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1930年,时为茂名县立师范学校;
1949年,与广东省立高州女子师范学校合并,成立广东省立高州师范学校;
1970年,更名为“湛江地区师范学校”;
1973年,再度更名为“广东省湛江地区高州师范学校”;
1980年,复办中师,学校改名为“广东高州师范学校”,是全省18所重点中等师范学校之一。
1980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广东高州师范学校;
1993年,试办“三二分段”大专班,是全国36所试办学校之一;
2001年,作为二级学院并入茂名学院,更名为茂名学院高州师范分院;
2010年,更名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师范学院。
2016年2月29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师范学院为基础设立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2016年4月27日,学校通过教育部备案。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设有11个二级学院,共开设专科专业24个,其中师范类专业11个,非师范专业13个。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院系及专业设置 | |||
教学单位 | 办学层次 | 专业设置 | 专业所在校区 |
文学院 | 专科 | 小学语文教育(师范)、中文(非师范)、现代文秘(非师范) | 高州校区 |
理学院 | 专科 | 小学数学教育(师范)、小学教育(师范)、 | |
外国语学院 | 专科 | 小学英语教育(师范)、应用英语(非师范)、商务英语(非师范) | |
教育科学学院 | 专科 | 学前教育(师范)、 | 茂名校区 |
财经学院 | 专科 | 大数据与会计(非师范)、大数据财务管理(非师范)、财税大数据应用(非师范)、电子商务(非师范) | |
旅游学院 | 专科 | 旅游管理(非师范)、导游(非师范)、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非师范) | |
计算机学院 | 专科 | 计算机应用技术(非师范)、计算机网络技术(非师范)、移动应用开发(非师范)、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非师范) | |
体育学院 | 专科 | 体育教育(师范)、社会体育(非师范) | |
美术学院 | 专科 | 美术教育(师范)、艺术设计(非师范)、书画艺术(书法方向、非师范) | |
音乐学院 | 专科 | 音乐教育(师范)、播音与主持(非师范) | |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在校教师近500人,其中硕士学位以上教师206 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42%。
南粤优秀教师:梁树杰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1个,省级品牌建设专业2个。
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学前教育专业群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省级品牌建设专业:学前教育、音乐教育
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近年来,学校师生在全省全国的比赛和活动中获奖1000多人次,如:数学建模竞赛多次获全国一等奖、跳绳比赛多次获全国一等奖、广东省书法绘画大赛书法类一等奖、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比赛获周亚军、“百歌颂中华”合唱比赛广东省金奖、广东省传统武术项目锦标赛一等奖、第十三届广东大中专学生校园文体艺术节之舞蹈大赛金奖、广东省第三届大学生器乐大赛获一等奖、广东省第四届高校(高职)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三届广东省学校国旗护卫队交流展示活动团体一等奖、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运维挑战赛华南赛区第四名。
校园风景2019-2020学年度,学校课题研究结题38项,其中省级的5项、市级的12项、校级的21项;立项79项,其中省级的24项、市级的14项、校级的41项,其中4个项目获得2019年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立项;4个项目获得2019年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立项;1个项目获得2020年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领域立项;7个项目获得2020年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立项;1个项目获得2020年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立项;2个项目获得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研究项目立项;教师发表论文166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
馆藏资源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共有51.5万册;电子图书10余万册;过刊2万册;现刊120种;报纸90种;开通了中国知网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等,并放置了电子书阅读器供读者阅读下载超星电子图书。
校徽由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的中英文名称及相关的图形、数字组合而成。整个校徽外圆内方,圆方统一。圆象征幼师人的灵动与团结,方象征幼师人的方正与沉稳。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校徽的主要设计元素由两个篆书“师”字旋转组合而成,体现了学校“一切为了两代师表的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同时,整个基础图形还酷似“幼”字,彰显了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校徽外环的上半圆内为毛泽东字体的中文校名,下半圆内为英文校名。数字“1905”清晰地交代了学校的创建年份,反映了学校深厚的历史积淀。校徽的主色调为绿色,象征着学校蓬勃的生机与无穷的活力。整个校徽造型简约,形色和谐,寓意深刻,表明学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必将在时代的大潮中乘风破浪、与时俱进、永续发展。
校训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校风
爱实严勤
润物有声、化育无形
杜诗《春夜喜雨》有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谓春雨如丝,细密幽约,暗夜润物使之生长而人不知,故曰“无声”。师授门徒,其佳境常曰:“有声有色”。盖师之教授有声可闻而生之成材有形可见也,故曰“有声”。“化”,教化。涵育、养育谓之“育”。无形者,脱略形迹之谓也。大师授徒若巧妇织锦,细针密线,轻重缓急,穿刺挑染,因时因地所施迥异而无不得心应手,待锦成烂然,细按针脚之行迹,只觉变幻莫测,一片神行而无迹可求。曰润曰化,是谓人物之成材成长非一朝一夕之功,乃潜移默化之效也。为师者,当焚膏继晷,成博学通识高风亮节之辈,方可具春雨之质并茧俑之效,后日夕涵育,濡染感化,或可成桃李芬芳,蝶飞满园之功。
杜甫《春夜喜雨》中有“润物细无声”的句子,是说春雨如丝,夜里滋润万物而人们却感觉不到这样的过程。老师教学生是可见可闻的,我们常用“有声有色”来形容老师上课的精彩,不管是老师的教授行为还是学生的成长发展,我们都是可以看得见的。所以说老师教学应该是“有声”的。化,是教化的意思,而“育”则是培养的意思,教育培养使他发生变化,这就是化育。“无形”是说老师在具体教学中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要因人因时因地而采取不同方式方法的意思,高明的老师在教授不同学生的时候可以得心应手的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这中间需要教师独特的悟性,敏锐的感知,细致的情感以及广博的知识,是很难以去追寻综迹的。无论是“润”,还是“化”都是一种教学的状态。它说明培养人才是有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是需要潜移默化的感染的。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品德和广博的知识,从而全方位的影响学生。
博学、敏思、慎取、致新
博学:最早见于《论语》。《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意思是说,君子必须掌握广博的知识,并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方能不悖做人之道。其后,《礼记·中庸》又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谓要广泛的学习,仔细的探究,谨慎的思考,明确的辨别,才能切实的去实行。博学,表明人之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打好牢固基础,方可拾级而上,最后达到光辉的顶点。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惟有博大宽容才能兼容并包,具有开放胸襟和世界眼光。
敏思:《论语·为政》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即只学习而不思考或只空想而不学习均会无所得,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起来。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敏思,是为学者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和才智,善于发现问题,敏捷思考问题,勇于探求问题,才能学得深入,才会学而有得,才会学有所成。
慎取:《孟子·尽心下》有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它是说,读书学习不要盲目地迷信书本,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和分析,全面地辨证地去看问题。北宋王安石亦云: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可见,为学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一味接收浅尝辄止,而要通过自己的思考,以谨慎的态度去分辨正误、判美析理、求真弃假,从而吸取人类知识宝库中的精华,去其糟粕。
致新:致者,达到也;新者,创新也。致新,就是要学以致用,达到一种更新更高更美的境界,这也是学习的最终目的。《礼记·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句中之亲即为新。又云:苟日新,日日新,有日新。意思是说:若要日新,就要日日新,永无止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一所大学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就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见解或方法,不墨守成规,不懈开拓。要创新,就要扬弃——扬优良传统,弃陈规陋习,还要科学发展,与时俱进。
博学敏思慎取致新四个方面一以贯之,循序渐进。博学是为学的基础,学必广博;敏思是为学的方法,学不离思;慎取是为学的态度,学贵于慎;致新是博学、敏思、慎取的必然结果,是为学的最终目的。
2021年6月,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系党支部被中共茂名市委授予“茂名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本文发布于:2022-10-18 00:11: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114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