酚污染,环境污染

更新时间:2022-10-19 09:11:34 阅读: 评论:0

污染来源

环境中的酚主要来自炼焦、炼油、制取煤气、制造酚及其化合物和用酚作原料的工业排放的含酚废水和废气等。不经处理的含酚废水如通过明渠进行灌溉,酚便会挥发进入大气或渗入地下,污染大气、地下水和农作物。苯酚、甲酚等挥发性酚类的污染,特别引起人们的重视。

用飞机大面积播撒五氯酚钠,杀灭钉螺或蝗虫时,也会污染水源和农作物。

酚类为恶臭物质,在水中其嗅觉阈值浓度和毒性作用阈值各不相同。其中二硝基酚分别为0.012mg/L和0.03mg/L,氨基酚分别为0.02mg/L和大于1.0mg/L。

酚闭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侵入人体,与细胞原生质中的蛋白质结合,使细胞失去活力。

酚对神经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均有毒性作用。

我国水中优先污染物黑名单中有6种酚类列为近期控制的对象,计有:苯酚、间甲酚、五氯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对-硝基酚等。

健康影响

酚污染酚有多种化合物,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单元酚和多元酚;也可按其性质分为挥发性酚和不挥发性酚。酚在自然界中能被分解。当酚负荷超过自然界的自净能力时,不仅会污染环境,危害各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还会危害人体健康。

危害机理

在酚类化合物中苯酚毒性最大,炼焦、生产煤气、炼油等行业所排废水中以苯酚为主。

酚类化合物是一种细胞原浆毒, 其毒性作用是与细胞原浆中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变性蛋白质,使细胞失去活性,它所引起的病理变化主要取决于毒物的浓度,低浓度时可使细胞变性,高浓度时使蛋白质凝固,低浓度对局部损害虽不如高浓度严重,但低浓度时由于其渗透力强,可向深部组织渗透,因而后果更加严重。酚类化合物侵犯神经中枢,剌激脊髓,进而导致全身中毒症状。.

酚类化合物可经皮肤、粘膜的接触,呼吸道吸入和经口进入消化道等多种途径进入体内。酚急性中毒大多发生于生产事故中,可以造成昏迷和死亡。皮肤接触酚液后,可引起严重灼伤,局部呈灰白色,起皱、软化,继而转化为红色、棕红色以致黑色,因其渗透力强,可使局部大片组织坏死。

环境中被酚污染的水,被人体吸收后,通过体内解毒功能,可使其大部分丧失毒性,并随尿排出体外,若进入人体内的量超过正常人体解毒功能时,超出部分可以蓄积在体内各脏器组织内,造成慢性中毒,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昏、头痛、皮疹、皮肤搔痒、精神不安、贫血及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和食欲不振、吞咽困难、流涎、呕吐和腹泻等慢性消化道症状。这种慢性中毒只要适当治疗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酚类化合物污染地面水,如以地面水作为饮用水源,酚类化合物与水中余氯作用生成令人厌恶的氯酚臭类物质,使自来水有特殊的氯酚臭,其嗅觉阈值为0.01毫克/升。而在不含游离氯的水中,酚的最高允许浓度为1毫克/升。我国地面水中规定挥发酚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 1毫克/升(V类水)。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挥发酚类不超过0. 002毫克/升。

防治措施

含酚废水的净化法较多,效果也较好,应坚持净化以后再排放,并作好环境中酚的监测中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饮用水中挥发性酚类不得超过0.002毫克/升;《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地面水中挥发性酚类的最高容许浓度为0.01毫克/升,在居住区大气中,酚的一次最高容许浓度为0.02毫克/米;规定含挥发性酚废水最高容许排放浓度为0.5毫克/升。

本文发布于:2022-10-19 09:11: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210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酚污染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