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剧照1961年,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党中央领导人身体力行,组织调查组或亲自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1961年5月3日,周恩来总理一行来到伯延时,新中国正面临旱灾和饥荒,伯延沿路的枯树便是无声的证明。然而,从公社主任到老乡们,没有人愿意告诉总理饥饿的实情,大家只有一个朴素的想法----不给国家添麻烦。
一次座谈会,社员黑压压挤了一大屋。开始大家不敢说话,周恩来笑着指指身后墙上的画像(当时普遍张贴七位中央常委的画像):我叫周恩来,就是墙上的那个人。你们看像不像?这次我来是想听大家的心里话,有话只管说,说错了也不要紧。蹲在总理身边闷头吸烟的村民张二廷在总理问到他时,头一个跳起身“放炮”:要说食堂好,全是假话。食堂吃不饱。还愣冲冲来了一句:你要是糊弄我们,总理,再过两三年,你也会饿死的。周恩来闻言猛然一震,沉凝片刻,眼里噙满泪水:还是我这个总理没当好,我先道歉,对不起大家。四天四夜里,周总理走访了几十户农民家庭,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在走访调研考察中,了解了真实情况,伯延由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取消集体食堂的人民公社。
周恩来孙维民 饰周恩来连续四个昼夜在河北革命老区调查研究,再现了周总理深入基层、体察民情的感人故事,讴歌了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和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 |
郭凤林何伟 饰公社主仼郭凤林不愿年事已高的总理看到令人揪心的真实状况,他采用欺上瞒下手段,层层弄虚做假,不让干部群众讲真话,甚至对生性梗直的亲爹封锁总理来视察的消息。 | |
张二廷张二廷是一位挑水老农,是四个孩子的父亲,敢于说真话,在座谈会上带头说实话,赢得了周恩来的掌声。 | |
德胜陈创 饰德胜作为“话多、爱闹事”的“首领”被郭凤林关了起来,一场大暴雨促使德胜一帮人冲出暗室,在座谈会上带头向周恩来反馈问题。 | |
德胜媳妇王艺禅 饰德胜媳妇是一位快言快语、大大咧咧的直爽女性。她在片中不但向周总理讲解如何种地瓜,还坦诚的道出了乡亲们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麻烦。 | |
连弟奶柏青 饰为刘邓大军做过 |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拍摄期间,导演陈力在革命老区伯延街头问一位七八十岁的大爷:见过总理吗?大爷说:见过总理。人可亲切,真是不赖!走几步,又问一个老乡,还是同样的回答:这个人,真不赖!“不赖”是伯延的土话,就是“真好”。半个世纪过去了,老乡们谈论起周恩来总理当年在伯延的四个昼夜,仍然无限感慨和振奋。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拍摄的第一天,演员孙维民化好妆,坐在周总理曾经坐过的那把椅子上,还未开口,现场(革命老区武安伯延)参演的老乡忽地哭了。他们说:导演,你把周总理给俺们送回来了!
名称 | 奖项 | 得奖者 |
第29届(2013) | 最佳音乐 | 章绍同 |
最佳故事片 | 陈力(提名) | |
最佳男主角 | 孙维民(提名) | |
第15届(2013) | 优秀导演 | 陈力 |
优秀故事影片 |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故事背景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遭遇连续三年的困难时期,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1961年,周恩来来到革命老区河北省邯郸市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里与当地村民们朝夕相处,发生了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故事。
2013年7月12日,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在京举行首映仪式,导演陈力携主演孙维民、牛犇、陈创等人亮相。
截至2013年8月19日,通过包场观影,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已经实现票房610万元,放映2486场次,观影人数20万人次。从2013年8月5日到19日的两周内,票房突增500万元。
据了解,北京、天津、河北、湖南等地已举办了各地的省、市委书记带队观看影片的活动。重庆、河南、福建等地举办了影片的地方首映式和剧组见面会。
深刻表现历史沧桑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认为,影片尖锐地表现了历史沧桑,虽然没有出现饿死人这些场面,但从气氛上观众能够体会到当时民众的苦难。“总理到食堂吃面时候,连碗都没有了——我当时念初中的时候,有的地方是炒菜的锅都没有了——观众通过这些细节就能够体会到那个时代的特征。”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路海波通过一个细节进一步指出影片还原历史的能力:总理去张二廷家,四个孩子却在炕上睡觉。“三年困难时期时,因为没有东西吃,父母经常让孩子在炕上睡觉,睡着就没有饥饿感,还能保存体力。”
刻画总理对人民的似水柔情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剧照李准说,孙维民把周恩来演得非常好,走进了人物的感觉和状态,脸上的忧患感、对老百姓发自肺腑的同情、叫郭凤林时的眼神、吃连弟奶做的拽面、嘱咐秘书把棺材钱给送回去的细节等,非常到位。“我们看到了周总理的胸怀和担当。他想得最多的是老区农民克服困难,他遇到问题首先向老区人民道歉,他把很多不是直接的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通过一些小事细节,刻画周总理的形象。”
关照当下民众心理诉求
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高尔纯指出,《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虽然是历史题材,但它的参照系始终是现实生活,是用历史来关照现实:周恩来到伯延公社调研的基础就是要听真话,但时隔半个世纪,这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一大问题。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赵卫防说,影片具有一定的当下性,因为真相也是当下中国民众一个特别大的心理诉求,大家希望了解真相,希望高层能够了解真相。“影片中的周恩来可能就是我们现在大众另外一种心理投射,这个人物体现了当下社会民众强烈的心理诉求。”
本文发布于:2022-10-20 02:16: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260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