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在对车站街进行棚户区改造时,一座沉睡百年的“红楼”横空出世。“红楼”由三角梁脊支撑、红砖砌檐、设计美观大方。内部二层地板为木质棚板,墙面为白灰抹面,中间留有水泥楼梯,当时是“公和”商号鑫大面粉厂的机房。“红楼”历经清朝、民国、新中国等不同时代,见证了社会各个时期的发展,历经风风雨雨,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随着“红楼”的面世,深藏了一个世纪鲜为人知的故事,揭开了“红楼”神秘的面纱,也揭开了一位民族商业企业家————刘玉山不为人知的创业史。
红楼[枣庄红楼]
随着“红楼”的面世,是拆还是保留,百年“红楼”的命运也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关心,由于百年“红楼”的特殊建筑,特殊的历史,保留“红楼”的呼声越来越高,我们不能让百年“红楼”因棚户区改造而拆掉,那样的话我们愧对先人,愧对历史,子孙后代会痛骂我们.!
刘玉山创立大业后,秉承刘氏祖辈仁慈忠厚,仗义勇为、乐善好施的人格和胸怀,一生做出了许许多多感动乡里的好事。1920年前后,抱犊崮土匪先后了枣庄各大商号的老板作为人质,限期交巨资赎人,否则就撕票。刘玉山不怕风险,携款孤身一人进山与土匪面议,安全赎回全部人质。枣庄各大商号,敲锣打鼓将八尺金匾“仁勇廉节”和“入虎穴为朋友两肋插刀,行义举救乡邻水深火热”的对联送给刘玉山。
1939年日寇侵占枣庄,烧杀抢掠,要对枣庄火车站南面的石碑村进行焚烧,刘玉山得到信息后,带领乡亲与日方谈判进行联保交涉,石碑村全村百姓免于涂炭,至今石碑村老人记忆犹新,感恩涕零。铁道游击队杀鬼子血染洋行之后,车站街每家都有一人被抓进了日本宪兵队,也是由刘玉山写了“连环保”把乡邻救了出来。从此以后,群众有了困危之事,都来刘家请求帮助。当时的汉奸翻译官王文斌无恶不作,遭到了刘玉山的痛打,并把这个民族的败类赶出了枣庄,为民除害,枣庄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男女老少都热情地把刘玉山称为刘三哥、刘三爷、刘三叔,视刘玉山为安全的靠山。
刘玉山出身贫苦,不忘贫苦平民百姓。家乡小张庄无法生活的老人、孤儿也都来投靠刘玉山,他都给安排了工作,这些孤儿有了生活保障,后来都娶妻生了子,刘玉山并为老家一个 不知名的老爷爷养了老送了终。车站街以及周边的穷苦百姓,如家里生活过不去,吃不上饭,只要说一声家里没吃的了,刘玉山不是给银元就是给面粉。因此枣庄很多穷苦百姓都花过刘玉山的钱,吃过刘玉山的饭。
本文发布于:2022-10-17 22:43: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108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