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午门血案

更新时间:2022-10-18 16:50:27 阅读: 评论:0

背景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明英宗在王振的怂恿下,亲征蒙古瓦剌,在土木堡被围俘虏,明朝三大营精锐尽丧,百官丧命。蒙古也先乘势进入明朝内地,围困北京城。监国郕王朱祁钰召集群臣在一边筹画备战方略同时,明朝廷臣呼吁严惩土木之变祸首王振及其余党的行动也开展。

经过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癸酉(8月23日),郕王朱祁钰摄朝朝议时,右都御史陈镒上奏请求诛杀王振全族,并称:“振倾危宗社,请灭族以安人心。若不奉诏,群臣死不敢退。”其上奏同时痛哭,廷臣一时纷纷响应,火药袋点燃,朱祁钰无法做决定,于是下令择时改议,廷臣则抗议不依。

朱祁钰一时恐惧,将站起离去,内使将关门,众臣随后拥入。朱祁钰只得下令籍没王振家,并遣锦衣卫指挥马顺前往。众人称:“马顺是王振党羽,应当遣都御史陈镒。”当时太监金英传旨,令百官退下。众人却欲殴打金英,金英脱身而入。

于谦这时,都指挥使马顺站出叱斥百官,户科给事中王竑突然站起带头在朝廷上猛击马顺,并咬下其面,称:“马顺往往借助王振的威严作恶,现在到此了,你还不知道恐惧么!”于是众臣纷纷跟随,马顺当即毙命。众人又向郕王朱祁钰索要王振党羽毛贵、王长随两人,金英于是将两人踢出,随即两人被群臣群殴致死。

一些大臣竟将三具尸体挂到东安门上,士兵看到后争相击打不止。之后,逮捕王振侄锦衣卫指挥王山,反接跪于朝廷上,大臣纷纷唾骂他。至此一时血溅朝堂,而士卒亦声汹欲诛,朝廷礼仪顿时不复存在。百官们虽然殴打杀死马顺,也感到恐惧不能自安。

郕王朱祁钰看后也大惧,欲起身离去。这时,兵部侍郎于谦挤到郕王身前,扶臂劝导道:“马顺等人罪当死,不杀不足以泄众人愤怒。况且群臣心为社稷,没有其他想法,请不要追罪于各位大臣。”众人听后方止,而此时于谦的袍袖已经裂开。郕王朱祁钰随后听从其主张,降令旨奖谕百官归莅事,马顺罪应死,不再追论。众人拜谢后离出。

于谦在退出左掖门时,吏部尚书王直握着他的手叹道:“国家正是倚仗您的时候。今天这样的情况,即使是一百个王直也处理不了啊! ”

结果

后来,陈镒奉令旨,籍王振并其党羽彭德清等家,王振第宅数处,壮丽拟宸居,器服珍玩,尚方不及,玉盤径尺者十面,珊瑚高者七八尺,金银十馀库,马万馀匹,均归国库。其侄王山在集市中淩迟而死,王振全族无论老少全部斩首。太后命于谦为兵部尚书。

影响

凭借明朝午门血案,明朝中央将王振党羽清除掉,明朝的众大臣全部回到京师保卫战的筹备工作中,众志成城最终取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可以说午门血案的处理结果为京师保卫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价

在“午门血案”中,朱祁钰扮演了一个胆小怯懦的角色。不过,群臣的忠心,于谦的力劝,最终打动了朱祁钰。通过午门血案经过可以看出一个道理,那就是法不责众,也可以看出一个规则,那就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

本文发布于:2022-10-18 16:50: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162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