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莲节,起源于宋代的民间节日

更新时间:2022-10-16 13:31:19 阅读: 评论:0

历史记载

夏历每年六月二十四是观莲节(2006.07.19),民间以此日为荷诞,即荷花生日。水乡泽国的江南 一带,此日是举家赏荷观莲的盛大民俗节日,泛舟赏荷,笙歌如沸,流传数代,遍染荷香,成为中国最优美浪漫的节日之一,观莲节。

莲花之美

荷花在华夏文化中,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花卉。荷集花、叶、香三美于一体,出泥不染,婷婷玉立,是历代诗人骚客吟咏的对象。李白赞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杨万里笔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苏东坡咏之,“荷背风翻白,莲腮雨褪红”。荷花独具风姿神韵,更被赋予了内在独有的君子特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气质,通透、洁净、澄明如水,是华夏理想人格品质的象征。在中医药和中国饮食文化中,荷花也占有特殊地位。唐代已有“荷包饭”美食。荷叶可清热解暑,荷花活血化痰,莲须清心固肾,莲子心清心安神,莲子养心补肾,藕可生可熟可药,被李时珍称为“灵根”,诗人赞之:“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疴痊。”莲花也是佛教的象征物,喻沸法的清净无染。莲花也有爱情和繁衍后代之意。由于荷花所特有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以及荷花与人们的生活联系之紧密,才形成了情趣盎然、美轮美奂的华夏“荷文化”。

江南之莲

江南夏日,荷花盛开,赏荷、采莲成为自然的民俗活动,经过传说的比附,逐渐演绎成荷之诞辰日。最多的一个传说是,在唐朝大历年间江南吴郡有个才女,名叫晁采,在二十四日这天,与她的丈夫,各以莲子互相馈赠。有人问晁采,此举为何由?她引诗以答:“闲说芙蕖初度日,不知降种在何年?”

中国先民是如何度过美丽的荷诞日的?

观莲花

早在宋代,每逢六月廿四,民间便至荷塘泛舟赏荷、消夏纳凉。荡舟轻波,采莲弄藕,享受浩月遮云的夏夜风情,好不惬意。

放荷灯

是日夜,以天然长柄荷叶为盛器,燃烛于内,让小儿持以玩耍。或将莲蓬挖空,点烛作灯。或以百千盏荷灯沿河施放,随波逐流,闪闪烁烁,十分好看。

品莲馔 莲

莲的意境

的花、叶、藕、籽都是制作美味佳肴的上品。唐时就有于观莲节吃“绿荷包饭”的习俗。柳宗元《柳州峒民》:“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墟人。”明末屈大均记载荷包饭的制作方法时说:“以香梗杂鱼肉诸味,包荷叶蒸之,表里透香,名曰荷包饭。”荷叶有一种特殊的清香味,因而被广泛用于制作食品,莲花、莲籽自古就是制作食品的原料。宋人喜欢用莲花花瓣捣烂掺入米粉和白糖蒸成莲糕食用;明时则将其制成荷花酒,宋朝的玉井饭和元朝的莲籽粥,则都是以莲籽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美食。

观莲节时,青年男女有了亲密接触的机会,便借此来表白心中的爱情,诗云,“荷花风前暑气收,荷花荡口碧波流。荷花今日是生日,郎与妾船开并头。”附:莲之诗词

关于莲花的诗词

古诗十九首(其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西洲曲(南朝乐府)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西湖(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采莲曲(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咏同心芙蓉(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越 女(王昌龄)

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子夜四时歌(夏歌)

青荷盖渌水,芙蓉葩红鲜。郎见欲采我,我心欲怀莲。

生查子(晏几道)

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本文发布于:2022-10-16 13:31: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2960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观莲节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