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的安全特征是高危险性、低风险率,公众舆论对其安全性期望值高。以往对核电站的安全性主要通过法规和硬件设施来实现,如政府对核电站立项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安全装置采用多重纵深防御系统。但同所有工业企业一样,无论多么先进的系统,由于种种原因引起某些设备失效而产生事故是可能的。在研究中发现,核电站事故中绝大部分(约为80%,各国情况不尽相同)不是因设备故障,而是人员失误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世界核电史上两次最大事故(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和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均如此。
这两次事故对世界震动很大,也促使人们进一步研究、探索核安全的立足点、层次和完善途径,以及实行、落实“安全第一”的最有效办法。在此背景下,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于1986年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后审评会议总结报告》中首次引出“安全文化”一词。核安全文化一出现就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与兴趣。因为长期以来,对核电站的安全措施耗费了巨大的资金和精力,也使用了许多新方法,应该说核电站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事故仍时有发生,尤其是还产生了三里岛和切尔诺贝利这样的严重事故。广义的人因问题成了长期困扰核电站安全的一大难题。而安全文化的提出,似乎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一条途径。
1988年,INSAG进一步在《核电安全的基本原则》中把安全文化的概念作为一种基本管理原则,表述为:实现安全的目标必须渗透到为核电站发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中去。上述两份报告发表后,安全文化一词在与核安全有关的文件中越来越多地被使用,但是该术语的含义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对于如何评价安全文化也缺乏指导,这引起了国际上、包括非核工业界的热烈讨论。为总结这些讨论及回答这些讨论所提出的问题,1991年INSAG出版了《安全文化》(INASG-4)一书,深入论述了安全文化这一概念:其定义和特征,对不同层次的要求,如何衡量所达到的安全文化的程度等。至此,可以说核安全文化正式诞生了。
安全文化的产生对核安全的改善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以至于有不少专家认为:核能界目前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安全文化推动下进行的,建立安全文化已成为任何国家利用核电的先决条件。
核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措辞严谨的“安全文化”的表述中,有3方面的含义:
(1)强调安全文化既是态度问题,又是体制问题,既和单位有关,又和个人有关,同时还牵涉到在处理所有核安全问题时所应该具有的正确理解能力和应该采取的正确行动。也就是说,它把安全文化和每个人的工作态度和思维习惯以及单位的工作作风联系在一起。
(2)工作态度和思维习惯以及单位的工作作风往往是抽象的,但这些品质却可以引出种种具体表现,作为一项基本任务,就是要寻求各种方法,利用具体表现来检验那些内在隐含的东西。
(3)安全文化要求必须在正确履行所有安全重要职责,具有高度的警惕性、实时的见解、丰富的知识、准确无误的判断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
核安全文化的内容安全文化有两大组成部分:第一,是单位内部的必要体制和管理部门的逐级责任制;第二,是各级人员响应上述体制并从中得益所持的态度。下图所示的是安全文化的具体组成部分,核安全文化是所有从事与核安全相关工作的人员参与的结果,它包括核电厂员工、核电厂管理人员及政府决策层。
核安全文化对决策层、运行管理部门和个人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1)对决策层的要求
政府的职责是审管核电厂及其他潜在的有害设施和活动的安全法规,以保护职工、公众和环境;管理部门拥有足够的人力、资金和权力履行其义务,使工作不受任何不必要的干扰,以便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种氛围,即安全是每天都要关心的事项。
对管理决策层而言,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具体行动为每个工作人员创造有益于核安全的工作环境,培养他们重视核安全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领导层对核安全的参与必须是公开的,而且有明确的态度。
(2)运行管理部门
核安全应与营运机构为重点,因为营运机构人员的行为和核电厂安全之间的联系最为紧密。核电厂发生的任何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都来源于人为的错误。核电厂营运机构以及所有其他与安全相关的单位都必须提高安全文化,以防止人为错误的发生,并从人类活动的积极方面获得好处。
(3)个体的行为
安全文化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取决于核电厂的每一个员工,安全文化指的是“从事任何与核电厂核安全相关活动的全体工作人员的献身精神和责任心”。人的才智在查出和消除潜在的问题方面是十分有效的,这一点对安全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核安全文化推行过程中,一般应注意的问题包括:
(1)安全文化不是通俗意义上的“文化”,而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安全问题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
(2)安全文化既是态度问题,又是体制问题;既和单位有关,又和个人有关,同时还涉及到在处理所有安全问题时所应该具有的正确理解能力和应该采取的正确行动。
(3)组织与个人的关系:组织必须创造正确的机制去鼓励正确的态度,而个人必须有正确的态度去支持能创造良好安全文化的组织机制。
(4)安全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手段,它能使所有单位和个人都对安全密切关注。它强调人因在保证安全上的主导作用,并以此促进外界条件改善,从而提高整体安全文化水准。
(5)培育良好的安全文化,特别需要企业高层领导重视,制订安全政策,各级干部起表率作用,严格要求,全体员工积极响应,通力合作,持之以恒,再加上外部影响与帮助,才能逐渐形成。
(6)目标是要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但到达它的路径和程序须由各单位结合自己的特点去创造。
(7)建设安全文化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安全文化有利于早期发现事故隐患,并消除之,从而减少事故,降低运行和维护成本。
(8)安全文化建设决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而要融会、贯穿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本文发布于:2022-10-19 12:24: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223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