无论是北方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民俗风情的再现,还是用于四时节令、婚寿礼仪等庆典,都体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
蔚县剪纸按内容主要分为三大类:
1.花鸟虫鱼
花鸟虫鱼在蔚县剪纸中所占分量较大,内容非常丰富,充满田园风味。除了单一的动植物图案外,还常采用搭配组合的方法,把这些有某种特别代表意义的动植物进行组合,表达人们祈福纳祥的心意,比如鸳鸯、喜鹊,莲花、牡丹等。
2.戏曲人物
蔚县剪纸蔚县人爱看戏,对所喜爱的戏曲人物,在剪纸中也大量的进行表现。蔚县戏曲剪纸有几百个剧目,上千个人物,人人形态各异,传神而不雷同。戏曲人物剪纸往往是成套的,四幅为一回,有两回、三回、四回之多,如同戏里的场次,一定数量的场次组成一个戏。
3.戏曲脸谱
脸谱是在戏曲人物剪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了更精彩地刻画人物形象,达到更高的审美要求,戏曲人物的脸部逐渐成为独立刻画表现的对象,于是形成了独特的戏曲脸谱剪纸。它依托传统戏曲中脸谱的艺术形式,通过格式化的图案和色彩塑造角色性格,表现人物的忠、奸、正、邪,极具装饰美。
蔚县剪纸以构图饱满、造型生动、色彩绚丽、工艺奇特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蔚县剪纸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实多余虚、黑大于白、面强于线。画面中确定一个主形体后,再安排次要形象进行陪衬、烘托和装饰。主体突出醒目、阵脚沉稳,画面充实均衡,物虽多但布局合理、疏密有致,全无堆砌之感。复用多色点染彩绘,达到了工致传神、雅俗共赏的效果。
蔚县剪纸的造型在写实的基础上结合农民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趣味,并根据装饰的需要,进行高度概括和夸张的变形。画面的形象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十分生动活泼,散发着勃勃生机。蔚县剪纸的造型特别注重形象的传神,甚至在一定限度内舍形而取神,只求传达本质的神韵。
蔚县剪纸的设色不受物体固有色的限制,大胆泼辣、随心所欲、任意发挥。蔚县剪纸多使用明度和纯度高的色彩,强烈的色彩浓艳鲜明、对比强烈,显得红火热闹,喜气洋洋。
1.画样(出样):即对剪纸图样进行设计创作,并把它描绘在白纸上。首先用铅笔勾出图案轮廓,然后绘制整理出清晰的墨线稿。绘制时要考虑画面中线与面的各种关系,也要考虑色彩在画面中的控制效果,要交代清楚哪些线条在刻制时要剔除,哪些要保留和连接。
2.拨样(开样子):用刻刀对画稿进行补充修改和刻制,该镂空的部分进行镂空,给刻制留出道口。拔样是对画稿的二次创作。
3.配样:对定稿的剪纸点彩染色。配样时要把握民间色彩的运用原则,如“红配绿一台戏”、“红配黄喜洋洋”、“蓝配紫丑个死”等等。
4.熏样:把刻好的剪纸样稿放在白纸上或黄毛边纸上,用毛巾把纸面打湿,放于小木板上拓实,用油灯或蜡烛的烟进行熏制,把样稿的形状完整清晰的熏印到纸面上,作为刻制时的样模。现代多采用晒图代替熏样。
5.订纸闷压:根据图样的规格大小把熏样放在由几十张宣纸订成的宣纸板上,用纸捻穿钉固定好后,用清水把纸板浸湿,再用重物覆压,使纸版充分压实,挤压出所含水分,悬挂晾干后就成为一块块平整硬实的纸版。
6.刻制:用自制的各种样式的刻刀进行手工刻制,要求上下一致,不粘不连,干净利落。刻时要先刻细处后刻粗处,先刻中间后刻两边,阴刻和阳刻需要巧妙结合。
7.染色:用品色兑酒精或白酒,根据色样的需求调配成各种颜色,用毛笔以平涂、晕染、点染、套染、渲染、洗染、补染等方法完成作品。
8.分检装裱:分检就是将刻染好的纸样轻轻揉动,使纸张互相脱离,然后再顺次一张张的揭开。将揭开的剪纸夹在稍大的透明宣纸中,成套分组,装入准备好的封皮中。最后再用镜框、纸版等装裱。
蔚县剪纸作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远古走来,历经代代传承发展。它美艳精致的艺术形式,美好丰富的艺术想象,朴实真挚的哲学美学内涵,浓郁芳香的乡土风格与独特的制作工艺,都散发着淳朴华美的艺术魅力,美轮美奂、光彩照人,为世人赞叹,无疑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
蔚县剪纸是由古老的民间艺术传承和发展起来的。蔚县剪纸的色彩、线条、形状和结构,都代表着一定约定俗成的含义,如:形状整齐说明秩序鲜明,对称说明和谐稳定,红色代表喜庆热烈,蓝色代表沉重敬意。这些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征从形式和内容上都体现了蔚县人的审美追求,体现了普通百姓的情感世界和道德伦理观念,因此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
蔚县剪纸记录了蔚县人的衣食住行、节日风俗、信仰禁忌等各种社会生活细节,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我们了解历史、认识历史的载体。通过对蔚县剪纸工具、题材、工序等进行调查,可以了解当地人的生活、思想、情感和文化。蔚县剪纸根植于民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蔚县剪纸在蔚县当地经济的创收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县剪纸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产品销往世界各地。随着蔚县剪纸的传播推广,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得到了促进,同时带动了餐饮业、酒店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销售也拉动了当地的经济。
新写实主义剪纸《瑞雪》蔚县剪纸存续环境有三种情况:
一是传世作品得到收藏。蔚县剪纸博物馆建立后,王老赏、周永明等剪纸大师的作品得到收藏,但在传承上已经人亡艺绝。
二是传统剪纸濒危。蔚县传统剪纸的传承因各种原因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濒危状况,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学习这门看似枯燥的手艺,部分年轻的学徒也因为缺乏专业基础知识而很难在图案和纹样的创新开发上有所建树。
三是与市场相结合。蔚县剪纸己成为蔚县文化产业开发的代表,全县年产剪纸300万套,年收入3000万元,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6个乡镇的96个村从事剪纸业,其中剪纸专业村28个,剪纸专业户1100户。但蔚县剪纸逐渐由过去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变为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方式,流水线式的生产使学徒们只是机械地重复,无法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创造力。部分企业使用电脑刻纸、染色,用机器大批量复制,无法把传承人的智慧和审美趋向的变化以及创作时的情绪融合其中,等于人为中断了蔚县剪纸的自然演变进程。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淡化了蔚县剪纸的文化内涵,使其失去了原有的地域特点和艺术特色。
周兆明,男,1935年5月出生。2007年6月5日,周兆明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蔚县申报。项目名称:剪纸(蔚县剪纸)。
周广,男,1955年11月出生。2012年12月20日,周广入选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蔚县申报。项目名称:剪纸(蔚县剪纸)。
周淑英,女,1964年11月出生。2012年12月20日,周淑英入选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蔚县申报。项目名称:剪纸(蔚县剪纸)。
2003年9月-2004年3月,全国开展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蔚县政府组织普查队伍,走访567名古稀艺人,搜集各种资料3835份。普查中重新修订和丰富了1979年第一次普查时排出的艺人传承祖系,查清了1949年前蔚县剪纸销售和传播的渠道及区域,发掘出一批极有价值的古剪纸和各种剪纸工具。
蔚县以举办节庆活动带动地方产业发展,活化发展地方文化与产业经济,擦亮“蔚县剪纸”世界民族品牌。自2010年起,蔚县举办多届中国剪纸艺术节,确立了“世界剪纸看中国,中国剪纸看蔚县”的领头雁地位。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蔚县文化馆获得“蔚县剪纸”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18年5月10日,张家口蔚县剪纸传承人周淑英在第十四届深圳文博会河北展区展示剪纸工艺,并展出《国色天香》、《彩蝶纷飞》、《连年有余》三幅剪纸作品。
2018年6月9日-6月13日,“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暨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联展在北京举办,蔚县剪纸传承人高阳向观众展示剪纸技艺。
2018年10月25日-10月28日,蔚县剪纸在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河北展区上展出。
丹凤朝阳2006年9月,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剪纸艺术节上,蔚县剪纸作品《褐马鸡》获得金奖。
2010年8月,在蔚县举办的首届中国剪纸艺术节上,蔚县剪纸作品《丹凤朝阳》获得金奖。
2018年6月9日上午,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张家口市委宣传部和蔚县人民政府主办,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张家口市文广新局和中共蔚县县委宣传部承办,蔚县文旅局、蔚县博物馆、蔚县非遗中心和蔚县剪纸协会协办的第七届中国剪纸艺术节暨全国优秀剪纸艺术作品征集活动在河北蔚县蔚州博物馆举办,蔚县剪纸在现场被展示。
刘老布是蔚县当地有名的传说人物。传说刘老布是个银匠,以给人们雕刻首饰为生。但他心灵手巧,爱琢磨事情。有一次他看到有人把从苏杭贩来的绫罗绸缎上印有的精美商标剪下来贴在窗户上,白天看挺漂亮,但是到了晚上就变成了黑影。他想:要是把素窗花染上色也这么贴,肯定同样很漂亮。于是他就用银饰雕刻刀刻了窗花,又染上色,试着拿到集上去卖,结果人们看了都很喜爱,争相购买。从此刘老布就成为蔚县剪纸的鼻祖,他的故事在蔚县人中世代相传,流传至今。
吕会是清朝光绪年间的蔚县城南关东人,是一名阴阳先生。他所刻的“阴花”和“阳花”,其中“阳花”就是窗花,在当时很有名。他还带着两个胞弟一起做窗花,在他们之前人们刻戏人的胡子都是整块刻制,眼睛是整个的,但经过三兄弟的手,开始拉出了戏人的胡子,眼睛里有了眼仁。吕家老二刀工硬,老三色工好,他们的产品拿到市场上很抢手。原本他们还是夏天种地,冬天做窗花,后来他们就干脆常年做窗花了。他们的窗花被批发到河南郑州一带,大受当地百姓欢迎,所刻戏人被那里的人称作“蔚州人”,时间长了“蔚州人”就成了窗花的代名词。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清代光绪年间,蔚县剪纸里的戏曲人物题材已经占了相当的分量,其艺术水平之高,足以代表蔚县剪纸。
本文发布于:2022-10-21 09:42: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367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