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唇裸重唇鱼,长江流域及黑龙江流域的鱼类

更新时间:2022-10-21 04:03:18 阅读: 评论:0

形态特征

厚唇裸重唇鱼体呈长筒形,稍侧扁,尾柄细圆。头锥形,吻突出,吻皮止于上唇中部;口下位,马蹄形。下颌无锐利的角质边缘。唇很发达,下唇左右叶在前方互相连接,后边未连接部分各自向内翻卷,两下唇叶前部具不发达的横膜,无中叶;唇后沟连续。口角须1对,较粗短,末端约达眼后缘的下方。体表绝大部分裸露,除臀鳍两侧各有1列大型臀鳍外,仅在胸鳍基部上方的肩带后方有2-4行不规则的鳞片。侧线平直,背鳍无硬刺。体和头部黄褐色或灰褐色,较均匀地分布着黑褐色斑点,在侧线下方也有少数斑点;腹鳍呈灰白或黄灰色。背鳍浅灰色,尾鳍浅红色,均布有小斑点。

生活习性

栖息于青海、甘肃、四川等省长江和黄河上游各水系的高原宽谷河流中,在河湾洄水处较常见。以水生动物如石蛾幼虫、端足虾和石蝇的稚虫等为食,也食少量的植物碎屑。生殖季节为4-5月。生长较缓慢,10龄鱼的平均体长仅为44厘米左右。厚唇裸重唇鱼

分布范围

青海省常见于扎陵湖与鄂那个湖及黄河河道中,玛多县、达日县久治县黄河干支流急均产。我国水系及雅砻江上游高原宽谷河段有分布,个别分布在江水湖泊中。

亚种分化

为鱼类中最大目之一。体表被圆鳞或裸露,头部无鳞;有中喙骨弧,下咽骨呈镰状,脊椎的最前四枚常愈结,且两侧附有4对鳔骨(带状骨,舟状骨、间插骨及三脚骨等)构成韦伯氏器连接鳔的前端和内耳,有保持鱼体平衡的作用:背鳍1个,腹鳍腹位,鳍多无硬棘,即使有也是没有超过3根的假棘。目前已发现本目有5千种以上,多分布在温带和热带淡水域,只有2科为海产,我国约有600种。药用价值较高的有鲤科、鲇科、鳅科,胡子鲶科、鮡科,鮠科等。厚唇裸重唇鱼(A)鲤科Cyprinidae:体侧扁,呈棱形,体表多被圆鳞,头部被鳞;唇须1~2对或不存在,上、下颔无齿,特有咽齿1~3行,至多不超过8个;下颌骨形大而呈镰形;无脂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淡水中。本科占鲤形目总数的70%~80%,现有2千多种,隶属200多属,有100多属500种左右,可供药用的有青鱼Mylopharyngodonpiceus(Rich)、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CuvieretValenciennes)、白鱼Anabariliusalburnops(Regan)、金线鱼(小鲈鲤)Sinocyclocheilusgrahami(Regan)、倒刺鲃Barbosdenticulatusdenticulatus(Oshima)等。

(B)鲇(鲶)科Siluridae:体粘滑无鳞,表面裸出或具骨板;有须4~6条;口大,两颌有利齿,下咽骨正常具细齿;鳃盖下骨不存在;无脂鳍,背鳍甚小或缺,无棘;臀鳍大而长,分枝的鳍条约50~85,尾鳍亦小。本种分2属,普遍分布在各地,为食肉性底层鱼。可入药的有鲶鱼Parasilurusasotus(Linnaeus)等。

(C)胡子鲶科Clariidae:主要特征与鲶科相同,但背鳍甚长,有8条须。主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以非洲的种类最多,分布1属两种。如胡子鲶Clariasfuscus(Lacepede)可供药用。

(D)鳅科Cobitidae:体呈筒状,鳞细或退化,上颌边缘仅由前颌骨形成,咽喉齿1排,齿数常较多,有6至8或更多的须,其中常有一或两对吻须,一或两对颌须,还常有鼻须或颐须。胸鳍与腹鳍均不向左右平展。鳔形小,外包以骨质壳。本科鱼的最大耳石在椭圆囊中。本科共分3个亚科10余属50多种。常作药用的有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Cantor)、大鳞泥鳅M.mizo1epis(Gunther)、滇泥鳅M.mohoityyunnanNichols等。

(E)鮡科Sisoridae:本科鱼类的两鼻孔很靠近,共有须8枚,鼻须生在两鼻孔之间,颌须的基部有皮片连吻部,故基部甚宽。鳃孔在下方两边相距很远。脂鳍存在,有时可发展为有鳍条的第2脊鳍。多分布在南方山谷溪流之中。共分4属。可供入药的有藏鮡Glyptosternonmaculatus(Regan)。

(F)鮠科Bagridae:鮠科鱼类有2个背鳍,第1个前背鳍短,有锯齿状的棘,第2个为脂鳍。鳃膜与峡部相连。有须4对,1对鼻须,1对颌须及2对颐须。有6属50多种,各地均可见到,为最普通的一类。可入药的有中臀黄颡鱼Pudobagrusmebianalis(Regan)。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生长较缓慢,10龄鱼的平均体长仅为44厘米左右。但肉质好,肉味鲜美,产量较高,为产区的重要经济鱼类。卵有毒,不能食用,加工时需注意去除干净。其肉、骨、胆有药用价值,用以主治妇女病、肠胃病、促疮疖化脓、水肿、疮疡热痛、白内障、烧伤等症。分布于同一地区的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和黄河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pylzovi)等裂腹鱼类也均有相同的药效。

药名:重唇鱼

厚唇裸重唇鱼中药化学成分:全鱼含蛋白质、肽类、氨基酸、脂肪。含甘油酯(glycolipid),主要为三酰甘油(triglyceride);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palmintic acid),十六碳烯酸(hexadecetoic acid),十八碳烯酸(octadeceno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十八碳二烯酸(octadecadienoic acid),胆甾醇(cholesterol),磷脂(phospholipid),其组成主要为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和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 choline)。此外还含硅酮(silicone)。

功效:补气利水;祛风湿;强筋骨

考证:出自姚可成《食物本草》:重唇鱼,出湖广石门县,东阳山下东阳水中,鱼口两层,故名。

主治:水肿;小便不利;腰膝酸痛;行动艰难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有捕捞,捕杀后,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味甘;性平

厚唇裸重唇鱼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鲮(鱼骨)的肉。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00-200g。

出处:《中华本草》

【药名】:厚唇重唇鱼胆

【来源】:为鲤科动物厚唇重唇鱼的胆。

【功效】:清热熄风、明目退翳、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热病神昏、目赤红肿、白障鼻睛、视物昏花、疮疡疔疖、水火烫伤。

【性味归经】:苦、咸、寒。入心、肝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6克。外用:胆汁涂敷患处。

【考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主要变种

中甸重唇鱼

厚唇裸重唇鱼分布于云南中甸盆地的内流水体及金沙江水系的小中甸河。为该地区主要经济鱼类。

体长,略侧扁。尾柄稍圆。头锥形,吻钝。口下位,马蹄形。下颌无锐利角质缘。唇稍薄,下唇侧叶窄,唇后沟中断。口角有短须1对,末端不超过眼后缘。体被细鳞,胸腹部裸露,侧线上鳞30左右,具臀鳞。背鳍部分枝鳍条为光滑软刺,腹鳍起点与背鳍基地后半部相对。

全裸裸重唇鱼

厚唇裸重唇鱼体延长,腹近圆而身略侧扁,除臀鳞和腹鳍基外侧有一腋鳞外,通体几乎“一丝不挂”,呈“全裸体”状,故得名。背灰腹白,背侧散布众多不规则斑点,构成典型的“河道色”。

全裸裸重唇鱼仅见于腾冲境内之瑞滇和明光两乡,为珍稀种类。生活在高海拔山间小溪,于中下层水中寻觅杂食,性耐寒,虽个体小,食用价值不高,但作为裂腹鱼亚科中明显特化的一个属,它是由原始的裂腹鱼属伴随高原的隆起分化而形成的,因而在科学研究尤其是在鱼类遗传与生态的研究领域具有特殊的价值,可称为一种珍稀的“化石鱼”。

新疆裸重唇鱼

厚唇裸重唇鱼体长,稍侧扁,头圆锥形,吻部略尖。口下位,呈马蹄形。唇发达,下唇分左右两叶,唇后沟深,中断。下颌前缘没有锐利的角质边缘;须1对,较细长,伸达眼后缘。体几乎裸露,仅在胸鳍基部上方、肩带后缘有3-5行不规则的鳞片;肛门和臀鳍两侧各有1行大行鳞片;侧线上具鳞97-98个,前端鳞片较大,后段较小。侧线完全,平直或稍弯向腹方。背鳍无硬刺;体背部暗灰色或灰褐色,头部、背部和侧面有棕黑色大小不一的斑点,腹侧淡黄带灰色,背鳍和尾鳍上具有许多不规则的小斑点。生殖期间雄性个体的背鳍边缘突出或成半圆形,鳍条较长,鳍膜也较宽;臀鳍特别延长;头部和鳍上均出现有珠星。

为冷水性鱼类。生活在大江和河川的急流中,有时也游至附属的静止水体内。2-3月开始向河的上游游动,尤以4月比较集中,10月间即开始下游。为杂食性鱼类,主要以软体动物、桡足类、端足类、小鱼、摇蚊幼虫和其它昆虫为食,有时也食少量的水生植物枝叶和藻类。个体成熟慢。4-5冬龄的鱼才开始性成熟,通常雌体较同龄的雄体为大。产卵期在4-8月,喜产卵于湖泊、河川多石质的水底,卵常附着于石子上,以后被水流冲走至石缝中进行发育。

新疆的伊犁河、塔里木河、乌鲁木齐河、楚河、塔拉斯河、锡尔河、阿拉湖、斋桑湖等水系及中亚的部分水体中均有分布。

个体较大,一般能长至30-50厘米,最大可重达3公斤左右。肉味鲜美,脂肪含量丰富。干制或熏制,可以久藏和远运,为贵重的经济鱼类。其卵有毒,加工时需注意剔除干净。

形态特征

黑色

生活习性

喜欢在黑暗的地方活动

分类学

鱼类

保护现状

2021年2月1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厚唇裸重唇鱼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生长繁殖

厚唇裸重唇鱼繁殖期为4-6月,盛期为5月,在繁殖季节可借第二性征辨别性别,雌鱼和雄鱼均于6龄达到性成熟,雌鱼最小性成熟体长30.8cm,体质量380.7g,成熟系数15.21%;雄鱼体长27.2cm,体质量335.7g,成熟系数10.18%。厚唇裸重唇鱼绝对怀卵量为3043~42158粒,相对怀卵量为7.9~37.2粒/g。成熟卵径(2.1±0.1)mm,卵子数为134.9粒/g;测定了产卵场的理化因子,集群繁殖需要约8℃的水温及其他一些生态因子刺激(海拔、水流、饵料等)。

胚胎发育

受精卵呈卵圆形,卵径较大,吸水膨胀后为(4.41±0.13)mm。在水温为9℃条件下,授精后9h进入卵裂期,23h 30min进入囊胚期,33h进入原肠期,71h进入神经胚期,74h 30min进入器官分化期,210h开始破膜而出,初孵仔鱼全长9.35mm。破膜后16d仔鱼开始上浮。

本文发布于:2022-10-21 04:03: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348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友易电脑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