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转换之间

更新时间:2022-10-17 04:33:30 阅读: 评论:0

作文题干

浙江2010年的高考作文题目: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此现象称为“反哺”。人类社会也存在着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隐而不显。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世界,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请针对上述现象及所反映的问题,以“角色转换之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高分作文

角色转换之间

如果年轻人与老人之间就某个问题观点产生分歧,且不论真理站在哪一方,老人总会用不屑的语气说:你懂什么!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

然而在科技、文化、思想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吃过的盐”“走过的桥”这类“经验论”真的还能占上风吗?谁又能保证年轻一代创造的新文化不比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反哺不是凶恶的暗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年长一代也不必惊慌抗拒,正如韩愈所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在不同的“道”之间,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往往会发生角色转换。

很大一部分时间里,年长一辈是施教者,他们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向后辈讲述经久不衰的故事,描述所见所闻以及体会感悟。那么独特的习俗或是家族精神,构建起年轻一代文化根基,使之吸取传统文化土壤中丰厚的营养。年轻人这才得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当年轻一代吸收了足够的养分破土而出时,往往又会发现世界与长辈的描述不尽相同。年轻人凭借旺盛的生命力勇敢迎接大千世界缤纷多彩的文化的冲击。传统的和现代的、民族的和世界的、阳光的和晦涩的各种文化,年轻人总能以极快的速度接受、分析、消化。由于这些额外的养料,年轻一代或许能成长地更快,有一天,超过了年长一辈。

观察社会进程我们会发现,因为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年轻一辈的平均身高一般会超过前辈。同样的,因为思想观念的开放,年轻一辈的学习能力也强于前辈。于是,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

年轻人能从受教者转换成施教者还有一个原因:他们在创造文化,新文化中蕴含了鲜明的时代活力,这正是年长一辈所缺乏的。

文化反哺与鸟类反哺一样是自然社会的正常现象。角色转换期间也可能发生一些冲突。面对冲突,我想年轻人即使变成了施教者也要给予长辈充分的尊重,一如雏鸟长大后仍要听取老鸟的经验;同时即使长辈不再是施教者,也不必认为地位受到了动摇,学无止境,见贤思齐,才能终身增长文化内涵。

只有不断地角色转换,才能使文化永葆新鲜,成为社会进步的不竭之源。

角色转换之间

如果八十岁老太迷上熏眼妆,白首老伯爱上电玩,中年男女皆意在组建“丁克家庭”,世界会变成怎般的光怪陆离?

对于这些类似新潮的“文化”,我们要坚决说不!文化反哺,哺的千万不能是三鹿!

孩提时代,老先生手把手地教育我们“人之初,性本善”。而如今,我们要用什么反赠?随着年轻人对个性张扬的极度追求,许多所谓的文化在潮流中混杂进来。古之施教者的传授内容,是经过数千年积淀下来的精华,在这等博大精深之前,我们应有的是责任,而不只是展现自我的矫情。

海容天天,一个以行为艺术家自居的女孩,曾一度赤裸着身体在铁笼内宣告人体之美。而她竟然说服了自己的母亲,与之共同拍摄那些所谓艺术的照片。在角色转换之后,她所传授的是什么文化?不是扯下了一块遮羞布,就能成为一种文化。

正因为角色转换,我们才需要正视自己的行为。校对自己写下的教科书,是否别字连篇。

当老者谆谆念叨“见义勇为”时,我们应以“见义智为”对之;当长辈们用“淡泊一生,平安是福”来寄托心声时,我们可以用“不见风雨,何以出彩虹”与之相对;当老人用“书中自有颜如玉”来告诫我们时,我们要携起他们的手,看社会的波涛壮美。当他们提醒我们要保护好自己时,我们可以告诉他们:“青春就是疯狂地奔跑,然后华丽地跌倒,站起来,再跑!”这才是所谓的文化反哺,这才是我们应有的“师德”!

是爷爷告诉我,一串红的汁液有糖的滋味,现在,轮到我来告诉他,水仙花的瓣叶可消除一个白昼的疲惫。

角色转换之间,我们走上讲台,就不能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年轻是一段很美的光景,不要只顾展现自己的美丽,该去为别人留下点风景。

角色转换之间,我感动着木兰的替父从军,也呐喊着金晶的坚强之旅;我震撼于汉字的历史回音,也叹服于英语的婉转音韵。

雏鸟反哺,总将最鲜美的留给母亲;文化反哺,当然要用最优秀的去彰显我的实力。

如果人生是一场筵席,那我们现在便是布菜人,在一片诱惑中,一定要三思再下筷。

角色转换之间

角色转换之间,一扇风光无限的美丽之窗被开启,展现在你眼前的是另一个美丽新世界。当施教者与受教者发生角色转换,文化深潭中的静水被迅速激活,创造了别样的文化魅力,这就是文化反哺的魅力。

文化反哺这一角色转换古已有之,孔子即有教学相长之说,发出“启予者商也”的感叹。韩愈亦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议论,足见年轻一代完全有能力进行文化反哺。施教者与受教者互相影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当今世界,随着传媒的强大和个人素养的提高,文化反哺正如一股汹涌的潜流冲击着年长一代的价值观。当地位向钱看齐,身份向权看齐成为年长一代的心跳,当追求稳定成为年长一代的箴言时,90后的一代“标新立异”地提出了“非主流”的个性价值观。对个性的推崇,对青春的张扬,为保守的传统文化观注入了一股清新甘甜的泉水。年长一代的人由此看到青春嚣张的美丽,感受到张扬个性的风采。你看,路上多了时装鲜艳的老人,少了单调的黑青素服;你听,广场上中年妇女欢快的踢踏舞步,不都是对个性的张扬,不都是对“90后”崇高个性的另一番解读?

角色转换之间,不仅是对原有文化的创新,更是对文化剔除糟粕,实现文化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对科学民主的弘扬剔除了传统文化的封建糟粕;低碳新理念的提出冲击了以铺张豪华为荣的不良风气;年轻人的乐观向上,张扬个性的精神打开了多少年长一代久已紧闭的内心世界。角色转换之间,已如春雨润物般悄声无息地播下了新文化的种子,滋长出茂密的文化之林。

当然,角色转化,受施者成为施教者,并不是角色颠覆,更不是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批评和全盘否定。文化反哺更多的是一种补充,是一种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是在为传统价值观注入活力之泉,文化反哺是在继承中的发展,因而绝不能走极端,其根本目的是文化的发展而不是颠覆,其主要作用是开启文化新天地的钥匙而不是关闭原有文化之门的枷锁。

角色转换之间,教学相长;文化反哺,让文化之流如奔流不息的大河永驻活力,让我们做文化反哺之人,为传统注入时代精神,为文化开辟另一片莲花盛开的美丽彼岸!

角色转换之间

“资格老”这个词大概可以算作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的一个缩影吧。中国自古有以年长者为尊,年轻人为卑的文化传统,但那是在科技文化发展滞缓的古代或近代,对当下这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代,已不算得是真理了。

角色的确在发生转换。从长辈们的生活图景中截取一些片段,不难发现年龄已不再代表“资格”了。逢年过节,亲朋好友坐在饭桌前。爸爸妈妈与舅舅,小姨这些中年人显然是主角。他们有更多的在外打工、上班的经历。有更多的接触电脑、电视、手机等大众传媒的机会。因而也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或称“文化”。攀谈间,外公、外婆、爷爷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多少显得有些被动。他们更多地从儿女那里获得时代信息并贯彻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中去,例如少在菜里放些盐。

而角色也并非“那边独转”,在父辈与我之间,角色或许没有完全转换,但知道已经转换且影响十分明显。一方面由于自己年龄的增长,人格独立性显著增强,不再习惯一味“屈从”父辈的教导而喜欢在一些问题上独立发表意见。另一方面,的确是在科学文化的学习中,在对各方传媒的接触中,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因而有了可以进行角色转换的资本了。然而为什么角色转换偏偏出现在我们这个时代呢?

在中国古代,哪怕是近现代经济事业与社会事业发展都比较缓慢,从整体来看,;一定时期的科技文化并没有出现过飞速发展,因而摆在年轻人与老一辈面前的文化资源总量几乎差不多。这就像一老一少都携着一百粒种子去田间播撒,尽管年轻人身强力壮且充满激情,但由于大家都只有一百粒种子,因而成果顶多相等。而老一辈却自以凭借以年龄积累起来的信息始终在这场老少之争中占据优势。维护父辈对子辈施教的文化主流。

但在当代,则时过境迁矣!社会事业与经济事业的发展,使年轻人在教育资源上的优势比父辈多得多。因而有眼界去“看世界”,也有途径去看世界。科技文化的巨大发展,对年轻人来说,他们可以“左右开弓”,应对自如,而对父辈,则是“目不暇接”,当然也措手不及、焦头烂额了。正因这一日日的累积,使角色转换变得逼于形势了。

这一转换当然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但有一点,始终令我深深忧虑。那就是父辈,尤其是“老一辈”的父辈,他们在文化信息掌握上的被动地位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由于父辈在文化上失去了对子辈的优势,他们也就不再有了这方面的吸引力。对于仍有独立经济能力的中年或中老年人来说,影响可能不大。他们至少还能在物质上完全独立。但对于我爷爷一样已失去经济能力的老人,其文化上地位不可避免的衰落,在某些情形下可能会成为致命创伤。他们成了真正的弱势群体,这正在或已经考验了子辈以及这个社会。

角色转换之间,势之必然,于年轻人,几多欢喜;于老一辈,几多愁啊!

角色转换之间

湮没在废墟里的私塾教室,几十年前,父亲在这里罚站过,而十几年前,我在这里背课文。走过一些父辈们走过的路,拾捡他们撕下的日历,因为时间,我们的人生滞后。

可是,我们唱《山楂树》的时候也会同我们的父辈们一样,泪花闪闪回环往复。血脉相通的我们,情感相通。

角色的转换,使年轻者成熟,使成熟者年轻。似是天堑,隔在我们之间,让彼岸的你我相距甚远。我的话,你不懂;你的话,我不听,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代沟”。

若是父亲,你能弯一弯你挺得过直的脊梁,俯身听我的似乎稚嫩的言语。我想,我会更注重自己的言行;而你,也将收获年轻。

受教的父辈的目光,强大得如同双翼,年轻的一代将插上它奋勇向前。施教的年轻的我们的思想,鲜活得如同天眼中的灵泉,注给生命以活力激情。角色的转换,还世界一份童真。

牛汉对孙女将“花谢”称作“花灭”予以纠正的同时,也是不经意地否定了童真。而后,他明白了,成人原来如此缺乏纯真。

一个诗人曾说,“左眼是诗,右眼是儿童”,是他追求的生活。我们不是儿童,但在进社会这只大染缸前,我们尚存童真。

一些无知的话,无礼的举动,可笑的做法,父辈们,你们在我们这个多数的时候也曾为过,只是岁月改变一个人的性情太快,太多,视角变了,自然一切都变了。

甩甩头发,猛灌三杯白开水,去狂奔,拒绝饭局,拒绝酒场,父亲,跟着我们的节拍,踩碎社会的黑暗。角色转换之间,我们体现了各自的智慧。

苏格拉底因为知道“人之无知的必然”而被阿波罗神誉为最智慧的人。父辈若能收起架子,平和地聆听,即是大智,即是值得人尊敬的长者。

被给予诉说机会的子辈,则更为幸运地向成人世界证明自己,告诉他们,我们会做强有力的接班人。

《父与子》,一个系列的漫画,作者的创造灵感,即来源于他的儿子。

《父与子》,是父辈与子辈共同的智慧创造的经典,父与子,是上帝创造的将携手创造更多经典的搭档。

角色转换之间,时间的裂口愈合,我们肩并肩,手牵手,岁月在我们身边,落了又开,开出一地秀花,开出一个世界,属于我们共同的世界。

角色转换之间

如今,这个时代真是变化得太快了。那厢,老年人尚在小小的戏台前听一出罗衫广袖,轻摇折扇的折子戏,对年轻人教育说“越剧是咱浙江的传统文化,只属于这个小小的舞台;这厢,年轻一代已轰轰烈烈地以青春为名,打造出“越女争锋”的节目,把越剧推向更广阔的天地,让老年一代不禁惊叹,”越剧原来还可以这样演!”年轻人于是登上堂皇的时代舞台,转换成一个肩负创新文化的重任,对年长一代进行“教育”的新角色。

还记得那个12岁的加拿大女孩珊妮铃木,自己筹钱参加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义正严辞地质问那些在场的大人们为何在教育孩子们要爱护生灵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同时却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屠戮动物、破坏环境。她教育了年长一代要真正爱护生命、敬畏自然。这在宣扬“低碳生活理念”的今天,不是更具有了普遍的意义吗?

还记得那个美国左脚微跛的小男生扎克,手推红色小推车一步步挨家挨户地请求为海地地震捐赠,动员了许多孩子组成爱心车队,步行数万里,感动了全国。他用双脚丈量爱的土地,用实际行动教育了年长一代何为善良、何为无私、何为奉献,让他们为救两个溺水少年搭成人链展开营救,甚至于其中三位英雄青年永远地失去生命。江水呜咽,仿佛为之悲泣。他们用生命教育了年长一代,大爱无疆,生命无价,在取舍之间实现自己真正的价值。

孔子曾言:后生可畏,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在疾速变化的当今世界,年轻人以勇敢和担当从上一代传承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又勇敢地转换了被教育的角色,成为新一代的教育者,对年长一代进行“文化反哺”,传播属于他们的新的文化——在纷繁多变的新世界,要有那一份新时代的爱与责任。

这个世界终将在这角色转换之间,愈加繁荣昌盛;我们的文化,终将在这角色转换之间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角色转换之间

我从未想过,有一天父亲会坐在书桌前,如同每一个高中生一样求知中带着迷惘,而我,是他的老师。

父亲是农民。像所有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人一样,他的裤腿里有永远洗不清的黄泥,指缝间布满了永远柔软不了的老茧。这就是父亲,上半生面朝黄土背朝天,下半生在这个布满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操着一口浓重的乡音。我看着他日益佝偻的背影消逝在晨光里,如同他六十年代的步伐渐远在二十一世纪的新兴文化里。

现代社会前进的步伐永不停息,在外语、网络语言的潮流之下,父亲一次次地被冲得东倒西歪。我的父亲,他在电脑面前手足无措,他在英语面前茫然无知。我的父亲,如同曾经的我,在这个崭新世界面前一无所知。

巨大的鸿沟跨在我与父亲之间,跨在父亲与城市之间,诉说着迷惘。

我在一个暑假赴澳,异国的文化让我新奇让我欣喜,让我忘了父亲在那个冰冷城市的苦苦挣扎。然而我却收到了父亲的电邮,很短很短。他写“囡囡。”窗外的风轻轻地吹过,飘来海洋浓郁的味道。那我眼前却只剩下这两个字。一遍遍,仿佛是回响在心底。大洋彼岸的父亲是怎样用黝黑的手掌抚过键盘,是怎样将浑浊的乡音化成陌生的拼音?隔着大洋,我听到一声呼唤,满含思念。

记忆回到那个落满槐花的童年。锈蚀的自行车,残损的小黑板,还有那贴满了识字表的石灰墙。那里,父亲曾牵着我的手教我识字。我的手掌贴在那刀削似的皱纹上面,第一次学会过马路,第一次自己上学。那些有着父亲苍老背影的记忆在夜阑时分入梦。醒来的时候,泪痕未干。

我知道,父亲正在用他并不轻便的双脚追赶时代的步伐。而这,为了他自己,更为了我。

回国的时候,父亲来机场接我。在那如斯的拥抱里,他说:“我学会用电脑了。”在这个我即将离开家,去往远方的时候,他告诉我,他每天会给我发邮件。这就是父亲,上半生追赶日出,下半生追逐我远行的步伐。第一次,我成为父亲的老师。曾经父亲教会我初识世界,教会我待人接物。如今,我教父亲融入这个世界,融入我生活的这个时代。在这个城市里我知道自己并不孤独,在远行的路上我知道自己并不孤单,在角色转换之间唯一不变的是父亲那坚实的迈向我的步伐。

现代文明固然瞬息万变,三十年的时光固然漫长,但有一种情可以越过所有距离直达心底。我握着父亲苍老的手在纸上写下“I Love You.”

曾经的大手握小手,如今的小手牵大手。角色转换之间,父亲和我亦师亦友;角色转换之间,心不变,情不变。

不论我走向何方,我都知道有一个人正努力地迈向我。

在角色转换之间,他始终如一地隐忍地爱我。

本文发布于:2022-10-17 04:33: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3024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