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浩,曾用名苍木,1906年8月,出生于武汉市汉阳县永安堡戴家庄(今武汉市蔡甸区奓山街),早年入武昌大学学习过,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5月任共青团湖北省委宣传部干事,同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大革命失败后,陈昌浩在武汉地区坚持过一段时间的地下斗争。1927年9月,经党组织选派,陈昌浩离别已怀胎数月的妻子刘秀贞和长子陈柏生(陈祖泽)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动身前,陈昌浩为妻子腹中的孩子取名“洋生”(陈祖涛),意为“父亲留洋之际出生”。到苏联后不久,陈昌浩便成为中共预备党员,与张闻天、秦邦宪等人同为中共在苏联的“二十八宿”之一。
1930年10月,陈昌浩回到上海,12月转为中共正式党员,曾任共青团江苏省委常委、团中央委员等职。
1930年11月从苏联回国后,政治委员。
1932年10月,参与指挥红四方面军主力由鄂豫皖苏区向西转移。参与创建川陕苏区,同徐向前等指挥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
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增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同年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
1935年5月,参加长征。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第一方面军与四方面军的张国焘、陈昌浩会合,兼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委员。曾获金质红星奖章。
张琴秋与沈泽民陈昌浩先后有四任妻子,与首位妻子刘秀贞有二子陈祖泽、陈祖涛,与第二位妻子张琴秋无子女,与第三任妻子格兰娜育有一子陈祖莫,1965年7月第四任妻子孟力。
张琴秋(1904-1968),学名张悟,张琴秋是著名的红军女将领,192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长征期间,曾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等重要职务;建国后,张琴秋担任了纺织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陈祖涛,1928年生于湖北汉阳。红军著名将领陈昌浩将军之子。11岁到苏联,1951年从苏联莫斯科包曼最高技术学院机械系毕业回国,不久便被派回莫斯科联络苏联援建一汽事宜,作为驻苏代表,与苏联专家合作,负责工厂设计和生产准备工作,为3年建成一汽做出重大贡献,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
1930年,陈昌浩从苏联回国后,历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兼共青团中央鄂豫皖分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政治委员、第四方面军政治委员。1932年10月,参与指挥红四方面军主力由鄂豫皖苏区向西转移。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四方面军(兼西北军区)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与创建川陕苏区,同徐向前等指挥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1936年11月,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12月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陈昌浩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早年参加革命,曾担任党和军队的许多重要职务,1953年到1967年担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一生为党和人民做了许多重要工作。在战争年代,他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他投身于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工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在中央编译局工作期间,他领导完成了多项重要任务,并积极推动编译人才队伍建设,在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正是由于包括陈昌浩在内的老一代编译工作者所做出的努力,中央编译局各项工作才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他们对工作勤勤恳恳、尽职尽责的态度,对真理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精神,成为中央编译局的优良传统。
陈昌浩旧居陈昌浩故居和墓地,在武汉市蔡甸区奓山街代湾。
本文发布于:2022-10-19 19:08: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245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