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量与降雨量是同一意义,表示一个地区降雨大小。降水量(precipitation amount)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降水量以mm为单位,气象观测中取一位小数性质降水量一般用雨量筒测定。所以降水量中可能包含少量的露、霜和松等。
气象学中常有年、月、日、12小时、6小时甚至1小时的降水量。6小时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6小时降水量;24小时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24小时降水量;一个旬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旬降水量……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年降水量”。液态降水量称为雨量,有时两者也作为同义词。单位时间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常用mm/h或mm/min为单位。单位时间的雨量称为雨强。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就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雨量”。例如,北京的平均年雨量是644.2毫米,上海的平均年雨量是1123.7毫米。
我国气象部门一般采用的降雨强度标准为:
1、小雨:12小时内雨量小于5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小于10毫米;
2、中雨:12小时内雨量为5-14.9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为10-24.9毫米;
3、大雨:12小时内雨量为15-29.9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为25-49.9毫米。
暴雨的定量标准,各地并不一致,视具体情况而定。气象上大致规定暴雨按强度分三级:
1、暴雨:12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30毫米,或24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50毫米;
2、大暴雨:12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70毫米,或24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100毫米;
3、特大暴雨:12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140毫米,或24小时雨量等于和大于250毫米。降雨在某一历时内的平均降落量。它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的降雨深度(mm/min)表示,也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L/(s·ha))表示,是描述暴雨的重要指标,强度愈大,雨愈猛烈。计算时特别有意义的是相应于某一历时的最大平均降雨强度,显然,所取的历时愈短则所求得的降雨强度愈大,年降雨量高的地区常常出现高强度的降雨。
我国是一个多暴雨的国家,一遇暴雨,便易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水位上涨,甚至决堤泛滥,冲毁村镇,淹没良田,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使工程建设和交通运输遭受破坏,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为了兴修水利工程,防洪保坝,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人们必须掌握一定历时的洪水发生规律。而洪水和一定历时最大降雨量有密切关系。因此,迫切需要估算一定历时的最大降雨量。
采用求算可能最大降雨的方法较多,但基本上可归纳为两种,第一种水文气象法,称为可能最大降水,简称PMP;第二种频率计算法,也称数理统计法;计算一定重现期的年最大口雨量,研究试图把国内外一些求算可能最大降雨的方法予以综述。
水文气象法在国际上已研究多年,《可能最大降水(PMP)估算手册》为水文工作者估算较为合理的最大可能降水提供了方便。我国在PMP估算研究中,随着暴雨资料的不断增加和对暴雨认识的逐步加深,推求PMP的方法,通过实践有了一定进展。
频率计算法,计算一定重现期的年最大日雨量,就需要把调查资料和实测资料综合起来,进行适线外延,而首先必须确定降雨的频率曲线模型,其次估计线型的未知参数。关于线型对暴雨适应性,中国水文界从50年代进行过多年研究并取得大量成果,认为皮尔逊Ⅲ型大致符合水文现象物理特性,李松仕重新做了这些工作,采用较正规和较严格的判定准则,得出结论仍以皮尔逊Ⅲ型适合于我国大多数较长期(30年以上)洪水系列。计算我国暴雨量,对数正态分布可考虑为最优线型,指出降水可用皮尔逊班型,对数正态分布与耿贝尔分布去拟合,用极值分布和维伯尔分布去拟合一日最大降水量。
(1)水文气象法突出特大暴雨形成的物理因子与活动规律,我国对于最大可能降水的估算研究,在近20多年来,已有一定进展。全国PMP等值线图已经编成。,但PMP值的估算偏大,如三江平原的PMP值均在500毫米左右,而用耿贝尔计算法,万年一遇最大日雨量为267毫米偏小,对于特高标准设计(如万年一遇),可采用皮尔逊Ⅲ型分布法、马秀峰权函数法、特高标准值不一定偏小,我国仍以频率计算法为主,水文气象法则主要用于论证。
暴雨是一种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相联系的局地强降水现象,对其物理原因的分析尚未很好地解决,有的地区暴雨资料也不足,水文气象法仍处于半经验半理论的阶段,PMP的估算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资料稀少短缺的地区。今有关物理量的计算不易精确,极大化非常困难,地形对暴雨的影响尚未解决,在地形复杂的山区,暴雨移置改正仍多争议
(2)应用频率计算法计算一定重现期年最大日雨量,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根据20-30年资料进行计算需要做大辐度外延,含有一系列误差,估算值一般偏小,因此对设计标准不高的问题,是完全有用的。
频率计算法较多,各有优缺点,因受到地形或气象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或地区适应的频率曲线不同,因此方法就不同。
(3)不宜把水文气象法与频率计算法对立起来,而应把二者结合起来,使之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今后在使用频率计算法时,在某些环节上要注意从物理成因上分析,考虑到物理因素的频率计算法,会使计算结果更趋合情合理。
使用水文气象法对还不能完全从物理成因上解决的问题,而又有条件用统计分析的环节,则可以辅以频率计算法,最后对几种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撇,使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
本文发布于:2022-10-18 21:10: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179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