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别传》是一部记载赵云生平逸事的的书籍,因为陈寿在作三国志蜀书部分时已经有了赵云传,所以裴松之在为赵云传补注时,称其为《云别传》。
刘备与赵云分别《云别传》补充记载了赵云的生平事迹,填补并且解释了原陈寿所记载的赵云本传所留下的空白。如,云别传记载了在冀州人都投靠袁绍的背景下,赵云为什么会率领义从们转而投奔公孙瓒,对此公孙瓒虽然很高兴,但是仍然对赵云进行嘲讽,赵云则回答是“从仁政之所在”。
赵云从公孙瓒转投刘备原因,仅看陈志本传的话,会觉得赵云一举动来的太突然,云别传则记载了赵云离开公孙瓒是因为兄长去世而回家奔丧,并非是突然背叛公孙瓒转投刘备。而赵云投奔刘备的时间也有具体记载,就是刘备投靠袁绍暂驻于邺城的时候,同时,赵云还为刘备秘密召集了一支军队。
此外,《云别传》还补充记载了陈志本传所漏记的事迹,其中包括著名的汉水之战。汉水之战对于扭转汉中之战曹操和刘备僵持不下的战局起了很大的作用。汉水之战给曹操军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致使曹操到汉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匆忙撤退。因为汉中之战的英勇表现,刘备评赵云“一身是胆”,军中将士更是称其为“虎威将军”。
《云别传》不仅记载了赵云的军事才能,更是体现了赵云的卓远的政治眼光,比如,刘备定成都时,赵云引霍去病故事,建议把田宅都归还给老百姓,使得老百姓安居乐业,然后国家才可以强大;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兴兵伐吴时,赵云明确指出“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当下大家也都希望刘备能兴兵伐魏,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早定关中。赵云的建议可以说是与刘备建国的初衷是一致的,即“以民为本”。赵云为国,不被天姿国色所迷;为民,不为良田豪宅所动,时人与后人皆敬其德。
对于了解历史上的赵云,《云别传》可以说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云别传》的存在,使得赵云的形象更加形象,更加饱满,而且于是历史研究,也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赵云一云别传曰: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瓒征讨。时先主亦依讬瓒,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讬。云以兄丧,辞瓒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先主就袁绍,云见於邺。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遂随先主至荆州。
二云别传曰: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无纤介。先是,与夏侯惇战於博望,生获夏侯兰。兰是云乡里人,少小相知,云白先主活之,荐兰明於法律,以为军正。云不用自近,其慎虑类如此。先主入益州,云领留营司马。此时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
一云别传曰: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趋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先主失利於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二云别传曰:亮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云有军资余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
一云别传载后主诏曰:“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云别传》原作者不详,清末民初国学大师余嘉锡尝说:“别传时人所作。”即余嘉锡认为《云别传》应为两晋著作郎所作。
裴松之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有四个基本原则:“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纳,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简单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补阙、备异、惩妄、论辩”。而《云别传》则是属于“补阙”。
《云别传》里记载的赵云生平最出彩的战斗,就是汉水之战,虽然这只是曹刘整个汉中之战的一场局部战,但是却扭转了曹刘僵持不下的局势。如果仅看陈志的话,曹操讲武练兵,来和刘备争汉中之地,但是却坚持了不到两个月就匆匆撤退,这是非常让人费解的。裴松之注引的《云别传》很好的解答这一疑惑,原来曹操的粮草被劫,失去了与刘备相持的资本,如果曹操不退军的话,那恐怕要被饿死了。
裴松之注引的《云别传》,与赵云本传达到了很好嵌合,不仅填补了赵云生平事迹的大量空白,使得我们认识到一个比较饱满的赵云形象,更是解答了太多的历史疑问,给历史考据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朱黼《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论赵云伐吴之谏):可谓深切著明。知天下大体矣。
陈造《江湖长翁集》(论汉水之谋):皆可为法矣,彼皆大不得已,所谓出死入生转败为功者。
郑元佑《郑元佑集》(评赵云谏分田之言):如赵云之安民于蜀,亦岂宜以有限之屋共无穷之求。
沈国元《二十一史论赞》(论赵云谏分田之言):而赵云之辞田宅请灭魏,皆有古大臣识量,宁得仅以以名将律之。
万应隆《三峰史论》(评赵云伐吴之谏):赵云以汉贼不可不讨,故授以室而不顾,汉贼未灭一语,严于春秋,大哉即己溺天下之心也。
张溥《历代史论》(论赵云伐吴之言):其明大义,断大策,同于鲁肃,然度先主不能听也。
沈一贯(论赵云汉水之战):赵云遇曹瞒而开璧,李广值匈奴而反前,皆不足而虚示之有余者也,卒以疑敌人之心,一因以破虏,一因以全师,益胆略过人哉。 (《百大家评注史记》引)
计大受《史林测义》(论赵云谏东征):时则不愧诸葛忠武之大节。而有古大臣之风烈已。
陈允锡《史纬》(论赵云谏东征):此策甚高,备不从以取败,天不祚汉也。
爱新觉罗·弘历(乾隆)(评赵云伐吴之谏):使如赵云所言,居河、渭上流,以伐逆寇,汉事未必无成。
魏裔介《兼济堂文集》(论赵云伐吴之谏):倘用顺平之言. 舍孙权而取关中,秦陇响应,汉室可兴矣。
赵作羹《季汉记》(评分田之谏):观云此议,得为治之本矣。
朱轼(即朱可亭)《史传三编》(评赵子龙汉水之谋):故孙膑减灶而虞诩增灶,赵奢增垒而赵云开垒,虚实强弱之形,兵事固倏忽而异变也。
卢弼《三国志集解》(评赵云桂阳拒婚):樊氏国色,而子龙不取,贤于关羽之乞娶秦宜禄妻去远矣。
牛运震《读史纠谬》:赵云别传载云从先主本末及辞赐田谏东征,皆卓然识大体。
李光地《榕村语录》:赵云张嶷不独有将畧,其见事明决持重老成,实古重臣之选。
李光地:云之美德皆见别传,而本传略不及之,何哉?
何焯:本传先主为平原相时,云已随从主骑,《别传》谓“就袁绍,云见於邺”则在建安五年后,此违反不可信也。
何焯:云之驳分赐议甚正,然经国之务有诸葛公在,必得其当,未应反待武臣驳议,殆家传掠美耳。其谏伐吴,则又诸葛公所不能得之其主,追思孝直,恐散号列将非所及也。《别传》大抵依仿诸葛子瑜书及孙权称尊号诸葛公不明绝其僭之议为之。
何焯:诸葛赏罚之肃,云犹贬号,其下安得滥赐?又足以明其不然。别传类皆子孙溢美,故承祚不取。
本文发布于:2022-10-19 15:58: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235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