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方言,四川中江县的地方性语言

更新时间:2022-10-18 17:17:48 阅读: 评论:0

基本介绍

虾子---通“家伙”,指某人,例如:那个虾子又买新车了。(表示不太了解那个人,只晓得有这么个人)

耶(疑问语气)-----表示感到诧异,或在别人失败时的打击.....比如,“耶?咋还没来呢?”“耶?你不是凶得很都嘛”。

喃------通“呢”。比如“我的东西喃?”

锤子----表否定,比如“好个锤子(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好个屁。”表示不好)”。

野物---骂人的话,表示某人十分不要脸或者恶毒之类的。“他简直是个野物。”

杂挖-----表示某人很爱出风头,有时也表示对他人的赞赏。“他好杂挖”“你杂挖得很哦”

勒---读le,注意那个e是英语音标里面的发音,作语气词,“我不勒(我不)”“他要来勒(他要来)”

喝---读ho,欺骗,哄骗,比如“你少来喝我”“我喝你的”。

爪子----相当于“干啥”“什么事”,表示疑问。比如“你要爪子嘛?”“找我爪子?”

喃门----通“爪子”,“你要爪子嘛”=“你要喃门嘛”

切---同“去”,“你切不切”=“你去不去”

恼火----在普通话里是急躁,生气的意思,在四川话里却带有“差,不好”的意思,比如“这次考试想考好都恼火”“爷爷的病还恼火”

撇---pie,同“差”,如:“这次考得撇”“这么撇还有脸说”

诡秘日眼----表示某人看起来让人十分不顺眼或者感到讨厌,比如“那个虾子诡秘日眼的”

娃儿----读wer,不是指小孩子,是指20岁以下的所有男性,比如“那娃儿还长得帅勒”

一天---一般用在句子中间,表示天天,而不是一天的意思,比如“你一天都在上网”=“你天天都在上网”

dia---同“提”,指把东西提起来,也指把比自己小的人带到某处,比如“把菜dia到”“你信不信我把你dia到政教处切”

坝---同“摔”,“别坝到了”=“别摔着了”。

莫----同“别”,比如,“你最好莫切”=“你最好别去”。表示对某人的劝。

脚杆----就是指“腿”,包括大腿和小腿。“他脚杆坝断了”=“他腿摔断了”

1.定子u003c名u003e:拳头。如:我给你两定子勒!(我给你几拳!)

2. 燕飞子u003c名u003e:蝙蝠。如:我屋头有燕飞子屎。(我家里有蝙蝠的大便遗留物)

3. 灶鸡子u003c名u003e:蟋蟀。如:田坝头有很多灶鸡子。(田地里有很多蟋蟀。)

4. 暴鸡母u003c名u003e:下蛋中或不久的母鸡,多用来骂人,指某人很邋遢的样子。如:见后文。

5.手拐子u003c名u003e:手的前臂或手的肘部。如:各人手拐子莫撑那门长哦!(自己的手不要伸得太长。)

6. 喃门(子、兰)u003c代u003e:怎么办、为什么呢?如:你喃门不说中江话兰?(你为什么不说中江话?)

7. 哦豁u003c语u003e:感叹词,表示惋惜、后悔的意思。如:见下句。

8.莫法u003c形u003e:没有办法。如:哦豁,我也莫法勒!(感叹词,我也没有办法!)

9. 扎起u003c动u003e:给某人、事助威,加油的意思。[近]:撑场子。如:兄弟伙,给我扎起色!(好朋友,快给我加油,助威。)

10. 哥老倌u003c名u003e:兄弟,多指年长者。[近]:兄弟伙。如:哥老倌现在在哪里操哇?(大哥现在在哪里高就、工作?)

11.操u003c动u003e:工作、谋事、做事。[近]:混。如:他是操社会的!(他是自谋职业者或闲散人员!)

12. 二天u003c名u003e:以后。如:我二天把钱还给你。(我以后还你的钱。基本上说此话意味着不还)词组:二天多。

13. 老期u003c名u003e:便宜。[近]:期头。如:你莫去占别个的老期。(你不要去占别人的便宜。)

14. 舔肥勾子u003c动u003e:拍马屁。如:他舔肥勾子凶得很!(他拍马屁的功夫很高。)

15.利奔儿u003c形u003e:故意。如:他利奔儿那门子的。(他是故意那样的。)

16. 扯筋u003c名u003e:两个人之间互相打骂,以骂为主。[近]:骂架。

17.打捶u003c名u003e:打架。如:他们两个先是扯筋,后头就打捶。(他们开始只是骂,后来就打了起来。)

18.扯火闪u003c动、名u003e:闪电。如:开始扯瓜火闪。(刚才闪电了。)

19. 理抹u003c动u003e:调查,处理。如:我慢黑儿来理抹你!(我待会儿来处理你!)

20. 赖u003c动u003e:烫。如:赖得很!(很烫!)

21.耳时u003c动u003e:招呼,在意。[近]:涮时,张时,理时。如:他耳都不耳时我。(他根本就不理我。)

22. 豁u003c动u003e:骗。如:你豁我不懂哦!(你骗我,你以为我不懂吗!)词组:豁西,搞豁仙。

23. 背壳子u003c名u003e:后背。如:我背壳子好痛!(我后背疼!)

24. 冒皮皮u003c动u003e:指一些人在一些较正式的场合哗众取宠,如课堂。俗语:冒皮皮,打飞(灰)机。如:他就喜欢一天到晚冒皮皮。(他很喜欢哗众取宠。)

25.确儿八寺u003c形u003e:确实是,的确是。如:我确儿八寺…(我的确是…)

26. 偷油婆u003c名u003e:蟑螂。如:学校食堂的偷油婆多得很!(学校食堂有很多蟑螂。) 下面是一些实际应用

你们吃瓜饭没得?

我吃寡老,我们切喝个插嘛!开挖挖机切!

豁仙!

快看,天上有灰机````

嗲婆!

这里的意思.

但是中江话会说:果里,果里有.

你那卡卡里的,我就这卡卡的

你快切喔丘离!

嗲婆,莫忙喝开水还赖得很。

医院里:老师快去看哈盐水不嗲了

毛毛勒 怕不是得欧 莫醒我壳子呕

耐污子. 拖里nia十的

短命娃儿,背时倒灶的

你娃儿又切逮猫儿切了哇!

妹油

我切哪个坨看了哈闹热

安逸得很!

好凶啊!

蜂子硬是把那个鬼儿子追死球了!

蜂子喃门追得死人嘛

仙人板板

难得耳十你

丈夫叫当家人,兄长叫哥老倌,男孩儿叫男娃儿,女孩儿叫女娃子,瘦型人叫干筋棒,聪明人叫精灵人,吝啬人叫啬家子,把识字叫睁眼瞎,流浪汗叫流神,小偷叫三只手,自家人叫内伙子,土匪叫棒客,汤匙叫鸭子,白糖叫盐糖,蜻蜓叫羊咪咪,谈天叫摆龙门阵,吹牛叫冲壳子,开玩笑叫散谈子,调皮叫千翻,好样的叫对红心,舒服交安得儿逸,斟酒叫筛酒,难受叫恼火,吃晚饭叫宵夜,不严肃叫吊儿郎当,不正经叫甩二活三,生孩子叫坐月,打架叫角孽,无办法叫没板眼,干脆叫洒脱,肮赃叫楼馊,费心叫劳神,揭短处叫顶肋巴,强迫叫估倒,土气叫老坎,失面子叫丢底,吵架叫扯筋,错了叫拐了,拖沓叫然瓦,精力不集中叫打晃子,议论人叫指背壳子,奉迎权势叫舔肥勾子,克扣叫吃雷,价格便宜叫相因,暗地叫阴倒,认错叫下话,不怕叫不睬,能办到叫得行,散步叫转耍,疑虑叫多心,倒霉叫背时,生病叫不好,养病叫将息,结束叫煞果,说话叫开腔、答白。从语音方面说,中江人的发音(对汉字的读音),大多数与西南官话无大差异;而对一部分语素(其文字符号即汉字)的读音,在声母与韵母方面与西南其他地方有明显不同。

声母方面,存在差异的有以下几种:

1、h与f不分。大多数中江人说话时将发唇齿音f的字念成舌根音h。如:法、发、伐、乏说成hua;风、封、丰、蜂、奉、冯说成hong;将方、芳、仿、纺、放说成huang;将飞、非、菲、妃、匪、蜚说成hui;将夫、伏、佛、符、服、福、涪、府、父、付等说成hu;将凡、范、蕃、翻、繁、反、犯、樊等说成huan。

而有时,又将发舌根音h的字说成是唇齿音f。如把化、花、华、话说成fa;把桓、环、缓、幻、焕、换等说成fan;将黄、皇、荒、晃、谎、凰说成fang;将回、灰、辉、徽、挥说成fei;将昏、婚、混说成fen;等等。

2、f、h与w混淆

中江北面好些地方,人们将声母为f的字统统说成声母h,如房、防、皇、黄都说成h。

中江南面地区和集凤等地的人,则往往将f、h、w混在一起。如“房”、“黄”、“皇”、“王”,统统说成wang。因此,如到这些地方遇上当地老百姓,你问他贵姓,他回答说:“姓王(wang)。”这就有可能出现三种情形:一是他真的姓王;二是他可能姓黄;三是他可能姓房。要弄清究竟,除非对方是识字的,否则很难辩清。上述地方的人,将“吃饭(fan)”说成“吃万(wan)”;“开会”,说成“开味(wei)”,等等。

3、有边音I,无鼻音n。中江人说话,没有鼻音n,只有边音I(西南官话区许多地方亦如此)。例如,南(nan)说成lan;奴(nu)说成lu;女、你说成^n(这里用^n这个符号表示汉语拼音中所没有的一个声母,与i、q、x发音方法相近,中江人说的“你”“义”“泥”“捏”等都用这个声母)。

4、大部份地方只有舌尖音z、c、s,而没有翘舌音zh、ch、sh。如吃、尺、持、痴 都说成ci;支、知、栀、脂 都说成zi;是、诗、市、十、时 都说成si;杀、杉、沙、霎、啥 都说成sa。中江南面的少数地方有zh、ch、sh。

5、部份地方(如广福、冯店等一些地方),sh、s与r不分。如把让(rang)说成sang,把上(shang)说成rang。过去的年代,曾出现一个笑话,说“我们要见困难就rang(让),见荣誉就sang(让)”。本意是说“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而用当地口音说出,意义就完全相反了。

6、部份地方i、q、x与zh、ch、sh混淆。五十年代初期,一次笔者与有关一道,受县上派遣,到当时的永兴区甘柏乡去慰问志愿军烈士家属。到了乡上,与一位干部联系,请他协助工作,他说“这事要找秦商蒋(qin shang jiang)。”我们以为乡长姓秦了,后来才知道那位干部说的是“陈乡长”(chen xiang zhang),把三个字的声母全部说变了。这件事,在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仍然记忆犹新。

在韵母方面有以下情形:

i与u不分。五十年前,我们初到成都念书,有的成都籍同学讥笑我们说:你们那里是“又吹风(hong),又下雨(yi),又吃芋(yi)子又吃鱼(yi)”。初听到这话颇为不解,后来才知道,别人是讥讽我们中江人说话i、u不分,把韵母为u的字都说成i了。这种情形,在中江城关和北面地区颇为普遍,如“鱼、余、虞、于、雨、语、与、裕、屿”等字,统统说成yi。

因为如此,凡带介母u的字,也就一律说成介母i了。如:娟、捐、绢、卷说成jian;厌、愿、远、园、缘 都说成yan。

从词汇方面讲,中江地方语言中有一些词汇,一些说法,差不多只在县境内流行,邻县的人也许能懂一些,离中江较远的外县区,人们对这些词语就不懂了。方言之所以成为方言,除语言的差异外,词汇的差异是一个重要因素,如北京方言把火柴叫做“取灯儿”一样,不加解释,外地人是根本不会懂的。中江话当中的这一类词汇,大体可以从称呼、名物及其他几方面分别加以举例说明。

1、称呼。中江人对亲属、亲戚的称呼,与外地没有大的差别,但也有少数科目人有地方特色。例如,有些人呼父亲为“耶耶(ya)”读为“牙”。这是古音,“耶”与“爷”相同,古时称父为“爷”,现在一般人则称祖父为爷(或爷爷)。《木兰诗》:“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杜诗《兵车行》:“爷娘妻子走相送,尖埃不见咸阳桥。”一部份人家沿用古音呼父亲为“耶耶”,至今如此。有些人呼母亲为“嬷嬷”(ma),这是“妈妈”的一声之转。有极少的人家,叫母亲为“阿母也”。我老家有一户邻居姓靳,有个靳大娘,她的儿女喊她为“阿母也”,当初误以为叫的是“阿姐”,觉得奇怪,实际叫的是“阿母也”。“母也”这个字,《康熙字典》和《辞海》上均收有,读作jie,与“姐”同音。前者引《说文》说“蜀人呼”后者引《广雅释亲》说:“母也,母也。”可见这种称呼古已有之,一说是浙闽方言。有些人口语中称哥哥为“老倌”,如称三哥、四哥为“三老倌”、“四老倌”;市井之中人们亦常有“哥老倌”的称呼,这种说法相当变遍。部份人口语中称妻姊妹之丈夫(连襟)为“老挑”,大约是了挑担子两头一样的喻意。部份人家称排行老幺的为“满”(man),幺叔叫“满满”,幺姑叫“满姑”。这是湖南方言的说法,湖南人至今叫幺儿为“满崽”或“满伢子”。

2、名物。同物异名,在普通话及地方语中都是存在的。如“鸬鹚--鱼鹰”、“西红柿--番茄”、“包谷--玉米”,等等。而中江人对某些事物名称的说法与普通话不同,与西南官话的说法也不尽相同,即与邻近县市比较,也不完全相同。此类同物异名的现象,中江话当中屡见不鲜。如鱼类:鸟棒(乌鱼、鳙鱼)、团鱼(鳖、甲鱼)、刺泼鱼(鳜鱼)。动物:干黄蟮(蛇)、檐飞子(蝙蝠)、四脚蛇(壁虎、守宫)、青客妈儿(青蛙)、癞客宝(癞是蟆、蟾蜍)、鱼毛子(獭)、毛狗(狐狸)。鸟类:老哇(鸟雅)、猫公雕(猫头鹰)、岩鹰(老鹰)、催工儿(布谷)。昆虫:虫线儿(蚯蚓)、偷油婆(蟑螂)、千担婆(蚱蜢)、灶鸡(蟋蟀)、阳咪咪(蜻蜓)、花姑娘(瓢虫)、天螺蛳(蜗牛)、犀牛(天牛)、青猴儿(螳螂)。此外,在人体方面,叫屁股为“勾子”、肛门为“屁儿”,男性生殖器为“锤子”、背为“背壳子”。在中江话当中,另外还有一些词语,外地人大多听不懂或不完全懂,算是中江的土语或习惯语。如:“刁直”、“利波儿”指故意、有意。“吹壳子”,指吹牛,有二义:一是指瞎吹、撒谎;一是指谈天、摆“龙门阵”。“扯筋”指吵嘴、吵架。“走绺”(,指说话不着边际。“舔肥”、“舔肥勾子”,指拍马屁,阿谀逢迎。“背时”,指倒楣。“扯火闪”,指闪电。“吃雷”,指私取一部份(钱或物)据为已有。“夺洋”,指出风头。“出(读如凿)拐”,指出差错。“理麻”指调查、了解某个问题。再如把人愚蠢叫作“莽”(ma),把傻子叫作“莽子”。把水的温度较高说成“赖”,烫手叫做“赖手”。把表示动作已完成的“过”、“了”说成是“剐”或“刮”,如“吃剐了”、“走刮了”,等等。对某个地方方言的探讨,需要作比较系统,全面的调查了解,搜集大量的资料;在此基础下,方能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要这么做,必须花一两年时间,投入相当的人力。笔者现在不具备这些条件。有感于对中江地方语言迄今很少有人进行控索的现状,这里仅凭个人的经验及见识写出这篇短文,以作为引玉之砖。

本文发布于:2022-10-18 17:17: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164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江方言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