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9年(1920年)和10年,上海荧昌火柴公司创办人邵尔康和日籍华裔陈锦堂,先后来镇开设荧昌火柴厂和燧生火柴厂。荧昌有资本20多万元,房屋200余间,工人660人,机器设备50余台,日产火柴720件(壹件100包)。燧生厂规模与荧昌厂相仿。火柴以销往九江、芜湖、汉口、上海为主。民国14年五卅惨案后,各商店拒销日商火柴,燧生厂于民国17年闭歇。
民国19年,上属上海荧昌火柴公司同上海周浦中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苏州鸿生火柴公司合并组成大中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镇江荧昌火柴厂即属大中华公司管辖。此时有生产设备70余台,其中排板机30部、拆板机17部、贴招机16部、磨磷机1部、调药机、理梗机和铜板机各2部。年产火柴17.28万件,产品商标先后有名烟、老人、上海、金鼎、蝶丹等。名烟火柴为畅销上海的名牌,抵消了瑞典凤凰火柴的影响。老人牌火柴是大中华公司名牌产品之一。民国26年,镇江沦陷后,荧昌火柴厂先被日军镇江宣抚班霸占,改名为镇江磷寸工场。民国32年,又为敌伪华中火柴股份有限公司霸占,由日人担任厂长,直到抗日战争胜利。民国35年8月,荧昌火柴厂复工生产,职工仅146人。生产规模不如战前。至民国37年,每周只能开工4天,勉强维持生产。
建国时荧昌厂因资金紧缺,原料缺乏,销路不畅,亏损严重,不能正常生产。在人民政府扶持下,自1950年7月起生产逐步正常,年产火柴2.64万件,产值38.22万元,实现利税14.41万元。1954年,荧昌火柴厂研制油药联合机,将梗支加热、沾油、沾药工序的手工劳动改为机械联动,还安装滚筒烘梗机、刷磷机等。次年4月,上海周浦火柴厂并入镇江荧昌火柴厂。1956年1月实行公私合营,改名为镇江火柴厂。
同年,扬中梗片厂、无锡新中梗片厂并入镇江火柴厂,生产规模扩大,年产火柴达18.5万件,产值268.73万元,利税101.32万元,成为镇江市当时最大轻工企业和江苏省火柴行业产量最高的企业。1967-1969年,镇江火柴厂试制成功装盒机和火柴连续机,同时逐步增添新设备,淘汰理梗、排梗、油药卸梗机。1974年,火柴产量达30.17万件。生产的双喜牌长梗火柴曾出口巴基斯坦。1977年后,新建制梗、制头、包装车间和危险品仓库,扩建改造老厂房,并陆续安装大型刨片切梗机6台、火柴连续机7台、自动装盒机16台和包封机2台,形成4条生产流水线,劳动强度大为降低。
1983年,江苏省第一台糊盒机在镇江火柴厂投产,共安装全纸糊盒机26台,结束了多年来分散在居民家中手工糊盒的历史,在全国火柴行业处于先进水平。
1985年,镇江火柴厂有职工1032人,占地面积38319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453.1万元,生产火柴42万件,产值610.35万元,上交利税103.44万元。万件火柴耗木材172.16立方米,万元产值耗能2.96吨标准煤。金山牌火柴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是江苏省同行业中唯一部优产品。
年份 | 产量(万件) | 产值(万元) | 年份 | 产量(万件) | 产值(万元) |
1949 | 3.7960 | 55.04 | 1970 | 28.3783 | 411.49 |
1952 | 4.8296 | 70.03 | 1976 | 32.5014 | 500.33 |
1955 | 15.7670 | 228.62 | 1978 | 30.5420 | 451.60 |
1959 | 25.7000 | 273.33 | 1983 | 43.5100 | 775.23 |
1961 | 20.2292 | 293.32 | 1984 | 47.0000 | 701.31 |
1966 | 25.2800 | 366.56 | 1985 | 42.0000 | 610.35 |
1968 | 18.1000 | 262.45 |
本文发布于:2022-10-17 08:06: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037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