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具茎草本植物,高可达60厘米。根状茎伸长,圆柱状,扭曲,节处生出多数纤维状之根。茎常有分枝,有棱,被较短的褐色开展之毛。
基生叶未见,茎生叶互生,具长柄。叶片两侧极不相等,轮廓极斜,卵形至宽卵形,长9-14厘米,宽7-10.8厘米,先端渐尖至长渐尖,基部极偏,深心形,窄侧宽2.5-3.9厘米,宽侧向下延长2-3厘米,宽4.5-6厘米,呈宽大耳状,边缘有大小不等三角形浅齿,齿尖带芒,芒长6-10毫米,并常浅裂,裂片三角形,先端急尖,上面深绿色,有一圈明显红紫色的色带,密被短小硬毛,偶在局部有几条较长之毛,下面淡绿色,密被柔毛,沿脉被开展直毛,掌状6-7条脉,中部以上呈羽状;叶柄长3.5-9.8厘米,有纵棱,密被开展之毛;托叶披针形,长约10毫米,先端渐尖,顶端有长芒,两面和边缘均被褐色直毛。
花粉红色,8-10朵,呈2-3回二歧聚伞状,花序梗长5-6.1(-11)厘米,首次分枝长1-3厘米,花期均密被开展短毛,逐渐脱落;苞片早落,小苞片披针形,长5-10毫米,宽1-1.5毫米,先端渐尖,两面和边缘均被硬而开展之毛;雄花:花梗细弱,长约1.3厘米,密被褐色开展卷曲毛;花被片4,外面2枚,宽卵形,长1.7-2厘米,宽约1.2厘米,先端圆,外面密被褐色长毛,内面2枚,长圆形至卵形,长约1.4厘米,宽5-7毫米,先端圆;雄蕊多数,花丝长约1毫米,花药长圆倒卵形,长约1毫米,先端微凹;雌花:花梗长约1.7厘米,被褐色开展之毛;花被片5,近等大,长圆形至宽卵形,先端圆,外面被褐色毛,子房倒卵状长圆形,长约10毫米,直径5-7毫米,外面被毛,2室,每室胎座具2裂片,具不等3翅,花柱2,基部合生,柱头膨大,外面扭曲呈U字形,并密被刺状乳突。
蒴果下垂,梗长3.5-4.8厘米,有纵棱,无毛,轮廓倒卵长圆形,长1.8-2.1厘米,疏被毛或近无毛,具不等3翅,大的呈宽舌状或长圆形,长1.2-1.5厘米,宽1.2-1.8厘米,有纵纹,无毛,其余2翅窄,呈斜三角形;种子多数,小,长圆形,淡褐色,光滑。花期8月,果期9月开始。
花叶秋海棠生于混交林下、山坡山谷阴处、沟底潮湿处,海拔1200-1500米。
花叶秋海棠产中国广西(那坡、防城、十万大山)、云南(西畴、麻栗坡、屏边)。模式标本采自云南蒙自。
长毛秋海棠该种外形极似长毛秋海棠(B. villifoliaIrmsch.),唯该种叶片上面密被短小硬毛;而后者叶片上面被长卷毛,而极不相同。
花叶秋海棠 Begonia cathayana以扦插的方法进行无性繁殖,时间在3月中下旬或9月上中旬。苗床可用木箱制作,大小以插穗的多少和搬动方便为宜。基质可用通气保水的蛭石或珍珠岩。或者两种各半混合,装入苗床便可进行扦插。剪取插穗,要选生长健壮的枝条,每段长约10-12厘米,带踵剪下,修去基部叶片,留顶端两片,随剪随插,覆土压实,用细孔喷壶把水喷透,苗床置于荫蔽通风的地方,白天盖上玻璃,晚上揭开让其充分饮露。床内温度控制在20-25℃。在温湿度都比较适宜的情况下,插穗生根较快,一般15-20天能产生愈合组织,根原体开始出现。20-25天就能长出新根。一般新根长出3-4厘米时,便可带原土撬起,定植于小花盆中,冬季放入温室中莳养,第二年便可根据长势,进行正常的莳养管理,如果管理得法,8-9月就能鲜花满株。
播种一般在早春或秋季气温不太高时进行。由于种子细小,播种工作要求细致。播种前先将盆土高温消毒,然后将种子均匀撒入,压平,再将盆浸入水,由盆底透水将盆土湿润。在温度20℃的下约7-10天发芽。待出现2片真叶时,及时间苗;4片真地,将多棵幼苗分别移植在口径6厘米的盆内。春季播种的冬季可开花,秋播的翌年3-4月开花。
花叶秋海棠 Begonia cathayana花叶秋海棠,性喜温暖、稍阴湿的环境和湿润的土壤,不耐寒,怕干燥和积水。生长适宜温度18-22℃。夏季炎热时要进行遮荫,或放在迎风半阴处,避免烈日暴晒。降低温度,以不超过25℃为宜。若超过32℃,则生长不良,茎叶枯落。冬季移入温室,放在向阳处、温度保持15℃以上时,仍可继续生长开花。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0℃,否则生长缓慢。生长期除冬春季可适当接受直射日光外,一般应放在疏荫处,以充足的散射光照为好。光照过强,生长不良,叶色变黄。
栽培时,可挑选外表美观的宜兴紫砂盆。基质可用森林腐叶土4份,泥炭土5份,堆积腐熟的厩肥或整细过筛的干杂肥1份配制,配好后充分混合。上盆前,要用数块瓦片棚盖在盆底孔,周围回填粗颗粒土壤,上面再填一层腐熟的油枯粉、骨粉之类的有机干肥,肥上再填培养土。操作时,带土团取苗,剔去多余的附着土,把苗株植于花盆中央,扶正后回填细土,轻轻压实,注意保护好细嫩根系,浇透水后,置于荫蔽通风处,缓苗5-7天,便可进行正常的莳养管理。
花叶秋海棠 Begonia cathayana浇水:花叶秋海棠,属于须根类花卉。它喜湿润不耐干旱,生长季节要随时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春秋两季,一般可每隔2-3天浇水一次。操作时要注意,宜兴紫砂盆通透性差,栽培基质保水保肥,浇水一定要根据土壤墒情,盆内确实缺水了才浇水,否则长期水渍,容易引起烂根。夏季要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把花盆置于通风的地方,注意不要受大雨的侵袭,保护好植株的叶片。冬季控制浇水,盆土以干润为宜。一般20-25天浇水一次即可。
施肥:花叶秋海棠,生长非常强健,叶大花多。在整个生长季节,需要随时增加养分。一般每半月可施一次腐熟的饼类液体肥料,浓度为1∶6、1∶8,施后次日把水灌透,这样更有利于花叶秋海棠吸收养分,夏冬两季,一般都不施肥,以免伤根,影响植株来年的生长。
温度:花叶秋海棠,要求在温暖而凉爽的气候环境中生长。它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6-20℃。夏季超过35℃,冬季低于10℃便停止生长。所以,夏季要降温,置于荫蔽和凉爽的气候环境里,经常在花盆周围洒水,降低小范围的空气温度,增加空气湿度。
光照:花叶秋海棠生长期的光照也要适度,如果被强阳光直射,叶片也会出现卷缩和焦斑,夏季温度超过32℃ ,湿度又大时,容易引起地下部分烂根,地上部分茎枝腐烂,造成植株死亡。
秋海棠白粉病为世界性病害,该病严重影响植株生长,降低其观赏价值。该病主要侵染植株的叶片、茎、叶柄及花。感病部位形成灰白色或淡褐色病斑,病斑上布满白色粉状霉层。病害发生严重时,感病组织逐渐坏死。
防治措施
加强管理。引进新材料时,无论是从外地还是在附近市场上购买的植株、种苗都要进行严格检查,尽量杜绝病株的引入;在野外采集野生植物时应选取健康无病植株。搞好栽培环境的清洁卫生,经常及时清除植株上的病枝老叶和掉落的残花败叶,消除滋生病害的隐患。棚内通风,如遇连续阴雨,应多开门窗。适当增施有机肥、复合肥和钾肥等,不偏施氮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
合理用肥,避免密植,改善通风条件,摘除病叶。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粉剂1000-1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6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或喷施20%粉锈宁4000倍液。
1.
加强管理。引进新材料时,无论是从外地还是在附近市场上购买的植株、种苗都要进行严格检查,尽量杜绝病株的引入;在野外采集野生植物时应选取健康无病植株。搞好栽培环境的清洁卫生,经常及时清除植株上的病枝老叶和掉落的残花败叶,消除滋生病害的隐患。棚内通风,如遇连续阴雨,应多开门窗。适当增施有机肥、复合肥和钾肥等,不偏施氮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
2.
合理用肥,避免密植,改善通风条件,摘除病叶。
3.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粉剂1000-1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6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或喷施20%粉锈宁4000倍液。
花叶美观艳丽,可盆栽供观赏。
全草:酸、涩,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用于烧、烫伤,痈疮疖肿,跌打瘀痛。
【傣药】宋丁仗:全株用于清热利湿,跌打瘀痛《傣医药》。花酸苔:全株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热咳嗽,咯血,外感高热,百日咳,风湿,骨折《滇省志》。
【拉祜药】山海棠:全株用于水火烫伤,痈疮,疖肿,火牙酸痛《拉祜医药》。
本文发布于:2022-10-19 00:41: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190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