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与板胡

更新时间:2022-10-18 22:18:45 阅读: 评论:0

艺术特色

秦腔的唱腔,宽音大嗓,直起直落,既有浑厚深沉、悲壮高昂、慷慨激越的风格,同时又兼有缠绵悱恻、细腻柔和、轻快活泼的特点,凄切委婉、优美动听,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相关信息

用陕西人讲法秦腔是百戏之祖。说秦腔是百戏之祖并非捕风捉影,实际上很多民族音乐里都有秦腔的影子,包括家喻户晓的中国哀乐,正是通过秦腔哭音的音调慢慢发展起来的。事实上秦腔对各地梆子声腔的形成产生过直接的影响,它的唱腔板式变化丰富表现力极强,秦腔的舞台样式积累也很丰厚,戏文曲目约有3000多种,保存下来的传统抄本有2700多个。

西安闹市中心的秦腔剧社——易俗社,原名陕西伶学社,被公认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之一。1912年创办以来培养了众多名家名角和无数的戏迷爱好者。九十多年来西安易俗社涌现了多出精彩的剧目《三滴血》《游西湖》《游龟山》等等,多次进京演出受到国家嘉奖和观众喜爱。

秦腔不是厅堂的艺术,它是根植于土地的旋律。秦腔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于夸张性。今天它在西北地区的民间影响力依然令人吃惊,但是对于西北以外的人而言,秦腔已经接近于一个难以普及和理解的古董。

其实,南方的戏曲如黄梅戏、花鼓戏等,给人的感觉像是生活中的摆设或是点缀,就是为了让人更舒服。秦腔则不是,它更有抒发个人内心的情感的色彩,比如郁闷的情感,高亢的情怀等。所以听南方戏曲,有时会觉得它们不解馋、不来劲。而听秦腔就很解馋、很来劲。秦腔要的就是那种在大风底下再带点儿沙子的感觉。陕西人在大风底下大吼秦腔,好像是跟那个风声要比赛一样,然而自有豪壮粗犷的精神在其中。故有“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的谚语。

秦人之声吼劈了嗓子、嘴角流血的感觉是秦腔的灵魂。

秦腔如泣如诉、撕心扯肺像杯烈酒,让人沉醉。

板胡,形似二胡,因琴筒上蒙木板而得名。琴杆多用红木、乌木等质地坚硬的木料制作,弓杆较粗。一般按四、五度定弦,音域三个八度。因其音色高亢明亮,成为北方梆子腔类的戏曲和曲艺的主要伴奏乐器,近年来多用于独奏,流传较广的有郭富团作曲的《秦腔牌子曲》、鲁日融作曲的《秦腔主题随想曲》。这些取材于秦腔曲牌和唱腔的独奏曲,塑造了西北人民豪放热烈的宽广胸怀。

本文发布于:2022-10-18 22:18: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183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秦腔与板胡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