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商帮,明清时期形成的的三大商人集团

更新时间:2022-10-18 21:04:24 阅读: 评论:0

广州十三行商人

清康熙盛世,撤除明朝以来的禁海令,实行开海通商政策。1685年,伴随着日益频繁的国际商业交往,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方外贸专业团体———广州十三行应运而生。它是清政府设立在广州口岸的特许经营进出口贸易的洋货行,是具有半官半商性质的外贸垄断组织。1757年,乾隆皇帝宣布撤消原设的沿海各关,仅留广东的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作为粤海关属下的中外交易场所,广州十三行成为清帝国惟一合法的外贸特区,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全部聚集于此,直至鸦片战争为止,这个洋货行独揽中国外贸长达85年。

十三行商人从垄断外贸特权中崛起,经济实力显赫,是近代以前中国最富有的商人群体。以潘有度、卢观恒、伍秉鉴、叶上林四大家族为最,其家产总和比当时的国库收入还要多,是货真价实的“富可敌国”。十三行街成为当时世界的“华尔街”,大的商号拥有资产上千万银两,出现了一批世界级的豪富。伍秉鉴资产在1834年约有2600万两白银,被当时的西方人称为“天下第一富翁”。19世纪中期,在美国凡带有伍家图记的茶叶,就能卖得出高价。2001年,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将伍秉鉴评为千年来全球最富有的50人之一。

两淮盐商

盐商富 甲天下得益于中国的“盐业专卖制度”,“盐引”就是清代食盐专卖的凭证,引,是一个计量单位,食盐在运销的过程中,必须统一使用官方发放的口袋,每袋称为“一引”。盐商们获得盐引之后,必须到指定的地点去贩卖食盐,两淮盐商的经营范围包括: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和江西。两淮盐商大部分都不是扬州人,其经营范围也不只是在扬州地区,他们不约而同聚集在扬州除了因为扬州是大运河的咽喉要道,拥有便利运输之外,还因为以扬州为中心的淮河以南和淮河以北地区,是清朝时期最大的两个产盐区。因为淮河横贯盐场,此地出产的盐被称为“淮盐”。淮盐的历史非常悠久,清代时,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产盐区,流传有“两淮盐,天下咸”的民谚。

盐商在两淮盐场收购食盐的价格为一斤5文钱左右,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两块五毛钱,卖到消费者手中的价格为每斤二三十文钱,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15块钱左右,其利润高达500%左右。再加上两淮盐商每年的销售总量高达3000多万公斤,居乾隆时期的盐商销售排行榜之首。巨大的销售总量乘以高利润,让盐商日进斗金。据记载,两淮盐商每年实际获利高达750万两白银。而当时的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总收入才4500万两白银。也就是说,两淮盐商的收入,相当于清政府总收入的1/6。

山陕商人

山西和陕西自 古地脉相连、人脉相通,这两个地区曾经在明清时代形成两大驰名天下的商帮—晋商与秦商,他们的名字往往连在一起,统称山陕商人,他们在全国各地的会馆也往往建在一起,互通商情、维护同乡和同业商人利益、调解商业纠纷,被称作“山陕会馆”。明清时期,晋商和秦商抓住明清政府对陕西实行“食盐开中”、“茶马交易”、“随军贸易”的政策机遇,互相结合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形成的商人集团,垄断了中国东西部贸易通商达500年之久,两大商帮也曾一度被合称为“西商”商帮。

历史上的晋商,曾经历千难万险,成为“万里茶道”的开拓者和古丝绸之路的拓展者。以山西富有的盐、铁、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进行长途贩运,设号销售,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范围,成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力的北方山西帮。正如明代文学家、史学家、万历进士谢肇淛的《五杂俎》中所记:“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到清朝中叶,晋商逐步适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向金融业发展,咸同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的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

本文发布于:2022-10-18 21:04: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179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