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评传

更新时间:2022-10-17 22:42:20 阅读: 评论:0

内容简介

清代诗词大家纳兰性德的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对纳兰性德的全面研究,也只是近三十几年的事,发轫之初,研究讲求故实,尚且追求深入心灵,迅即升华为纳兰性德的研究热,且将纳兰性德的诗词普及到民间,寇宗基先生与邸建平先生合著的《纳兰性德评传》是纳兰性德评传的第一部著作。现在重读,尤感到作者对纳兰生平与词作的精准把握,可谓历久而弥新。所以,再版此书,以飨读者,在持久不衰的“纳兰热”中,添一部曾经成熟的评传。

图书目录

再版絮语

前言

纳兰家世

相府公子

侍卫生涯

万里行

纳兰词的成就

纳兰诗与词并誉

纳兰文论的“情”与“真”

后记

文摘

传说战国宋康王舍人韩凭,有妻何氏,貌美,康王夺之。韩凭乃自杀。何氏闻之亦跳台自尽。乡人埋之,一夜之间有梓木生于两坟间,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双鸳鸯栖于树,晨夕不离,悲鸣交颈、乡人谓此乃韩凭夫妇之精魂。《嫂神记》、《太平广记》均有记载。词中以韩凭自比,除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外,也应有表明使夺自己所爱的力量,是自己无法抗拒的,有如韩凭之于宋康王。

我们似可得出这样的判断,纳兰性德在与卢氏结合之前,有过一次恋爱。从他诗词中的回忆看,他们初次相逢与后来的约见,地点多在设有“辘轳金井”的庭院,设有“曲栏”的“回廊”,恋爱的对象,也应是贵族之女,既非花街柳巷的风尘女子,也非家中的婢女丫环。他们爱情的不成功,在于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故而不被封建礼教所认可。有人甚至说该女系纳兰性德的表妹,亦在情理之中,不是至戚,怎么能出入相府,与纳兰性德来往,而不被阻止。但此说尚待更确凿的材料证实。我们认为,恋爱的对象是谁,该女是否真的被选人宫,并不是重要的问题。重要的问题在于纳兰性德对自由美满的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封建社会中青年男女的共同心愿。他对于破坏青年男女爱情自由的恶势力的愤怒,对爱情而不能结合的不平,虽然还不够强有力,但毕竟反映出那个时代追求自由幸福的人们的心声,反映了对封建礼教的抗争。至于这种势力究竟是来自封建的礼教制度,还是来自皇家宫廷,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纳兰性德的这种抗争的情绪,在《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中表现得最为强烈,集中: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兰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词的上阕,从唐骆宾王诗句化出:“与君相向转相亲,与君双栖共一身。”“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词中连设两个反问,人生男女相爱,本应与骆诗所言,可为什么偏偏与之相反呢?老天究竟为谁安排着春天的欢歌呢?老天是最大的,最不容怀疑的,纳兰性德无处诉说,只有对天了,他愤怒已极,居然对天发问,对天怀疑。词的下阕连用三个典故。“浆向兰桥易乞”,典出《太平广记》唐有秀才裴航者,落第,漂流襄汉,遇云翘夫人。夫人赠诗云:“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兰桥便是神仙路,何用崎岖上玉京?”后来裴航经兰桥驿,果见一老妪,求得琼浆,饮之,复见一女名云英者。航欲娶之,老妪曰:“昨有神仙赠药,需得玉杵臼捣之,你想娶云英,必须以玉杵臼作为聘礼方可。”裴航终获玉杵臼,并为捣药百日,乃得娶云英而去。“碧海难奔”是“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西王母赐给后羿的长生药,升入月宫。后来唐诗人李商隐《嫦娥》诗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词中借这两个典故说明,像裴航那样乞浆捣药的机会倒也容易得到,可如裴航娶得云英而同时仙去,却是万难实现的。即使一人幸得仙去,但像嫦娥那样在无限碧空中冷清地生活,就是成仙,也会后悔。“饮牛津”典出《高士传》:传说上古高士许由,因尧召他为九州长,不愿就职,更不愿听召他出仕的声音,乃于水边洗耳。其友人巢父也是位高士,批评道:你要隐居深山老峪,与人道不相通,谁能见到你?可你却故意到社会上浮游,想求个虚名。你这一洗,污了我牛犊的嘴巴。于是牵牛去饮上游河水。词中借此典表述诗人的心愿,如果能与恋人结合,宁愿抛弃家庭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显赫的政治地位,过山林野津的隐居生活,虽苦也会幸福,忘记贫穷。

纳兰性德的这种“忘贫”,蕴含着对封建礼教叛逆的思想种子,尽管,他毕竟没有实行他的“忘贫”的宣言。在荣华富贵与爱情自由两者之间,他虽然没有抛弃荣华富贵,但毕竟在思想上产生了抛弃前者和选择后者的念头。这意味着他对现行制度的怀疑,对他受的全部思想教育的怀疑,对社会特别是家庭给他设计的生活和生活道路的怀疑。P60-62

后记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漫漫长河里,耳熟能详、传于众口的大文学家,不会过百人。清代文学家,至今乐道者,也不过曹雪芹、蒲松龄等少数几位,其中即有纳兰性德。打开网站,有关这位英年早逝的词人的词条可谓连篇累牍,大致可以见出当代人,尤其是青年对于他的无尽的眷恋之情。

对于纳兰性德的长久眷恋,几乎是不可思议的。词到清代,已然是强弩之末,却突兀起了一座高峰。是词人为明珠之子、康熙侍卫,身份显赫?抑或出疆入塞,扬鞭跃马,风流倜傥?抑或情深似海,缠绵悱恻,笔下凄清冷艳?是,又或不是,在是与不是之间,种种情愫,难以言传。此或为纳兰性德词作之魅力所在。故王国维曰:“宋代以来,第一人也。”梁启超更说:“容若小词,直追李主。”王氏评词,讲究意境,以无我之境为上;梁氏此语,专指纳兰性德“小词”,属意相近,评论允当。

王、梁以后,历经战争与动乱,纳兰词的凄婉,似乎更易于为人接受;而且,作为距当代读者最近的一位言情的大词人,纳兰性德的声誉,几近于“有井水处,即有纳兰词”。于是,有关词人的著作,亦然是汗牛充栋。

序言

清代诗词大家纳兰性德的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介绍纳兰性德和繁荣对纳兰性德的研究,我们撰写了《纳兰性德评》传,求教于方家。当我们的习作成文后觉得当前对纳兰性德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有许多问题还没有解决,待进一步研究使其得到进展……有不少学者推崇纳兰性德的文学作品,将其与《红楼梦》并为清代两大瑰宝,简称“兰学”与“红学”。从时间上看《红楼梦》的问世比“兰学”晚几十年;而从当前两者研究的现状相比,“兰学”的研究在各方面都显得落后,需要努力赶上。为此,我们提出下列建议供参考:

一、纳兰的著作和研究的书稿出版的太少,形成了研究的困难。应出版纳兰著作全集,并进行标点,校勘和注释等。已出版的《纳兰性德和他的词》、编校的《饮水词》和《纳兰性德诗集诗论笺注》等均应再版,自“五四”以来研究纳兰的论文等应尽快汇集成册出版。同时还希望纳兰的家族以及师友的后代,能认识到研究纳兰的重要意义,把收藏的有关资料奉献出来,委托专家整理出版,广为人知,广为人用,为纳兰研究_l:作者提供条件,早出和多出成果。

二、从研究现状看,目前仍需努力搞好基础研究工作。如纳兰词集和赋的笺注,文、经、史、书和鉴赏等评价,年表的补充修正,师友唱和及往来书札的搜集和笺注,纳兰的轶闻轶事,遗稿的搜集等,都有待多方动手,力求早日完成。也还有些基本问题待弄清楚,比如普遍关注的纳兰的家世,现已初步知道其曾祖与清廷的关系,但他的祖父母、父母的具体情况怎样?纳兰的父亲明珠,是一个很有政治手腕的官僚,“辩若悬河,兼通汉满语言文学”,对纳兰究竟有什么影响?为什么不但不干预他结交汉族文士,救援宁古塔流犯,而且还帮助他?他的母亲家世如何?他的两位夫人的身世也不甚清楚。他的亲属还有哪些人给他以深刻的影响?他在诗词中一再提到的经岩叔,是怎样一个人,对他有哪些影响?纳兰思想是出世为主,还是人世为主?他的理想生活模式是建功立业,还是“葬身柔乡”?康熙帝既重用他为贴身一等侍卫,他为什么还“惴惴有临履之忧”?等等,都有待于深入地展开研究。特别是有的学者早就提及纳兰I生德与《红楼梦》的关系,满汉文化融合交流等都应该做为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加以考察和研究。

三、纳兰“觇梭龙”问题、应尽早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个问题的解决,对研究纳兰的生平,对其创作,对其在政治上和文学上业绩的评价等,都有着重大意义。“觇梭龙”问题,有些难点,应共同努力解决。如纳兰《蝶恋花·十月望日与经岩叔别》、《梭龙与经岩叔夜话》等作品中,一再提到经岩叔,可见“觇梭龙”同经岩叔有关。经岩叔是怎样一个人,其生平,其去“梭龙”等均未查到。如查到此人,对解决“觇梭龙”的时间、任务、方向等不会没有作用吧!诸如此类问题的解决要靠大家共同的努力。

四、加强组织领导。为了便于纳兰研究在短期内有突破性的进展,应有个组织领导,负责组织、规划、协调、交流和出版等项工作。目前研究纳兰的人,在全国只有百人左右,而经常发表论著的为数不多。但纳兰的作品,拥有众多的读者,特别是受到青年人的喜爱。要发展研究队伍,重要的还在于加强领导。既需要学术前辈立说著书,更需要年轻人参与研究,使队伍不断扩大。现在看来,首先有关领导部门应把这项工作摆在工作日程上,加强领导。同时,在承德纳兰成德研究会的基础上,在全国成立纳兰成德研究会;并办一个《纳兰研究》专刊,也是一项重要措施。如果有条件建立纳兰研究基金会,其基金用于奖励和扶持纳兰研究,包括好的论著的出版等,也很有必要。

在本书《前言》部分所提到的对纳兰研究的各项成果,为我们撰写这本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丰富的资料。在撰写过程中,我们还借鉴了马逎骝等的研究成果。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山西人民出版社孙安邦等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本文发布于:2022-10-17 22:42: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107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