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3年7月3日,生于布拉格一商人家庭。“卡夫卡”在捷克语中是“寒鸦”的意思,父亲的铺子即以寒鸦来作店徽。而“卡夫卡”在希伯来语中是“穴鸟”的意思(希伯来语和意第绪语都是犹太人的语言)。
1889年至1893年间,卡夫卡就读于位于曼斯纳街的一德意志男子小学。在卡夫卡时13岁,进行了犹太成人礼,之后卡夫卡便没接受犹太传统教育了。卡夫卡从未喜欢过到犹太人的教会堂参加聚会,他每次到这里来是和父亲一起在每年的四个敬畏之日。
在1893年小学毕业后,他考入了严格的面向古典文学的文法类高级中学:德意志阿尔特斯泰特中学,学校位于布拉格老城广场金斯基宫内,在1901年,他完成了高级中学结业考试。
在1901年,卡夫卡被布拉格德语查理-斐迪南大学录取,开始学化学,但在两周后转而开始学习法律学。虽然卡夫卡未对法学产生兴趣,但在毕业后,这一领域会提供一系列的就业机会,并会使父亲感到满意。除此之外,法学的课程较多,这样留在学校的时间就会更多一些,也就因此给卡夫卡提供了学习德语和德国艺术历史的时间。期间,他加入了德国学生阅读和演讲会堂的俱乐部,在这个俱乐部里有演讲活动、阅读和一些其他的活动。在学校里,卡夫卡结识了出生在布拉格的犹太法学博士和哲学家的费利克斯·韦尔特斯、来自波兰信仰哈西迪犹太教的演员伊扎克·罗伊和两位作家奥斯卡·鲍姆和弗朗茨·韦费尔等朋友。
1903-1904年开始创作《一场斗争的描写》第一稿。1907年开始创作《乡村婚事准备》以及其他早期作品(已遗失)。1908年3月在《希佩里昂》杂志上首次发表作品。1909年在《希佩里昂》杂志上发表《一场斗争的描写》中的两个部分。1910年在《波希米亚德文报》上以《观察》为题发表一组短篇散文作品。1911年夏天与布洛德游历苏黎世、卢加诺、梅腊诺和巴黎。之后卡夫卡独自在苏黎世附近疗养。创作《旅游日记》。1912年开始创作长篇《下落不明的人》(即《美国》)。8月14日将《观察》手稿寄给罗沃尔特出版社。创作《判决》和《变形记》。第一本作品《观察集》出版。
1913年5月《司炉》发表。1914年6月11日在日记中写下小说片断《村子里的诱惑》(《城堡》的最早雏形)。开始写作《审判》,完成《在流放地》。1915年继续写《审判》,《司炉》获冯塔纳奖。
1916年7月完成几篇短篇小说,后收入集子《乡村医生》。1917年创作《中国长城修建时》,继续写作《乡村医生》里的短篇小说。1917年研究克尔恺郭尔的作品,创作《箴言》。1920年5月短篇小说集《乡村医生》出版。1922年继续写作《城堡》。
1923年9月底写作《地洞》《女歌手约瑟菲妮》 《一条狗的研究》。短篇小说集《绝食表演者》中的四篇小说付印。1924年短篇小说集《绝食表演者》出版。1931年短篇遗著集《中国长城修建时》出版。1936年马克斯·布洛德主编的六卷本《卡夫卡文集》出版。1950-1958年马克斯·布洛德主编的九卷本《卡夫卡文集》出版。
1907年11月1日,卡夫卡被意大利忠利保险公司聘用。他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在此期间,通过卡夫卡的书信表明他对工作时间从早晨8点到下午6点不满意——使得卡夫卡难以专心于越来越重要的写作。一年时间不到,在1908年7月15日,卡夫卡在此公司辞职。两周后,卡夫卡又被波希米亚王国的工伤保险机构聘用。卡夫卡职位晋升很快,两周后,卡夫卡察觉这份工作比写作更容易得到父亲的接受。卡夫卡的这份仅仅是支付账单的工作被父亲常称为卡夫卡的生计,卡夫卡则常常蔑视此工作。通常在下午两点下班,这样就有更多时间花在他忠于坚定立场的文学著作上。卡夫卡的父亲还期望他能为他家开的高档商品商店帮忙以及接管。在卡夫卡的晚年,身体上的疾病经常在保险公司工作和写作时造成阻挠。
1911年末,卡夫卡作为合伙人和妹妹加布里埃尔的丈夫卡尔·赫尔曼,开设了在布拉格的第一家石棉工厂,在最初卡夫卡的态度是十分积极的,将自己空余时间都投入于此。之后他又开始像之前那样埋怨这份工作侵犯了他的写作时间。在那段时期,卡夫卡对意第绪语剧院的表演产生了兴趣和乐趣。在1911年10月,卡夫卡看完一场意第绪语剧团表演后,接下来的6个月,卡夫卡沉湎于意第绪语和意第绪语剧院表演。这也是卡夫卡开始对犹太教相关的探索的起点,也是在这个时候卡夫卡成为了一名素食家。
在1915年左右,卡夫卡收到了一战的征兵令,但是卡夫卡所在的保险公司却安排职工延期工作,因为保险公司被政府认为是为必要的政治服务。之后,他尝试加入军队,但是由于自身在1917年被诊断为有结核因而被拒绝。在1918年,工伤保险机构因卡夫卡的病状且由于当时医院没有治疗的方法而给他补贴了津贴,卡夫卡将 剩余的大部分时间花在了疗养所。
1914年6月10日,卡夫卡在柏林与费莉丝·鲍尔订婚。7月2日解除婚约。1915年与费莉丝重逢。1917年7月与费莉丝再度订婚。1917年12月在布拉格与费莉丝再度解除婚约。1923年9月底,与朵拉·迪阿曼特同居。
1924年,卡夫卡病情恶化,3月14日返回布拉格,6月3日去世。葬于布拉格。
类别 | 作品名称 | 原文名 | 年份 |
短篇小说(集) | 《判决》 | Das Urteil | 1913 |
《火夫》 | Der Heizer | 1913 | |
《变形记》 | Die Verwandlung | 1915 | |
《在流放地》 | In der Strafkolonie | 1919 | |
《观察》 | Betrachtung | 1913 | |
《乡村医生》 | Ein Landarzt | 1918 | |
《饥饿艺术家》 | Ein Hungerkünstler | 1924 | |
《 | Gespräch mit dem Beter | 1909 | |
《 | Gesprächmit dem Betrunkenen | 1909 | |
《巨响》 | Großer Lärm | 1912 | |
《 | Der Kübelreiter | 1921 | |
《万里长城建筑时》 | Beim Bau der Chinesischen Mauer | 1919 | |
长篇小说 | 《失踪者》 | Der Verschollene | 1927 |
《审判》 | Der Prozess | 1914-1918 | |
《城堡》 | Das Schloss | 1912-1914 |
参考资料
注释:《火夫》,或译为《司炉》。《与祈祷者的对话》《与醉汉的对话》《巨响》和《桶骑士》未结集。短篇小说《万里长城建筑时》又名《中国长城的建造》(1918—1919)描写中国的老百姓受无形权力的驱使,去建造毫无防御作用的长城,表现出了人在强权统治面前的无可奈何与无能为力。长篇小说均为遗作。《失踪者》又译为《美国》(Amelika)。“美国”是在早期出版时的名字。《审判》又译为《诉讼》。
卡夫卡给他父亲的信(德文手稿)卡夫卡是捷克人,他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他的创作风格是表现主义,是表现主义作家中创作上最有成就者。他生活和创作的主要时期是在一战前后,当时,经济萧条,社会腐败,人民穷困,这使得卡夫卡终生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于是,对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与恐惧感,成了他创作的永恒主题。卡夫卡虽然没有将不确定性当做自己的创作原则,但他作品所表现的不确定性特征却是非常明显的。卡夫卡的作品缺乏整体的、明确的意涵。
卡夫卡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其作品主题曲折晦涩,情节支离破碎,思路不连贯,跳跃性很大,语言的象征意义很强,这给阅读和理解他的作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卡夫卡的作品难读,连母语是德语的读者也觉得读懂这些作品不是件容易的事。
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向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看到他为读者描绘出的一幅幅画卷我们会感到震惊和恐惧,因为他仿佛在为人类的明天敲起阵阵急促的警钟,他在为人类的未来担忧。
卡夫卡小说的谜语特征体现在小说的不确定性特征上。他的小说往往没有起始,没有结尾,没有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没有明确的方向。
卡夫卡作品的基本主题是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孤独,如长篇《城堡》《审判》《美国》和中短篇《变形记》《地洞》《判决》《在流放地》《桶骑士》《万里长城建造时》等等。这些作品的基本主题是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孤独感。但它并非通过传统的写实或典型化的手法获得的,而是突破了表象的或细节的真实,采用鲜明的象征、淡化的情节和寓言性质的人物,通过象征、暗示、夸张等手法予以表现。
卡夫卡笔下的白描艺术特征是运用冷漠、客观、简洁并暗含着讽刺意味的语言表现作者的焦灼而忧虑的心灵。这种风格的形成与作者外冷内热的性格不无关系。有两个卡夫卡,一个是写小说的寓言的卡夫卡,另一个是写格言、日记的卡夫卡。前者把灰暗的现实和梦魔般的主观意识,孤独、恐惧、悲苦的情绪表现在创作中;后者将锐利的斧头击碎心中的冰海,向人们倾诉他的心声和希望,言辞间闪烁着理想的火花。这矛盾对立的两方面构成了卡夫卡这个复杂的统一体。因而,在叙事艺术上也是矛盾统一的。他一方面用冷峻的语言作“利斧”劈开蒙蔽人们眼睛的生活假象,另一方面在这冷峻的语言下又跳跃着一颗灼热的心,于是形成了这外冷内热悲喜交加的叙事风格。
布拉格街头的卡夫卡铜像卡夫卡是个自传色彩很强的作家,几乎每一部作品都是在写他自己,表现他自己的内心世界。作品中的人物不仅名字与作家本人的名字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都有着与作家本人相似的人格属性和心理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卡夫卡是按照自己的心理模式来塑造他笔下的主人公的,因而他赋予了他的人物与自己相同或相似的人格属性。凡是重要的人生体验和感受在他的作品中都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他的小说是他生存体验的总结和内心世界的外化。
卡夫卡一生都在苦苦地探求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但至死都无法对他的思考和探索给出令他自己满意的答案和结论。因此卡夫卡也无法通过他的创作描写生活的结局,无法给自己的小说一个满意的结尾。
卡夫卡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孤独地奋斗,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价值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作品引起了世界的震动,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股“卡夫卡”热,经久不衰。
卡夫卡一生的作品并不多,但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却是极为深远的。卡夫卡的小说揭示了一种荒诞的充满非理性色彩的景象,个人式的、忧郁的、孤独的情绪,运用的是象征式的手法。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超现实主义余党视之为同仁,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荒诞派以之为先驱,20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黑色幽默”奉之为典范。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爱读卡夫卡,他的一本小说就叫《海边的卡夫卡》。此外,受到卡夫卡影响的中国作家甚多,有残雪、格非、余华等。
英国诗人奥登:卡夫卡对人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最初我认为卡夫卡是文坛前所未有、独一无二的;多看了他的作品之后我觉得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的文学作品中辨出了他的声音,或者说他的习惯。
为纪念卡夫卡,1983年发现的小行星3412以“卡夫卡”来命名。
从1978年起,在德国联邦政府的支持下,一批来自各国的德语文学专家,开始按照当代文学的标准来编辑卡夫卡的小说、日记、书信和遗稿,并由菲施尔出版社(S.Fischer Verlag)陆续出版。
本文发布于:2022-10-20 15:58: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305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