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共有57个年号,以在位最长的仁宗为最多,有九个。宋朝皇帝年号在用 字上和之前朝代一样,喜用吉祥美好的字眼,如淳化、咸平、庆历、熙宁、元丰、淳熙、嘉泰、嘉熙、祥兴等。皇帝也常因祥瑞、天灾、郊祀改元。宋朝年号使用时间普遍较短,北宋年号中没有超过十年的,唯仁宗天圣、神宗熙宁使用了十年。北宋年号中还有三个四字年号:太平兴国、大中祥符、建中靖国。之后的朝代再未出现四字年号(不计地方起义势力)。南宋年号的用字很多取自于之前年号的字眼合成。如隆兴即“隆绍兴之政”;淳熙取自淳化、雍熙;绍熙即“绍淳熙之政”;庆元取自庆历、元祐;端平取自端拱、太平兴国。南宋年号中有四个年号使用时长超过十年,高宗之绍兴凡三十二年,孝宗之淳熙凡十六年,宁宗之嘉定凡十七年,理宗之淳祐凡十二年,其余使用时长普遍较短。南宋年号的使用时长普遍与当时的政局有关。
北宋(960年——1127年)皇帝年号总览:
皇帝 | 年号 | 时长 | 干支 | 公元起止 |
太祖赵匡胤(在位17年) | 4年 | 庚申 | 960——963 | |
6年 | 癸亥(十一) | 963——968 | ||
9年 | 戊辰(十一) | 968——976 | ||
太宗(在位22年) | 太平兴国 | 9年 | 丙子(十二) | 976——984 |
雍熙 | 4年 | 甲申(十一) | 984——987 | |
端拱 | 2年 | 戊子 | 988——989 | |
淳化 | 5年 | 戊寅 | 990——994 | |
至道 | 3年 | 乙未 | 995——997 | |
真宗(在位25年) | 咸平 | 6年 | 戊戌 | 998——1003 |
景德 | 4年 | 甲辰 | 1004——1007 | |
大中祥符 | 9年 | 戊申 | 1008——1016 | |
天禧 | 5年 | 丁巳 | 1017——1021 | |
乾兴 | 1年 | 壬戌 | 1022 | |
仁宗赵祯(在位42年) | 天圣 | 10年 | 癸亥 | 1023——1032 |
明道 | 2年 | 壬申(十一) | 1032——1033 | |
景祐 | 5年 | 甲戌 | 1034——1038 | |
宝元 | 3年 | 戊寅(十一) | 1038——1040 | |
康定 | 2年 | 庚辰(二月) | 1040——1041 | |
庆历 | 8年 | 辛巳(十一) | 1041——1048 | |
皇祐 | 6年 | 己丑 | 1049——1054 | |
至和 | 3年 | 甲午(三月) | 1054——1056 | |
嘉祐 | 8年 | 丙申(九月) | 1056——1063 | |
英宗赵曙 | 治平 | 4年 | 甲辰 | 1064——1067 |
神宗赵顼(在位18年) | 熙宁 | 10年 | 戊申 | 1068——1077 |
元丰 | 8年 | 戊午 | 1078——1085 | |
哲宗赵煦(在位15年) | 元祐 | 9年 | 丙寅 | 1086——1094 |
绍圣 | 5年 | 甲戌(四月) | 1094——1098 | |
元符 | 3年 | 戊寅(六月) | 1098——1100 | |
徽宗赵佶(在位25年) | 建中靖国 | 1年 | 辛巳 | 1101 |
崇宁 | 5年 | 壬午 | 1102——1106 | |
大观 | 4年 | 丁亥 | 1107——1110 | |
政和 | 8年 | 辛卯 | 1111——1118 | |
重和 | 2年 | 戊戌(十一) | 1118——1119 | |
宣和 | 7年 | 己亥(二月) | 1119——1125 | |
钦宗赵桓 | 靖康 | 2年 | 丙午 | 1126——1127 |
南宋(1127年——1279年)皇帝年号一览:
皇帝 | 年号 | 时长 | 干支(改元) | 公元起止 |
高宗赵构(在位36年) | 建炎 | 4年 | 丁未(五月) | 1127——1130 |
绍兴 | 32年 | 辛亥 | 1131——1162 | |
孝宗赵昚(在位27年) | 隆兴 | 2年 | 癸未 | 1163——1164 |
乾道 | 9年 | 乙酉 | 1165——1173 | |
淳熙 | 16年 | 甲午 | 1174——1189 | |
光宗赵惇 | 绍熙 | 5年 | 庚戌 | 1190——1194 |
宁宗赵扩(在位30年) | 庆元 | 6年 | 乙卯 | 1195——1200 |
嘉泰 | 4年 | 辛酉 | 1201——1204 | |
开禧 | 3年 | 乙丑 | 1205——1207 | |
嘉定 | 17年 | 戊辰 | 1208——1224 | |
理宗赵昀(在位40年) | 宝庆 | 3年 | 乙酉 | 1225——1227 |
绍定 | 6年 | 戊子 | 1228——1233 | |
端平 | 3年 | 甲午 | 1234——1236 | |
嘉熙 | 4年 | 丁酉 | 1237——1240 | |
淳祐 | 12年 | 辛丑 | 1241——1252 | |
宝祐 | 6年 | 癸丑 | 1253——1258 | |
开庆 | 1年 | 己未 | 1259 | |
景定 | 5年 | 庚申 | 1260——1264 | |
度宗赵禥 | 咸淳 | 10年 | 乙丑 | 1265——1274 |
法宗赵 | 德祐 | 2年 | 乙亥 | 1275——1276 |
端宗赵昰 | 景炎 | 3年 | 丙子(五月) | 1276——1278 |
末帝赵昺 | 祥兴 | 2年 | 戊寅(五月) | 1278——1279 |
其他年号:
1、明受
宋高宗唯一子元懿太子赵旉之年号。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南下,高宗赵构从南京(今河南商丘)逃到临安府,苗傅、刘正彦借机发动叛乱,逼迫高宗退位,做太上皇。3月5日,隆祐太后(宋哲宗孟皇后)为稳定局势,传旨让赵旉即位,改年号为明受。隆祐太后垂帘听政。后宰相张浚杀死刘正彦等人,叛乱被平息。赵旉退位,隆祐太后还政。从即位到退位共计26天。
本文主要逐年列举与宋朝同期存在的辽(西辽)、西夏、金朝、大理国的年号,存在时间较短的北辽、刘豫伪齐以及地方势力年号不列入本表。宋朝年号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赵匡胤,后周显德七年正月代周建宋,改元建隆。建隆四年十一月改元乾德;乾德六年十一月改元开宝;开宝九年十月崩,年四十九,在位十七年。
太祖朝历年干支纪年对照表:
公元 | 干支 | 宋 | 辽 | 北汉 | 南汉 | 后蜀 | 于阗 | 大理 |
960 | 庚申 | 不详 | ||||||
961 | 应历十一年 | 天会五年 | 大宝四年 | 广政二十四年 | 天兴十二年 | 不详 | ||
962 | 壬戌 | 建隆三年 | 应历十二年 | 天会六年 | 大宝五年 | 广政二十五年 | 天兴十三年 | 不详 |
963 | 癸亥 | 建隆四年 | 应历十三年 | 天会七年 | 大宝六年 | 广政二十六年 | 天兴十四年天寿元年 | 不详 |
964 | 甲子 | 应历十四年 | 天会八年 | 大宝七年 | 广政二十七年 | 天寿二年 | 不详 | |
965 | 乙丑 | 乾德三年 | 应历十五年 | 天会九年 | 大宝八年 | 广政二十八年 | 天寿三年 | 不详 |
966 | 丙寅 | 乾德四年 | 应历十六年 | 天会十年 | 大宝九年 | 天寿四年 | 不详 | |
967 | 丁卯 | 乾德五年 | 应历十七年 | 天会十一年 | 大宝十年 | 天尊元年 | 广德?年 | |
968 | 戊辰 | 乾德六年开宝元年 | 应历十八年 | 天会十二年 | 大宝十一年 | 天尊二年 | 顺德元年 | |
969 | 己巳 | 开宝二年 | 应历十九年 | 天会十三年 | 大宝十二年 | 天尊三年 | 明政元年 | |
970 | 庚午 | 开宝三年 | 保宁二年 | 天会十四年 | 大宝十三年 | 天尊四年 | 明政二年 | |
971 | 辛未 | 开宝四年 | 保宁三年 | 天会十五年 | 大宝十四年 | 天尊五年 | 明政三年 | |
972 | 壬申 | 开宝五年 | 保宁四年 | 天会十六年 | 天尊六年 | 明政四年 | ||
973 | 癸酉 | 开宝六年 | 保宁五年 | 天会十七年 | 天尊七年 | 明政五年 | ||
974 | 甲戌 | 开宝七年 | 保宁六年 | 广运元年 | 天尊八年 | 明政六年 | ||
975 | 乙亥 | 开宝八年 | 保宁七年 | 广运二年 | 天尊九年 | 明政七年 | ||
976 | 丙子 | 开宝九年 | 保宁八年 | 广运三年 | 天尊十年 | 明政八年 |
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赵匡义,宋宣祖第三子,太祖弟。
开宝九年十月癸丑即皇帝位,十二月甲寅改元太平兴国。九年十一月改元雍熙;雍熙四年后改元端拱;端拱二年后改元淳化;淳化五年后改元至道;至道三年三月崩,年五十九,在位凡二十二年。
太宗朝历年干支纪年对照表:
公元 | 干支 | 宋 | 辽 | 北汉 | 于 | 大理 |
976 | 丙子 | 太平兴国元年 | 广运三年 | 天尊十年 | 明政八年 | |
977 | 太平兴国二年 | 保宁九年 | 广运四年 | 天尊十一年 | 明政九年 | |
978 | 戊寅 | 太平兴国三年 | 保宁十年 | 广运五年 | 中兴元年 | 明政十年 |
979 | 己卯 | 太平兴国四年 | 保宁十一年 | 广运六年 | 中兴二年 | 明政十一年 |
980 | 庚辰 | 太平兴国五年 | 乾亨二年 | 中兴三年 | 明政十二年 | |
981 | 辛巳 | 太平兴国六年 | 乾亨三年 | 中兴四年 | 明政十三年 | |
982 | 壬午 | 太平兴国七年 | 乾亨四年 | 中兴五年 | 明政十四年 | |
983 | 癸未 | 太平兴国八年 | 乾亨五年辽圣宗 | 明政十五年 | ||
984 | 甲申 | 太平兴国九年雍熙元年 | 统和二年 | 明政十六年 | ||
985 | 乙酉 | 雍熙二年 | 统和三年 | 明政十七年 | ||
986 | 丙戌 | 雍熙三年 | 统和四年 | 广明元年 | ||
987 | 丁亥 | 雍熙四年 | 统和五年 | 广明二年 | ||
988 | 戊子 | 端拱元年 | 统和六年 | 广明三年 | ||
989 | 己丑 | 端拱二年 | 统和七年 | 广明四年 | ||
990 | 庚寅 | 淳化元年 | 统和八年 | 广明五年 | ||
991 | 辛卯 | 淳化二年 | 统和九年 | 广明六年 | ||
992 | 壬辰 | 淳化三年 | 统和十年 | 广明七年 | ||
993 | 癸巳 | 淳化四年 | 统和十一年 | 广明八年 | ||
994 | 甲午 | 淳化五年 | 统和十二年 | 广明九年 | ||
995 | 乙未 | 至道元年 | 统和十三年 | 广明十年 | ||
996 | 丙申 | 至道二年 | 统和十四年 | 广明十一年 | ||
997 | 丁酉 | 至道三年 | 统和十五年 | 广明十二年 |
真宗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赵恒,太宗第三子。
至道三年三月即位,次年改元咸平。咸平六年后改元景德;景德四年后改元大中祥符;大中祥符九年后改元天禧;天禧五年后改元乾兴;乾兴元年二月戊午崩于延庆殿,年五十五,在位二十六年。天圣二年十一月,上尊谥曰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庆历七年,加谥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真宗朝历年干支纪年对照表:
公元 | 干支 | 宋 | 辽(圣宗) | 大理 |
998 | 戊戌 | 咸平元年 | 统和十六年 | 广明十三年 |
999 | 己亥 | 咸平二年 | 统和十七年 | 广明十四年 |
1000 | 庚子 | 咸平三年 | 统和十八年 | 广明十五年 |
1001 | 辛丑 | 咸平四年 | 统和十九年 | 广明十六年 |
1002 | 咸平五年 | 统和二十年 | 广明十七年 | |
1003 | 癸卯 | 咸平六年 | 统和二十一年 | 广明十八年 |
1004 | 景德元年 | 统和二十二年 | 广明十九年 | |
1005 | 乙巳 | 景德二年 | 统和二十三年 | 明应元年 |
1006 | 丙午 | 景德三年 | 统和二十四年 | 明圣? |
1007 | 景德四年 | 统和二十五年 | 明德? | |
1008 | 戊申 | 统和二十六年 | ||
1009 | 己酉 | 大中祥符二年 | 统和二十七年 | 明治? |
1010 | 庚戌 | 大中祥符三年 | 统和二十八年 | 明启元年 |
1011 | 辛亥 | 大中祥符四年 | 统和二十九年 | 明启二年 |
1012 | 壬子 | 大中祥符五年 | 统和三十年/ | 明启三年 |
1013 | 癸丑 | 大中祥符六年 | 开泰二年 | 明启四年 |
1014 | 甲寅 | 大中祥符七年 | 开泰三年 | 明启五年 |
1015 | 乙卯 | 大中祥符八年 | 开泰四年 | 明启六年 |
1016 | 丙辰 | 大中祥符九年 | 开泰五年 | 明启七年 |
1017 | 丁巳 | 天禧元年 | 开泰六年 | 明启八年 |
1018 | 戊午 | 天禧二年 | 开泰七年 | 明启九年 |
1019 | 己未 | 天禧三年 | 开泰八年 | 明启十年 |
1020 | 庚申 | 天禧四年 | 开泰九年 | 明启十一年 |
1021 | 辛酉 | 天禧五年 | 开泰十年/太平元年 | 明启十二年 |
1022 | 壬戌 | 乾兴元年 | 太平二年 | 明启十三年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赵祯,真宗第六子。
乾兴元年二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天圣;天圣十年十一月改元明道,明道二年改次年为景祐;景祐五年十一月改元宝元;宝元三年二月改元康定;康定二年十一月改元庆历,庆历八年后改元皇祐;皇祐六年三月改元至和;至和三年九月改元嘉祐;嘉祐八年三月辛未崩于福宁殿,年五十四,在位四十二年,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公元 | 干支 | 宋 | 辽 | 西夏 | 大理 |
1023 | 癸亥 | 天圣元年 | 辽圣宗 | 明通元年 | |
1024 | 甲子 | 天圣二年 | 太平四年 | 明通二年 | |
1025 | 乙丑 | 天圣三年 | 太平五年 | 明通三年 | |
1026 | 丙寅 | 天圣四年 | 太平六年 | 明通四年 | |
1027 | 天圣五年 | 太平七年 | 正治元年 | ||
1028 | 戊辰 | 天圣六年 | 太平八年 | 正治二年 | |
1029 | 己巳 | 天圣七年 | 太平九年 | 正治三年 | |
1030 | 庚午 | 天圣八年 | 太平十年 | 正治四年 | |
1031 | 辛未 | 天圣九年 | 太平十一年/ | 正治五年 | |
1032 | 壬申 | 天圣十年/明道元年 | 景福二年/重熙元年 | 西夏景宗 | 正治六年 |
1033 | 癸酉 | 明道二年 | 重熙二年 | 显道二年 | 正治七年 |
1034 | 甲戌 | 景祐元年 | 重熙三年 | 显道三年/开运元年/广运元年 | 正治八年 |
1035 | 乙亥 | 景祐二年 | 重熙四年 | 广运二年 | 正治九年 |
1036 | 丙子 | 景祐三年 | 重熙五年 | 广运三年/大庆元年 | 正治十年 |
1037 | 丁丑 | 景祐四年 | 重熙六年 | 大庆二年 | 正治十一年 |
1038 | 戊寅 | 景祐五年/宝元元年 | 重熙七年 | 大庆三年/天授礼法延祚元年 | 正治十二年 |
1039 | 己卯 | 宝元二年 | 重熙八年 | 天授礼法延祚二年 | 正治十三年 |
1040 | 庚辰 | 宝元三年/康定元年 | 重熙九年 | 天授礼法延祚三年 | 正始十四年 |
1041 | 辛巳 | 康定二年/庆历元年 | 重熙十年 | 天授礼法延祚四年 | 正治十五年 |
1042 | 壬午 | 庆历二年 | 重熙十一年 | 天授礼法延祚五年 | 圣明元年 |
1043 | 癸未 | 庆历三年 | 重熙十二年 | 天授礼法延祚六年 | 圣明二年 |
1044 | 甲申 | 庆历四年 | 重熙十三年 | 天授礼法延祚七年 | 天明元年 |
1045 | 乙酉 | 庆历五年 | 重熙十四年 | 天授礼法延祚八年 | 保安元年 |
1046 | 丙戌 | 庆历六年 | 重熙十五年 | 天授礼法延祚九年 | 保安二年 |
1047 | 丁亥 | 庆历七年 | 重熙十六年 | 天授礼法延祚十年 | 保安三年 |
1048 | 戊子 | 庆历八年 | 重熙十七年 | 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 | 保安四年 |
1049 | 己丑 | 皇祐元年 | 重熙十八年 | 西夏毅宗 | 保安五年 |
1050 | 庚寅 | 皇祐二年 | 重熙十九年 | 天祐垂圣元年 | 保安六年 |
1051 | 辛卯 | 皇祐三年 | 重熙二十年 | 天祐垂圣二年 | 保安七年 |
1052 | 壬辰 | 皇祐四年 | 重熙二十一年 | 天祐垂圣三年 | 保安八年 |
1053 | 癸巳 | 皇祐五年 | 重熙二十二年 | 福圣承道元年 | 正安元年 |
1054 | 甲午 | 皇祐六年/至和元年 | 重熙二十三年 | 福圣承道二年 | 正安二年 |
1055 | 乙未 | 至和二年 | 重熙二十四年/ | 福圣承道三年 | 正安三年 |
1056 | 丙申 | 至和三年/嘉祐元年 | 清宁二年 | 福圣承道四年 | 不详 |
1057 | 丁酉 | 嘉祐二年 | 清宁三年 | 奲都元年 | 不详 |
1058 | 戊戌 | 嘉祐三年 | 清宁四年 | 奲都二年 | 不详 |
1059 | 己亥 | 嘉祐四年 | 清宁五年 | 奲都三年 | 正德?年 |
1060 | 庚子 | 嘉祐五年 | 不详 | ||
1061 | 辛丑 | 嘉祐六年 | 清宁七年 | 奲都五年 | 不详 |
1062 | 壬寅 | 清宁八年 | 奲都六年 | 不详 | |
1063 | 癸卯 | 嘉祐八年 | 清宁九年 | 拱化元年 | 不详 |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赵曙,濮安懿王赵允让第十三子(真宗弟商王赵元份之孙)。
嘉祐八年四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治平。治平四年正月丁巳崩于福宁殿,年三十六,在位凡四年。
公元 | 干支 | 宋 | 辽 | 西夏 | 大理 |
1064 | 甲辰 | 治平元年 | 辽道宗 | 西夏毅宗 | 保德?年 |
1065 | 乙巳 | 治平二年 | 拱化三年 | 不详 | |
1066 | 丙午 | 治平三年 | 咸雍二年 | 拱化四年 | 不详 |
1067 | 丁未 | 治平四年 | 咸雍三年 | 拱化五年/ | 不详 |
神宗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赵顼,英宗长子。
治平四年正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熙宁。熙宁十年因天下大旱,次年改元元丰,寓意五谷丰登、天下富足。元丰八年三月戊戌崩于福宁殿,年三十八,在位凡十八年。
公元 | 干支 | 宋 | 辽(道宗) | 西夏(惠宗) | 大理 |
1068 | 戊申 | 熙宁元年 | 咸雍四年 | 乾道二年 | 不详 |
1069 | 己酉 | 咸雍五年 | 不详 | ||
1070 | 庚戌 | 熙宁三年 | 咸雍六年 | 天赐礼盛国庆二年 | 不详 |
1071 | 辛亥 | 熙宁四年 | 咸雍七年 | 天赐礼盛国庆三年 | 不详 |
1072 | 壬子 | 咸雍八年 | 天赐礼盛国庆四年 | 不详 | |
1073 | 癸丑 | 熙宁六年 | 咸雍九年 | 天赐礼盛国庆五年 | 不详 |
1074 | 甲寅 | 熙宁七年 | 咸雍十年 | 天赐礼盛国庆六年 | 不详 |
1075 | 乙卯 | 熙宁八年 | 大康元年 | 不详 | |
1076 | 丙辰 | 熙宁九年 | 大康二年 | 大安二年 | 上德元年 |
1077 | 丁巳 | 熙宁十年 | 大康三年 | 大安三年 | 广安元年 |
1078 | 戊午 | 元丰元年 | 大康四年 | 大安四年 | 广安二年 |
1079 | 己未 | 元丰二年 | 大康五年 | 大安五年 | 广安三年 |
1080 | 庚申 | 元丰三年 | 大康六年 | 大安六年 | 广安四年 |
1081 | 辛酉 | 元丰四年 | 大康七年 | 大安七年 | 上明元年 |
1082 | 壬戌 | 元丰五年 | 大康八年 | 大安八年 | 保立元年 |
1083 | 癸亥 | 元丰六年 | 大康九年 | 大安九年 | 保立二年 |
1084 | 甲子 | 元丰七年 | 大康十年 | 大安十年 | 不详 |
1085 | 乙丑 | 元丰八年 | 大安元年 | 大安十一年 | 不详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赵煦,神宗第六子。
元丰八年三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元祐。元祐九年四月改元绍圣,绍圣五年六月改元元符,元符三年正月己卯崩,年二十四,在位十五年。
徽宗即位,四月己未,上谥曰钦文睿武昭孝皇帝,庙号曰哲宗。八月壬寅,葬于永泰陵。癸亥,祔太庙。崇宁三年七月,加谥曰宪元继道世德扬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政和三年,改谥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公元 | 干支 | 宋 | 辽 | 西夏 | 大理 |
1086 | 丙寅 | 元祐元年 | 辽道宗 | 西夏惠宗 | 建安?年 |
1087 | 丁卯 | 元祐二年 | 大安三年 | 西夏崇宗 | 不详 |
1088 | 戊辰 | 元祐三年 | 大安四年 | 天仪治平三年 | 不详 |
1089 | 己巳 | 元祐四年 | 大安五年 | 天仪治平四年 | 不详 |
1090 | 庚午 | 元祐五年 | 大安六年 | ||
1091 | 辛未 | 元祐六年 | 大安七年 | 天祐民安二年 | 不详 |
1092 | 壬申 | 元祐七年 | 大安八年 | 天祐民安三年 | 不详 |
1093 | 癸酉 | 元祐八年 | 大安九年 | 天祐民安四年 | 不详 |
1094 | 甲戌 | 元祐九年/绍圣元年 | 大安十年 | 天祐民安五年 | 天祐?年 |
1095 | 乙亥 | 绍圣二年 | 寿昌元年 | 天祐民安六年 | 上治元年 |
1096 | 丙子 | 绍圣三年 | 寿昌二年 | 天祐民安七年 | 天授元年 |
1097 | 丁丑 | 绍圣四年 | 寿昌三年 | 天祐民安八年 | 开明元年 |
1098 | 戊寅 | 绍圣五年/元符元年 | 寿昌四年 | 永安元年 | 开明二年 |
1099 | 己卯 | 元符二年 | 寿昌五年 | 永安二年 | 开明三年 |
1100 | 庚辰 | 元符三年 | 寿昌六年 | 永安三年 | 开明四年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赵佶,神宗第十一子,哲宗弟。
元符三年正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建中靖国。逾年又改元崇宁,崇宁五年后改元大观,大观四年后改元政和,政和八年十一月改元重和,重和二年二月改元宣和。宣和七年十一月庚申内禅皇帝位。靖康二年二月为金军所掳北上。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甲子崩于金国五国城,年五十四,在位凡二十五年。
七年九月甲子,凶问至江南,遥上尊谥曰圣文仁德显孝皇帝,庙号徽宗。十二年八月乙酉,梓宫还临安。十月丙寅,权欑于永祐陵。十二月丁卯,祔太庙第十一室。十三年正月己亥,加上尊谥曰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公元 | 干支 | 大宋 | 辽( | 西夏(崇宗) | 金 | 大理 |
1101 | 辛巳 | 乾统元年 | 开明五年 | |||
1102 | 壬午 | 崇宁元年 | 乾统二年 | 贞观二年 | 开明六年 | |
1103 | 癸未 | 崇宁二年 | 乾统三年 | 贞观三年 | 天正元年 | |
1104 | 甲申 | 崇宁三年 | 乾统四年 | 贞观四年 | 天正二年 | |
1105 | 乙酉 | 崇宁四年 | 乾统五年 | |||
1106 | 丙戌 | 崇宁五年 | 乾统六年 | 贞观六年 | 文安二年 | |
1107 | 丁亥 | 大观元年 | 乾统七年 | 贞观七年 | 文安三年 | |
1108 | 戊子 | 大观二年 | 乾统八年 | 贞观八年 | 文安四年 | |
1109 | 己丑 | 大观三年 | 乾统九年 | 贞观九年 | 日新元年 | |
1110 | 庚寅 | 大观四年 | 乾统十年 | 贞观十年 | 文治元年 | |
1111 | 辛卯 | 政和元年 | 天庆元年 | 贞观十一年 | 文治二年 | |
1112 | 壬辰 | 政和二年 | 天庆二年 | 贞观十二年 | 文治三年 | |
1113 | 癸巳 | 政和三年 | 天庆三年 | 贞观十三年 | 文治四年 | |
1114 | 甲午 | 政和四年 | 天庆四年 | 雍宁元年 | 文治五年 | |
1115 | 乙未 | 政和五年 | 天庆五年 | 雍宁二年 | 金太祖 | 文治六年 |
1116 | 丙申 | 政和六年 | 天庆六年 | 雍宁三年 | 收国二年 | 文治七年 |
1117 | 丁酉 | 政和七年 | 天庆七年 | 雍宁四年 | 天辅元年 | 文治八年 |
1118 | 戊戌 | 政和八年/重和元年 | 天庆八年 | 雍宁五年 | 天辅二年 | 文治九年 |
1119 | 己亥 | 重和二年/宣和元年 | 天庆九年 | 元德元年 | 天辅三年 | 不详 |
1120 | 庚子 | 宣和二年 | 天庆十年 | 元德二年 | 天辅四年 | 不详 |
1121 | 辛丑 | 宣和三年 | 保大元年 | 元德三年 | 天辅五年 | 不详 |
1122 | 壬寅 | 宣和四年 | 保大二年 | 元德四年 | 天辅六年 | 永嘉?年 |
1123 | 癸卯 | 宣和五年 | 保大三年 | 不详 | ||
1124 | 甲辰 | 宣和六年 | 保大四年 | 元德六年 | 天会二年 | 不详 |
1125 | 乙巳 | 宣和七年 | 保大五年 | 元德七年 | 天会三年 | 不详 |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赵桓,徽宗长子,高宗赵构异母兄。
宣和七年十二月受禅即皇帝位,次年改元靖康,寓意国家安定无乱、百姓富足安康。靖康二年二月于徽宗同为金军所掳北上。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崩,年五十七。其死讯于三十一年五月传至临安。七月己丑,上尊谥。
公元 | 干支 | 金(太宗) | 西夏(崇宗) | 西辽(德宗) | 大理 | |
1126 | 丙午 | 靖康元年 | 天会四年 | 元德八年 | 延庆三年 | 不详 |
1127 | 丁未 | 靖康二年 | 天会五年 | 元德九年 | 延庆四年 | 不详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赵构,字德基,徽宗第九子,钦宗异母弟。
宣和三年(1121年)十二月封康王,靖康二年五月庚寅朔于商丘即皇帝位,改元建炎。建炎四年后改元绍兴。绍兴,即绍祚中兴,意: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绍兴三十二年六月禅位。孝宗淳熙十四年十一月乙亥崩于德寿殿,年八十一,在位三十六年。
公元 | 干支 | 大宋 | 金 | 西夏 | 西辽 | 大理 |
1127 | 丁未 | 金太宗 | 西夏崇宗 | 不详 | ||
1128 | 戊申 | 建炎二年 | 天会六年 | 正德二年 | 延庆五年 | 永嘉?年 |
1129 | 己酉 | 建炎三年 | 天会七年 | 正德三年 | 延庆六年 | 保天元年 |
1130 | 庚戌 | 建炎四年 | 天会八年 | 正德四年 | 延庆七年 | 保天二年 |
1131 | 辛亥 | 绍兴元年 | 天会九年 | 正德五年 | 延庆八年 | 保天三年 |
1132 | 壬子 | 绍兴二年 | 天会十年 | 正德六年 | 延庆九年 | 保天四年 |
1133 | 癸丑 | 绍兴三年 | 天会十一年 | 正德七年 | 延庆十年 | 保天五年 |
1134 | 甲寅 | 绍兴四年 | 天会十二年 | 正德八年 | 保天六年 | |
1135 | 乙卯 | 绍兴五年 | 天会十三年/ | 大德元年 | 康国二年 | 保天七年 |
1136 | 丙辰 | 绍兴六年 | 天会十四年 | 大德二年 | 康国三年 | 保天八年 |
1137 | 丁巳 | 绍兴七年 | 天会十五年 | 大德三年 | 康国四年 | 不详 |
1138 | 戊午 | 绍兴八年 | 天眷元年 | 大德四年 | 康国五年 | 不详 |
1139 | 己未 | 绍兴九年 | 天眷二年 | 大德五年 | 康国六年 | 不详 |
1140 | 庚申 | 绍兴十年 | 天眷三年 | 西夏仁宗 | 康国七年 | 广运?年 |
1141 | 辛酉 | 绍兴十一年 | 皇统元年 | 康国八年 | 广运?年 | |
1142 | 壬戌 | 绍兴十二年 | 皇统二年 | 大庆三年 | 康国九年 | 不详 |
1143 | 癸亥 | 绍兴十三年 | 皇统三年 | 大庆四年 | 康国十年 | 不详 |
1144 | 甲子 | 绍兴十四年 | 皇统四年 | 人庆元年 | 西辽感天后 | 不详 |
1145 | 乙丑 | 绍兴十五年 | 皇统五年 | 咸清二年 | 不详 | |
1146 | 丙寅 | 绍兴十六年 | 皇统六年 | 人庆三年 | 咸清三年 | 不详 |
1147 | 丁卯 | 绍兴十七年 | 皇统七年 | 人庆四年 | 咸清四年 | 不详 |
1148 | 戊辰 | 绍兴十八年 | 皇统八年 | 人庆五年 | 咸清五年 | 永贞元年 |
1149 | 己巳 | 绍兴十九年 | 皇统九年/ | 天盛元年 | 咸清六年 | 大宝元年 |
1150 | 庚午 | 绍兴二十年 | 天德二年 | 天盛二年 | 咸清七年 | 大宝二年 |
1151 | 辛未 | 绍兴二十一年 | 天德三年 | 天盛三年 | 西辽仁宗 | 大宝三年 |
1152 | 壬申 | 绍兴二十二年 | 天德四年 | 天盛四年 | 绍兴二年 | 大宝四年 |
1153 | 癸酉 | 绍兴二十三年 | 天德五年/贞元元年 | 天盛五年 | 绍兴三年 | 大宝五年 |
1154 | 甲戌 | 绍兴二十四年 | 贞元二年 | 天盛六年 | 绍兴四年 | 大宝六年 |
1155 | 乙亥 | 绍兴二十五年 | 贞元三年 | 天盛七年 | 绍兴五年 | 大宝七年 |
1156 | 丙子 | 绍兴二十六年 | 贞元四年/正隆元年 | 天盛八年 | 绍兴六年 | 龙兴? |
1157 | 丁丑 | 天盛九年 | 绍兴七年 | 不详 | ||
1158 | 戊寅 | 绍兴二十八年 | 正隆三年 | 天盛十年 | 绍兴八年 | 不详 |
1159 | 己卯 | 绍兴二十九年 | 正隆四年 | 天盛十一年 | 绍兴九年 | 不详 |
1160 | 庚辰 | 绍兴三十年 | 正隆五年 | 天盛十二年 | 绍兴十年 | 盛明?年 |
1161 | 辛巳 | 绍兴三十一年 | 正隆六年/ | 天盛十三年 | 绍兴十一年 | 不详 |
1162 | 壬午 | 绍兴三十二年 | 大定二年 | 天盛十四年 | 绍兴十二年 | 不详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赵奢,太祖七世孙,高宗养子。
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受禅即皇帝位,次年改元隆兴;隆兴二年后改元乾道;乾道九年后改元淳熙,淳熙十六年二月二月禅位。绍熙五年六月戊戌崩于重华殿,年六十八,在位二十七年。
公元 | 干支 | 大宋 | 金(世宗) | 西夏(仁宗) | 西辽 | 大理 |
1163 | 癸未 | 大定三年 | 天盛十五年 | 西辽仁宗 | 不详 | |
1164 | 甲申 | 隆兴二年 | 大定四年 | 天盛十六年 | 西辽承天后 | 不详 |
1165 | 乙酉 | 乾道元年 | 大定五年 | 天盛十七年 | 崇福二年 | 建德?年 |
1166 | 丙戌 | 乾道二年 | 大定六年 | 天盛十八年 | 崇福三年 | 不详 |
1167 | 丁亥 | 乾道三年 | 大定七年 | 天盛十九年 | 崇福四年 | 不详 |
1168 | 戊子 | 乾道四年 | 大定八年 | 天盛二十年 | 崇福五年 | 不详 |
1169 | 己丑 | 乾道五年 | 大定九年 | 天盛二十一年 | 崇福六年 | 不详 |
1170 | 庚寅 | 乾道六年 | 大定十年 | 乾祐元年 | 崇福七年 | 不详 |
1171 | 辛卯 | 乾道七年 | 大定十一年 | 乾祐二年 | 崇福八年 | 不详 |
1172 | 壬辰 | 乾道八年 | 大定十二年 | 崇福九年 | 利贞元年 | |
1173 | 癸巳 | 乾道九年 | 大定十三年 | 乾祐四年 | 崇福十年 | 利贞二年 |
1174 | 甲午 | 淳熙元年 | 大定十四年 | 乾祐五年 | 崇福十一年 | 利贞三年 |
1175 | 乙未 | 淳熙二年 | 大定十五年 | 乾祐六年 | 崇福十二年 | 利贞四年 |
1176 | 丙申 | 淳熙三年 | 大定十六年 | 乾祐七年 | 崇福十三年 | 盛德元年 |
1177 | 丁酉 | 淳熙四年 | 大定十七年 | 乾祐八年 | 崇福十四年 | 盛德二年 |
1178 | 戊戌 | 淳熙五年 | 大定十八年 | 乾祐九年 | 西辽末主 | 盛德三年 |
1179 | 己亥 | 淳熙六年 | 大定十九年 | 乾祐十年 | 天禧二年 | 盛德四年 |
1180 | 庚子 | 淳熙七年 | 大定二十年 | 乾祐十一年 | 天禧三年 | 盛德五年 |
1181 | 辛丑 | 淳熙八年 | 大定二十一年 | 乾祐十二年 | 天禧四年 | 嘉会元年 |
1182 | 壬寅 | 淳熙九年 | 大定二十二年 | 乾祐十三年 | 天禧五年 | 嘉会二年 |
1183 | 癸卯 | 淳熙十年 | 大定二十三年 | 乾祐十四年 | 天禧六年 | 嘉会三年 |
1184 | 甲辰 | 淳熙十一年 | 大定二十四年 | 乾祐十五年 | 天禧七年 | 嘉会四年 |
1185 | 乙巳 | 淳熙十一年 | 大定二十五年 | 乾祐十六年 | 天禧八年 | 元亨元年 |
1186 | 丙午 | 淳熙十三年 | 大定二十六年 | 乾祐十七年 | 天禧九年 | 元亨二年 |
1187 | 丁未 | 淳熙十四年 | 大定二十七年 | 乾祐十八年 | 天禧十年 | 元亨三年 |
1188 | 戊申 | 淳熙十五年 | 大定二十八年 | 乾祐十九年 | 天禧十一年 | 元亨四年 |
1189 | 己酉 | 淳熙十六年 | 大定二十九年 | 乾祐二十年 | 天禧十二年 | 元亨五年 |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赵惇,孝宗第三子。
淳熙十六年二月受禅,次年改元绍熙。绍熙五年七月被迫禅位宁宗,史称”绍熙内禅“。庆元六年八月辛卯崩于寿康宫,年五十四,在位五年。
公元 | 干支 | 大宋 | 金( | 西夏 | 西辽(末主) | 大理 |
1190 | 庚戌 | 绍熙元年 | 西夏仁宗 | 天禧十三年 | ||
1191 | 辛亥 | 绍熙二年 | 明昌二年 | 乾祐二十二年 | 天禧十四年 | 元亨七年 |
1192 | 壬子 | 绍熙三年 | 明昌三年 | 乾祐二十三年 | 天禧十五年 | 元亨八年 |
1193 | 癸丑 | 绍熙四年 | 明昌四年 | 乾祐二十四年 | 天禧十六年 | 元亨九年 |
1194 | 甲寅 | 绍熙五年 | 明昌五年 | 天禧十七年 | 元亨十年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赵扩,光宗第二子。
绍熙五年七月即皇帝,次年改元庆元。庆元六年后改元嘉泰;嘉泰四年后改元开禧;开禧三年后改元嘉定;嘉定十七年闰八月丁酉崩于福宁殿,年五十七,在位三十年。
公元 | 干支 | 大宋 | 金 | 西夏 | 西辽(末主) | 大理 |
1195 | 乙卯 | 西夏桓宗 | 天禧十八年 | 元亨十一年 | ||
1196 | 丙辰 | 庆元二年 | 明昌七年/承安元年 | 天庆三年 | 天禧十九年 | 不详 |
1197 | 丁巳 | 庆元三年 | 承安二年 | 天庆四年 | 天禧二十年 | 安定?年 |
1198 | 戊午 | 庆元四年 | 承安三年 | 天庆五年 | 天禧二十一年 | 不详 |
1199 | 己未 | 庆元五年 | 承安四年 | 天庆六年 | 天禧二十二年 | 不详 |
1200 | 庚申 | 庆元六年 | 承安五年 | 天庆七年 | 天禧二十三年 | 不详 |
1201 | 辛酉 | 嘉泰元年 | 天庆八年 | 天禧二十四年 | 凤历元年 | |
1202 | 壬戌 | 嘉泰二年 | 泰和二年 | 天庆九年 | 天禧二十五年 | 不详 |
1203 | 癸亥 | 嘉泰三年 | 泰和三年 | 天庆十年 | 天禧二十六年 | 不详 |
1204 | 甲子 | 嘉泰四年 | 泰和四年 | 天庆十一年 | 天禧二十七年 | 元寿?年 |
1205 | 乙丑 | 泰和五年 | 天庆十二年 | 天禧二十八年 | 天开元年 | |
1206 | 丙寅 | 开禧二年 | 泰和六年 | 西夏襄宗 | 天禧二十九年 | 天开二年 |
1207 | 丁卯 | 开禧三年 | 泰和七年 | 应天二年 | 天禧三十年 | 天开三年 |
1208 | 戊辰 | 嘉定元年 | 泰和八年 | 应天三年 | 天禧三十一年 | 天开四年 |
1209 | 己巳 | 嘉定二年 | 应天四年 | 天禧三十二年 | 天开五年 | |
1210 | 庚午 | 嘉定三年 | 大安二年 | 皇建元年 | 天禧三十三年 | 天开六年 |
1211 | 辛未 | 嘉定四年 | 大安三年 | 皇建二年/ | 天禧三十四年 | 天开七年 |
1212 | 壬申 | 嘉定五年 | 崇庆元年 | 光定二年 | (屈出律) | 天开八年 |
1213 | 癸酉 | 嘉定六年 | 崇庆二年/至宁元年 | 光定三年 | (屈出律) | 天开九年 |
1214 | 甲戌 | 嘉定七年 | 金宣宗 | 光定四年 | (屈出律) | 天开十年 |
1215 | 乙亥 | 嘉定八年 | 贞祐三年 | 光定五年 | (屈出律) | 天开十一年 |
1216 | 丙子 | 嘉定九年 | 贞祐四年 | 光定六年 | (屈出律) | 天开十二年 |
1217 | 丁丑 | 嘉定十年 | 贞祐五年/兴定元年 | 光定七年 | (屈出律) | 天开十三年 |
1218 | 戊寅 | 嘉定十一年 | 兴定二年 | 光定八年 | (屈出律) | 天开十四年 |
1219 | 己卯 | 嘉定十二年 | 兴定三年 | 光定九年 | 天开十五年 | |
1220 | 庚辰 | 嘉定十三年 | 兴定四年 | 光定十年 | 天开十六年 | |
1221 | 辛巳 | 嘉定十四年 | 兴定五年 | 光定十一年 | 天开十七年 | |
1222 | 壬午 | 嘉定十五年 | 兴定六年/元光元年 | 光定十二年 | 天开十八年 | |
1223 | 癸未 | 嘉定十六年 | 元光二年 | 光定十三年/ | 天开十九年 | |
1224 | 甲申 | 嘉定十七年 | 金哀宗 | 乾定二年 | 天开二十年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赵昀,太祖十世孙。
嘉定十七年闰八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宝庆。宝庆三年后改元绍定;绍定六年后改元端平;端平三年后改元嘉熙;嘉熙四年后改元淳祐;淳祐十二年后改元宝祐;宝祐六年后改元开庆;开庆元年改次年景定;景定五年十月丁卯崩,年六十,在位四十年。
公元 | 干支 | 大宋 | 金(哀宗) | 西夏 | 蒙古 | 大理 |
1225 | 乙酉 | 宝庆元年 | 西夏献宗 | 元太祖 | 天开二十一年 | |
1226 | 丙戌 | 正大三年 | 乾定四年/ | 二十一年 | 天辅元年 | |
1227 | 丁亥 | 宝庆三年 | 正大四年 | 二十二年 | 不详 | |
1228 | 戊子 | 正大五年 | 不详 | |||
1229 | 己丑 | 绍定二年 | 正大六年 | 不详 | ||
1230 | 庚寅 | 绍定三年 | 正大七年 | 二年 | 不详 | |
1231 | 辛卯 | 绍定四年 | 正大八年 | 三年 | ||
1232 | 壬辰 | 绍定五年 | 开兴元年/天兴元年 | 四年 | 不详 | |
1233 | 癸巳 | 绍定六年 | 天兴二年 | 五年 | 不详 | |
1234 | 甲午 | 天兴三年 | 六年 | 不详 | ||
1235 | 乙未 | 端平二年 | 七年 | 不详 | ||
1236 | 丙申 | 端平三年 | 八年 | 不详 | ||
1237 | 丁酉 | 九年 | 不详 | |||
1238 | 戊戌 | 嘉熙二年 | 十年 | 不详 | ||
1239 | 己亥 | 十一年 | 道隆元年 | |||
1240 | 庚子 | 嘉熙四年 | 十二年 | 道隆二年 | ||
1241 | 辛丑 | 淳祐元年 | 十三年 | 道隆三年 | ||
1242 | 壬寅 | 淳祐二年 | ( | 道隆四年 | ||
1243 | 癸卯 | 淳祐三年 | 二年 | 道隆五年 | ||
1244 | 甲辰 | 淳祐四年 | 三年 | 道隆六年 | ||
1245 | 乙巳 | 淳祐五年 | 四年 | 道隆七年 | ||
1246 | 丙午 | 淳祐六年 | 元定宗 | 道隆八年 | ||
1247 | 丁未 | 淳祐七年 | 二年 | 道隆九年 | ||
1248 | 戊申 | 淳祐八年 | 三年 | 道隆十年 | ||
1249 | 己酉 | 淳祐九年 | (海迷失后) | 道隆十一年 | ||
1250 | 庚戌 | 淳祐十年 | 二年 | 道隆十二年 | ||
1251 | 辛亥 | 淳祐十一年 | 元宪宗 | 道隆十三年 | ||
1252 | 壬子 | 淳祐十二年 | 二年 | 天定元年 | ||
1253 | 癸丑 | 宝祐元年 | 三年 | 天定二年 | ||
1254 | 甲寅 | 宝祐二年 | 四年 | 天定三年 | ||
1255 | 乙卯 | 宝祐三年 | 五年 | |||
1256 | 丙辰 | 宝祐四年 | 六年 | |||
1257 | 丁巳 | 宝祐五年 | 七年 | |||
1258 | 戊午 | 宝祐六年 | 八年 | |||
1259 | 己未 | 开庆元年 | 九年 | |||
1260 | 庚申 | 景定元年 | 元世祖 | |||
1261 | 辛酉 | 景定二年 | 中统二年 | |||
1262 | 壬戌 | 景定三年 | 中统三年 | |||
1263 | 癸亥 | 景定四年 | 中统四年 | |||
1264 | 甲子 | 景定五年 | 中统五年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赵禥,太祖十一世孙。
景定五年十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咸淳。咸淳十年七月癸未崩于福宁殿,年三十五,在位十年。
咸淳 | 元年 | 二年 | 三年 | 四年 | 五年 | 六年 | 七年 | 八年 | 九年 | 十年 |
公元 | 1265 | 1266 | 1267 | 1268 | 1269 | 1270 | 1271 | 1272 | 1273 | 1274 |
干支 | 乙丑 | 丙寅 | 丁卯 | 戊辰 | 己巳 | 庚午 | 辛未 | 壬申 | 癸酉 | 甲戌 |
( | 二年 | 三年 | 四年 | 五年 | 六年 | 七年 | 八年 | 九年 | 十年 | 十一年 |
废帝赵㬎,或称宋恭宗、宋恭帝,度宗次子。
咸淳十年七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德祐。德祐二年二月投降元军,元世祖封为瀛国公,后于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遣之入藏为僧。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赵㬎因作诗追念故国而被赐死(一说是自然死亡),年五十三。
公元 | 干支 | 大宋 | 元 |
1275 | 乙亥 | 至元十二年 | |
1276 | 丙子 | 德祐二年 | 至元十三年 |
端宗裕文昭武愍孝皇帝或孝恭仁裕慈圣睿文英武勤政皇帝赵昰,度宗长子,恭帝之兄。
德祐二年恭帝降元后,赵昰在同年五月于福州被陆秀夫、张世杰等拥立为帝,改元景炎。景炎三年四月崩,时年九岁。
公元 | 干支 | 大宋 | 元 |
1276 | 丙子 | 景炎元年 | 至元十三年 |
1277 | 丁丑 | 至元十四年 | |
1278 | 戊寅 | 景炎三年 |
赵昺是度宗第三子,恭帝、端宗之弟。
景炎三年四月月被陆秀夫、张世杰等于冈州拥立为帝,五月癸未朔,改元祥兴。祥兴二年二月宋、元两军在崖山展开决战,宋军全军覆没,宰相陆秀夫负帝投海,时年八岁。宋亡。
公元 | 干支 | 大宋 | 元 |
1278 | 戊寅 | 祥兴元年 | 至元十五年 |
1279 | 己卯 | 祥兴二年 |
以年号称呼的历史事件:
建隆之治、雍熙北伐、咸平之治、庆历和议、庆历新政、庆历兴学、熙宁变法、熙宁兴学、宋越熙宁战争、熙宁开边、元丰改制、元祐更化、元祐党争、绍圣绍述、崇宁兴学、靖康之耻(靖康之难)、建炎南渡、绍兴北伐、绍兴和议、隆兴北伐、隆兴和议、乾淳之治、绍熙内禅、庆元党禁、开禧北伐、嘉定和议、端平更化、端平入洛、德祐之变等
建隆遗事、开宝本草(开宝重定本草、开宝新详定本草)、太平广记、太平寰宇记、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嘉祐补注本草、嘉祐集笺注、嘉祐石经、熙宁使虏图抄、元丰类稿、元丰九域志、建中靖国续灯录、大观明州图经、宣和博古图、大宋宣和遗事、宣和奉使高丽图经、靖康稗史笺证(靖康稗史七种)、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乾道四明图经、乾道建康志、淳熙三山志、绍熙州县释奠仪图、绍熙云间志、庆元建康志、嘉泰会稽志、嘉泰普灯录、嘉定赤城志、宝庆会稽续志、宝庆四明志、宝庆昌国志、淳祐玉峰志、开庆四明续志、景定建康志、景定严州续志、咸淳临安志、咸淳玉峰续志、咸淳毗陵志等
嘉祐铜则、熙宁五服敕、政和五礼新仪、淳熙条法事类、庆元条法事类
嘉祐四友、元祐党奸(元祐党籍碑)
宋朝统治地区其他势力的年号:
国号 | 称号 | 君主 | 年号 | 起止 | 时长 | 对应宋朝纪年 |
蜀 | 李顺 | 应运 | 994正月—五月 | 5月 | 宋太宗淳化五年 | |
蜀 | 武威元帝 | 王均 | 化顺 | 1000正月—十月 | 10月 | 宋真宗咸平三年 |
安阳 | 武烈帝 | 王则 | 得圣 | 1047十一月——1048闰正月 | 2年 | 宋仁宗庆历七年——八年 |
南天 | 仁惠帝 | 侬智高 | 启历 | 1045——1053正月 | 9年 | 宋仁宗庆历五年——皇祐五年 |
圣公 | 方腊 | 永乐 | 1120十一月——1121四月 | 2年 | 宋徽宗宣和二年——三年 | |
楚 | 钟相 | 天载 | 1130二月——三月 | 1月 | 宋高宗建炎四年 | |
李合戎 | 正法 | 1130六月——七月 | 1月 | 宋高宗建炎四年 | ||
雷进 | 人知 | 1130 | 数月 | 宋高宗建炎四年 | ||
李婆备 | 太平 | 1130 | 数月 | 宋高宗建炎四年 | ||
王法恩 | 罗平 | 1141六月 | 1月 | 宋高宗绍兴十一年 | ||
李接 | 罗平 | 1179六月—十月 | 5月 | 宋孝宗淳熙六年 | ||
吴曦 | 转运(?) | 1207正月—二月 | 2月 | |||
廖森 | 重德 | 1229 | 1年 | 宋理宗绍定二年 |
注:吴曦可能没立年号,吴曦年号出自沈德符的《正闰考》,但《宋史》等官方史书没记载过吴曦有年号。
本文发布于:2022-10-18 02:23: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119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