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

更新时间:2022-10-20 16:39:37 阅读: 评论:0

发展历史

起因

为纪念世界气象组织的成立,每年的3月23日被定为“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又称“国际气象日”。

世界气象组织标志国际气象组织原为非官方性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在其各成员国代表签订的世界气象组织公约生效一周年之日,即1951年3月23日,改组为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成为政府间的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并与联合国建立关系。

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执行委员会决定把每年3月23日定为世界性纪念日,要求各成员国每年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每年世界气象日都有一个中心活动内容,各成员国在这一天可根据当年的中心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纪念活动,如组织群众到气象台站参观访问,举行有政府领导人参加的群众庆祝仪式,举办气象仪表装备、照片、图表和资料的展览,举行记者招待会,由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报道特写文章和讲话,放映气象科学电影,发行纪念邮票等。

中国是世界气象组织的创始国之一。

世界气象日极地地区是全球气候系统的冷源,对全球的气候变化至关重要。通过对两极地区冰盖上大气沉积物的详细观测,可以了解两极地区乃至全球的气候环境变化。

世界气象组织发表的《2006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2006年全球大部地区气候持续偏暖,极地冰层正在迅速融化。2007年2月1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专家预测,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升高1.8至4摄氏度,海平面可能升高18至59厘米。

科学界已记录到了南极洲和格陵兰岛冰原正在不断消失,并发现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的结冰时间越来越短,过去基本在海冰上度过一生的北极熊开始逐渐向陆地转移。专家预测,如果北极附近的格陵兰地区冰层消失,那么全世界的海平面将上升7米,这对于一些国家和地区来说意味着“灭顶之灾”。因此,保护极地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为提高全球对北极海冰、南极冰盖变化的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国际社会对极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世界气象组织确定了2007年气象日的主题——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旨在探讨全球变暖对极地气象的影响。这一主题的确立还与2007年3月1日启动的2007-2008年“第四次国际极地年”活动密切相关。

国际社会对极地的关注由来已久。早在1882年至1883年,世界气象组织的前身国际气象组织就发起组织了“第一次国际极地年”活动,有12个国家的科学家联合对南北极进行了考察,标志着极地考察从探险时代进入到科学考察时代,也宣告了极地科学考察国际合作的开始。

发展

世界气象日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

1947年9月—10月,国际气象组织(IMO)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45国气象局长会议,决定成立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并通过了世界气象组织公约。公约规定,当第30份批准书提交后的第30天,即为世界气象组织公约正式生效之日。

1950年2月21日,伊拉克政府提交了第30份批准书,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公约正式生效,标志着世界气象组织正式诞生。为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1960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执委会第20届会议决定,把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

并从1961年开始,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国的气象工作者都要围绕一个由WMO选定的主题进行纪念和庆祝。

世界气象日开展“世界气象日”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各国广大群众更好地了解世界气象组织的活动情况以及气象部门在经济和国防建设等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推动气象学在航空、航海、水利、农业和人类其他活动方面的应用。

世界气象组织是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开展气象业务和气象科学合作活动的国际机构,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世界气象组织拥有成员151个,中国是世界气象组织最早的创始国和签字国之一。世界气象组织的主要任务包括:促进世界范围气象观测网的建立和推行气象观测业务标准化。促进国际间的气象资料交换和提出观测、统计资料的统一规格;促进气象学在航空、航海、水资源、农业以及其它方面的应用;促进水文业务的开展和加强气象部门与水文部门间的合作;鼓励气象学及有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员培训。

本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气象组织主要活动集中在以下几项国际合作计划;世界天气监视网计划;全球大气研究计划;人类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计划;技术合作计划;教育和训练计划以及世界气候计划等。

1971年10月,第2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此后,中国陆续加入了联合国所属的一些专门机构,其中最早批准加入的专门机构就是世界气象组织。

全球气候变暖使世界各地极端天气引发的自然灾害明显增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通过全球综合观测,人类可获得有关天气、气候和水等方面的重要信息。掌握这些信息虽然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可以做到对灾害进行早期预警,提前防范,以及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所造成的影响。

设立宗旨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由世界气象组织于1960年6月确定。气象是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冷、热、干、湿、风、云、雨、雪等。为了加强国际间的气象研究与合作,更好地把气象观测结果应用于人类的各项实践活动,1878年国际气象组织在维也纳成立,该组织1947年9月召开气象局长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世界气象组织公约》,公约于1950年3月23日正式生效,国际气象组织由此改名为世界气象组织,并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

1960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通过决议,从1961年起将公约生效日,即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组织要求各成员国在这一天以多种方式举行庆祝活动,宣传气象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作用,并且每年气象日都选定一个主题,号召各成员国以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活动。主题的选择基本上围绕气象工作的内容、主要科研项目以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开展世界气象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各国人民了解和支持世界气象组织的活动,唤起人们对气象工作的重视和热爱,推广气象学在航空、航海、水利、农业和人类其他活动方面的应用。

组织机构

世界气象组织(WMO):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成立于1950年3月23日,1951年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是联合国关于地球大气状况和特征、与海洋相互作用、产生和导致水源分布气候方面的最高权威的喉舌,其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世界气象组织成立至今已整整50年,组织的会员由成立初期的30个发展到今天的185个,包括了非洲,中、西欧和西南太平洋国家,其中国家会员179个,地区会员6个(含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成为最具广泛代表性和合作精神的国际组织。50年来,世界气象组织为国际社会的经济发展,协助各会员气象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天气预报、警报提供了服务,也为区域乃至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主题口号

主题制定

2008年世界气象日主题宣传画每年的“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组织执行委员会都要选定一个主题进行宣传,以提高世界各地的公众对自己密切相关的气象问题的重要性的认识。每一个主题都集中反映了人类关注的与气象有关的问题。主题的选择主要围绕气象工作的内容、主要科研项目以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2009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为“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旨在呼吁人们关注气候变化和空气质量。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发布的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认定,人类活动大量排放温室气体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主因。IPCC还预计,随着气候变化加剧,洪水、干旱和其他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将会增加。此外,天气、气候和空气质量还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空气中的颗粒物和相关污染物会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心脏,导致人们患上哮喘、心脏病、肺癌等疾病。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世界气象组织就率先协调大气成分的观测和分析。通过利用地面实地观测站、遥感站、气球探空仪、飞机和卫星组成的全球网络,专业人员可定时采集有关温室气体、气溶胶和臭氧信息以及传统的气象和水文参数。掌握这些信息有助于人们对气象问题的研究,进而做到对灾害进行早期预警,提前防范,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所造成的影响。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雅罗在2009年世界气象日的致辞中强调,由于90%的自然灾害与天气、气候和水害直接相关,因此,加强气象工作,防灾减灾,有利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

历年主题

世界气象日1961年 气象

1962年 气象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贡献

1963年交通和气象(特别是气象应用于航空)

1964年 气象—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

1965年 国际气象合作

1966年 世界天气监测网

1967年 天气和水

1968年 气象与农业

1969年 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

1970年 气象教育和训练

1971年 气象与人类环境

1972年 气象与人类环境

1973年 国际气象合作100年

1974年 气象与旅游

1975年 气象与电讯

1976年 天气与粮食

1977年 天气与水

1978年 未来气象与研究

1979年 气象与能源

1980年 人与气候变迁

1981年 世界天气监测网

1982年 空间气象观测

1983年 气象观测员

1984年 气象增加粮食生产

1985年 气象与公众安全

1986年 气候变迁,干旱和沙漠化

1987年 气象与国际合作的典范

1988年 气象与宣传媒介

1989年 气象为航空服务

1990年 气象和水文部门为减少自然灾害服务

1991年 地球大气

1992年 天气和气候为稳定发展服务

1993年 气象与技术转让

1994年 观测天气与气候

1995年 公众与天气服务

1996年 气象与体育服务

1997年 天气与城市水问题

1998年 天气、海洋与人类活动

1999年 天气、气候与健康

2000年气象服务五十年

2001年 天气、气候和水的志愿者

2002年 降低对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

2003年 关注我们未来的气候

2004年 信息时代的天气、气候和水

2005年 天气、气候、水和可持续发展

2006年 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

2007年 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

2008年 观测我们的星球,共创更美好的未来(OBSERVING OUR PLANET FOR A

2010年世界气象日宣传主题BETTER FUTURE)

2009年 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Weather,climate and the air we breathe)

2010年 世界气象组织——致力于人类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

2011年 人与气候

2012年 天气、气候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

2013年 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

2014年 天气和气候:青年人的参与

2015年 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

2016年 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

2017年 观云识天

2017年世界气象日宣传图2018年 智慧气象(Weather-ready, climate-smart)

2021年 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

宣传口号

1.隆重纪念“3·23”世界气象日!

2.2010年世界气象日主题——致力于人类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

3.极地气象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4.加强极地气象研究,促进对极地生态系统的保护!

5.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认识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6.加强对气候和气候变化的研究,更好地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7.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8.加强防灾预警体系建设,增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能力。

9.提倡简朴的生活文化,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0.准确预报天气与气候变化,为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11.加强气候生态资源监测评估与综合利用!

12.减缓、遏止气候变化,保护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13.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善待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14.《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4年3月21日正式宣布生效,中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

1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本文发布于:2022-10-20 16:39: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307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世界气象日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