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与戊戌变法

更新时间:2022-10-18 20:02:21 阅读: 评论:0

作者介绍

汤志钧,1924年生,江苏武进人,著名历史学家。早年就读于无锡国专,194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先后受教于唐文治、吕思勉、周谷城、周予同等知名学者。五十年代初期,在常州中学任教,开始致力于戊戌变法史研究。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筹备处。在此期间,他除了纂集近代上海的资料书籍之外,又参加了《辞海》的编订工作,协助周予同教授撰写中国经学史条目,并合署发表了多篇经学史研究论文。1972年,参与《宋史》标校整理工作。1978年上海社会科学院恢复,他被调回历史研究所,任中国近代史研究室主任,1982年又任副所长。先后赴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东京大学等著名大学讲学。

已出版的著述主要有《戊戌变法史论》、《戊戌变法人物传稿》、《戊戌变法史论丛》、《章太炎政论选集》、《章太炎年谱长编》、《戴震集》、《康有为政论集》、《戊戌变法人物传稿》(增订本)、《戊戌变法史》、《康有为与戊戌变法》、《陶成章集》、《近代经学与政治》等。

康有为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光绪廿一年(1895年)进士,曾与弟子梁启超合作戊戌变法,后事败,出逃。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定居上海辛家花园,主编《不忍》杂志,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1927年3月31日去世。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但后来,他与袁世凯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但戊戌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6人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的一部分。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2-10-18 20:02: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175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