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模型

更新时间:2022-10-18 21:29:54 阅读: 评论:0

产品介绍

天宫一号简介

天宫一号(英文名称: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2011年11月3日凌晨顺利实现与神舟八号飞船的对接任务。按照计划,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天宫模型介绍

“天宫一号”模型目标飞行器长度9米多,最大直径3.35米,分为两个舱室———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前段框装有对接装置,用于和神舟载人飞船进行对接。实验舱分为前锥段、柱段和后锥段,其中前两部分为密封加压环境,可支持3名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实验舱后锥段和资源舱是非密封环境,实验舱后锥段安装了再生式生命保证系统,资源舱安装各种设备如电力系统、太阳翼和发动机,为航天器提供在轨飞行和空间应用实验支持。

新闻链接

2011年11月3日凌晨1点36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成功实现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完全掌握了载人航天天地往返运输、空间出舱活动和空间交会对接三大基本技术,而当时激动人心的情况,在这次高交会上市民可以再次目睹。4月12日下午,记者在南坪会展中心看到,各个展台正在紧张的布展中,其中位于1号馆B区的天宫一号和神八交会对接模型主体已组装完毕。

“出于对核心技术保密的原因,我们模型展示的内容只是真实设备的三分之一。”重庆华野模型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跃虎说,在现场,天宫一号的实验舱和神舟八号的载人舱将对参观者开放。从天宫一号舱后的舱门进入,只见正对大门的有两个弧形的隔断,王跃虎介绍,这就是宇航员睡觉的地方。不过并没有床,因为太空是失重的状态,宇航员是站着睡觉,所以床就是睡袋,是固定在舱壁上的。宇航员在睡袋里,只要拉上拉链就可以安然入睡。

模型舱内高2米、宽2米、长5.6米,比真实的空间略大,可以容纳6个人同时参观,不过3个宇航员在这里面既要工作又要休息,并不宽敞。旁边的区域现在全是隔板,王跃虎说,届时上面会安装上仪器模型,让市民了解宇航员是如何工作的。

这个国内首个“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1:1模型总长19.2米、最大直径3.35米,在宽敞的场馆中也显得气势十足。负责模型制造的重庆华野模型有限公司总监王跃虎介绍,这个大家伙重13.6吨,主体为方钢结构,由38块钢板组成,这是用了15个集装箱车运过来的。十多个工人从9日开始组装,到现在主体已完成,但还有两个左右翼板和全部800多个配件没有安装,安装完毕后,市民就可以亲身感受。

“因为场馆的原因,飞行器的翅膀还不能完全展示。”王跃虎说,天宫一号左右翼板长有19.66米,因为展馆原因不能平展,只能成“人”字形放在上面,但也有10米长。

本文发布于:2022-10-18 21:29: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180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