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悟本现象,社会现象

更新时间:2022-10-17 08:18:12 阅读: 评论:0

出现原因

社会上分析“张悟本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如:张悟本善于打擦边球,巧妙地规避卫生和工商行政执法监督;全民科普养生存在短板;养生保健信息极度匮乏;某些媒体职业操守缺失,把科学做成娱乐,极尽炒作之势,片面地追求收视率等等。然而,在众多原因中,都隐含着一个关键性因素,即民众热切追求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这也正是张悟本的卖点所在。

如何杜绝

1、提高民众对养生的基本认识。

2、加大力度规范养生市场。

3、提供健康,高质量的养生保健服务。

卫生部否认

2010年5月28日上午,卫生部首次否认了张悟本“卫生部首批高级营养专家”的身份,并邀请国内知名的中西医专家驳斥其“养生理论”,有律师称其“违法行医”。

张悟本,自己包装成“中医食疗第一人”。

张悟本出的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书名出自武国忠的《黄帝内经使用手册》里面的一句话,“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背后的定律

张悟本,一个通过媒体讲座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随着他那句经典的“把吃出来的病再吃回去”的绿豆、茄子养生法,华夏大地一时豆贵,可近日随着执法部门的调查介入,其养生神话也渐渐浮出水面,还被人怀疑有非法行医之嫌。通过张悟本现象,我们进行了总结,发现张悟本从一个企业下岗职工,到养生专家,进而到被执法部门检查,证明着这样颠覆不破的“三大定律”:

定律之一:“神话”型专家,大都是“问题”专家。前些年,曾经号称拥有“数千万弟子”的“中功大师”张宏堡,还有包治百病的“当代华佗”胡万林,留给世人的笑谈就是有力佐证。仔细分析一下,这些大凡披着神医头衔的专家,根本不是出于民众和患者的利益考虑,更多的是利用神话了的头衔进行招摇骗取钱财,这样的专家能值得信任吗?睁着大眼说瞎话,有谁会相信这背后没有利益驱使?

定律之二:对信口雌黄的神医,执法监管必不可少。对那些堂而皇之利用公众追求健康的心理,大肆宣传个人神功或祖传秘方的神医专家,执法部门一定不可掉以轻心,要按照法律规定积极加强执法监管,切不可让这些所谓的专家误导了公众,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有关部门还要注意总结和走访,让执法监管成为保护百姓生活健康的“绿坝”。

定律之三:媒体对“神医”的推波助澜作用误导了公众。每一次“神话”的上演都离不开媒体的无限放大和追捧,张悟本现象亦然。不管是出书也好,还是在媒体上做讲座也罢,那些荒诞不经的言论都无形中影响了公众的生活。出于收视率和市场利润追求,媒体大多心照不宣。如果相关部门及时对媒体的行为加强监督和监管,对此类现象一定会起到预防作用。否则,查了张悟本,还会出现李悟本、王悟本......

意义

张悟本现象”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政府、主流媒体和医学专家这次能及时站出来,对“张氏保健养生逻辑”说“不”,表明对于满天飞的保健信息的市场监管正在发力,社会正在回归理性。《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的图书经销者则不赞成把张悟本一棍子打死,认为其保健“偏方”虽不能达到完全科学,但也不能否认其确有合理之处。笔者倒认为,只要读者按照书上说的去做,有病不上医院、不吃药,而是一味靠食疗,就等于他失去了理性,说明该书有误导读者的作用。这样的书就不该在社会上流传,应该被下架。

本文发布于:2022-10-17 08:18: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038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张悟本现象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