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聘,一种人员选拔技术

更新时间:2022-10-16 10:52:28 阅读: 评论:0

意义

内部竞聘上岗的意义

竞聘上岗可以作为一种保证组织变革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和重塑企业文化的有效手段。它能够打破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摒弃论资排辈的落后体制,真正体现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市场化观念和竞争意识,鼓励员工不断创新,实现自我提升,为组织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强化员工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看到危机和不足的同时,鼓足勇气,提高信心。

内部竞聘上岗可以大大提高有能力的人在企业中发挥更大作用,所以竞争对企业是一种改革的手段,评委的组成也对内部竞聘起到很大的作用。

原则

竞聘上岗的原则

竞聘上岗坚持公开原则、平等原则、竞争原则、择优原则、内部优先原则、确保质量原则、降低成本原则,选拔优秀的人才做最适宜的工作,并在不同部门之间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与调剂。

(1)公开原则:即把招聘单位、招聘种类和数量、招聘的资格条件均在竞聘范围内公告,公开进行。

(2)平等原则:即对所有竞聘者,应一视同仁,不得人为地制造各种不平等的限制。

(3)竞争原则:即通过考试竞争、资格评定、竞聘答辩等竞争手段,以确定成绩的优异。

(4)全面原则:即选聘前的考试和考核应对知识、能力、以往业绩、品德进行全面考核。

(5)择优原则:即选聘过程应做到深入了解,全面考核,认真比较,谨慎筛选的过程,择优录取。

(6)量才原则:既选聘时必须考虑有关人人选的专长,量才录用。

适合范围

在发生下面情况时,企业适合开展竞聘上岗工作:

1)发生重大组织变革,重新配置人员时;

2)公司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后;

3)重要岗位出现空缺后;管理者聘任合同到期时;

4)企业文化提升,重塑企业文化时。

原则上配置组织结构中的重要岗位均可实施竞争上岗,条件成熟时,全部管理岗位都可实行竞争上岗,全体任职者均从参加竞聘参加人员中产生。

组织

公司人力资源部是主要的组织和执行部门,应是人力资源部的一项综合业务常规职能。

首次举行内部公开竞聘,或规模较大(组织变革后),或是竞聘岗位较重要(分公司总经理,部门长)或特殊岗位(如专业方面的要求较高)等情形时,可以成立专门的竞聘“专家评审组”和竞聘“工作组”。

流程

1)人力资源部(工作组)公布待竞聘岗位的名称、资格、职责等岗位说明和报名条件;

2)欲参加竞聘的员工到本部门或人力资源部领取申聘表格,填写完毕,在规定时间前递交到人力资源部;

3)人力资源部(工作组)初审;

4)竞聘专家组复审;

5)人力资源部公布入围名单,竞聘方式,进行竞聘前辅导和竞聘者需要做的相关准备;

6)召开公开竞聘大会。

7)公布合格候选人名单,提交任职建议供董事会决策。

作用

内部竞聘是企业人力资本招聘管理的内在标杆。

赛马重于相马。

企业所需的人才不外乎两个来源:外求与内升。外求能够保证企业及时获取所需要的人才、为企业带来活力;但也带来了高成本、不利于调动企业内部人员的积极性及维持人员稳定性等弱点。当企业发展相对成熟之后,人力资源管理就会由外求为主发展到以内升为主。

美国微软公司被看作是全球最吸引人才、最有利于人才发展、最留得住人才的公司之一。微软认为,公司的首要任务就是寻找致力于通过软件的开发来改善人们生活的人才,不管这样的人才生活在何处,公司都要将他们网罗至旗下。微软主要由公司内部员工的推荐,特别是当公司进入一个新的市场时,微软有将近40%的员工是通过这个途径进入公司的。

延续了140年之久的“内部提升制”已经成为宝洁企业文化最有特色的体现之一,它是宝洁用人制度的核心,也是宝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制胜法宝。

方法

内部竞聘,重点在“竞”字上,参与竞聘者在相同的竞争规则面前,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充分展现自己的综合素质;组织者在所有参与竞聘者中发现适合企业的人才,选取其中的佼佼者。因此,程序公正、过程公开、结果公平就成为内部竞聘最大的关注点。内部竞聘的步骤分为确定竞聘的岗位、制定并公布竞聘方案、考评参与竞聘人员、公布竞聘结果及善后工作等。

一、确定竞聘的岗位

必须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结合企业未来的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氛围,对公开竞聘进行系统准备并建立一套完整的竞争聘用体系,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岗位进行公开竞聘。在选择公开竞聘的岗位的时,应该考虑三个重要方面:一,是否符合企业岗位需要,是否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企业未来的组织结构变化及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二,空缺或需调整岗位是否适合做公开竞聘,一般说来,中高层岗位才适合用来做公开竞聘;三,是否符合企业文化习惯和要求,必须考虑拿出来做公开竞聘的岗位、相应的人力资源配套政策是员工可以接受的。

企业内部应该已经形成了能上能下、不会为竞聘失败而对落选员工另眼相看的文化。外资企业的内部竞聘因何比较成功,就在于其企业文化鼓励员工参与竞聘,即使参与竞聘失败了,部门内的员工仍然持欢迎的态度,而不会像一些民营企业,认为参与其他部门的竞聘,是对部门主管个人或同事的不尊重与离弃。同时要注意,竞聘成功后,人力资源部是否有相应的政策对成功竞聘员工原部门提供支持?如果出现新的岗位空缺,原主管不放人等,都会导致竞聘的失败。

二、制定并公布竞聘方案

公布竞聘方案的办法很多:张贴布告、电子邮件、网上公布、下发通知等等。如何在众多的办法中选择其中最适合自己的,首先必须对每种竞聘办法有一个比较细致的了解,了解它能够检验出参与竞聘者的哪些素质以及它的优缺点等。同时必须对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分析,企业内部特别是普通员工对竞聘的认识程度和期待程度、竞聘岗位的层次及所需文化水平、参与竞聘人员范围、评审者对参与竞聘人员的熟悉程度、可以用于内部竞聘的时间和精力、打算在竞聘工作中投入的财力、企业希望通过公开竞聘所要达到的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等等。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最关键的是应该通过公布竞聘方案的形式,向所有可能参与竞聘的人员及所有员工传递一个这样的信息:企业强调的是能力至上,鼓励员工实现自身价值,为企业创造价值。公布方案的方式必须是最大限度地扩大受众,语气最好极具煽动性和鼓舞性。企业有必要召开竞聘动员会,由评审者、组织者与广大员工面对面地正式交流,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并答疑员工的一些疑虑,这可有效推动竞聘的开展。

三、建立竞聘组织机构

竞聘的组织机构是内部竞聘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环,包括竞聘的评审者和竞聘工作组。竞聘评审者作为竞聘的考官是竞聘中的关键人员。成员一般由5-11人组成(人数通常为单数),可以全部由企业内部人员组成,必要时可以聘请一位企业外部资深人力资源专家担任主考官或考核顾问。对一些专业性极强的岗位,还可请空缺岗位该部门资深技术专家参与评审,评审成员最好不要全部由高管人员组成。

竞聘工作组的职能包括向员工或其他关心竞聘的人员解释竞聘方案和其他疑问;协调企业各个部门,保障公开竞聘顺利进行;初步审核参聘人员的参与资格;组织竞聘演讲答辩会等。

四、考评参与竞聘人员

考评参与竞聘人员的过程分为接受参与竞聘人员报名及资格审查、考评两个步骤。最重要的是参聘资格、评审办法和竞聘结果要全部公开,接受广大员工的充分监督。是否能够得到员工的信任是竞聘整个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环节,是能否成功开展公开竞聘的关键中的关键点。因此,评审者、组织者的权威性、专业性非常重要。竞聘的公平、公正,说到底就是让员工感觉到过程公平公开,结果公正。员工除了对竞聘的组织者、评审者具体操作会有疑问外,对竞聘办法是否科学也往往必有疑虑:通过这种方式,一次笔试或演讲答辩,真的就能够公平、公正对待所有参聘者?有才能的人一定能够在竞聘中取得高分?最后是不是还是通过高层调整来决定?

对此,企业在进行内部竞聘时要采取的是扩大普通员工参与的方式,竞聘的时候采用笔试、演讲、答辩的形式,最大范围地让员工旁听。在竞聘的演讲答辩过程中让现场员工提问、打分,评审时这些打分要占有一定的分数权重,增加员工的参与度。考评过程尽可能公开,让员工参与,不仅可以实现公开公平,还可逐步构建企业的竞聘文化。

五、公布竞聘结果

竞聘成功后,由于参与竞聘人员在其岗位工作的不可替代性,部门或主管不愿放其离开。由于考虑到企业全局的工作不能受影响,最后不得不屈从于部门或主管的建议,选择了竞聘第二名的员工,尽管对成功入选的员工则采取了其他安抚性措施,但其内心一直会对这次竞聘颇有微辞,严重时会影响到其工作态度和效率。无条件服从成功竞聘者的意愿是内部竞聘体的竞争原则,既然员工选择了机会,就应该让他有权利平等地选择机会。以明确的制度规定,原所属部门主管必须在规定期限内放人。在对参与竞聘的初选时,往往都会把报名者是否培养过接班人作为一个条件。这是衡量其是否具有良好的管理技能的一条重要法则。

对于竞聘失败者的工作安排,一般是返回原岗位工作。原部门要无条件接收的,而且不能有任何歧视性行为。人力资源部门特别要注意引导部门主管的心态、身边同事的心态。人力资源部必须要对所有落选者及其主管做一个坦诚的沟通,让他们认识到竞聘与企业人才任用机制的关系,不能只照顾小集体的利益和个人得失。参聘人员则应和主管有一个充分沟通,坦诚参与竞聘的目的与思路。

人力资源部门在通过充分的准备和建立完善的体系,内部竞聘做为企业内部人才调整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一定会为企业的管理和文化作出一定的贡献。

难题

国企竞聘上岗的7大难题

竞聘上岗的7大难题由于国有企业的人事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复杂性和特殊性,竞聘上岗在计划、组织、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诸多问题,基于企业管理变革一线的实践体验,国企竞聘上岗存在以下7大难题:

1、随波逐流生搬硬套

随着企业竞聘风的掀起,竞聘成了国有企业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的宠儿,很多国有企业看到其他企业擂鼓喧天,大搞竞聘上岗,却很容易忽视自身实际情况,为了追赶潮流,就将其他企业的成功方案原封不动地照搬到自己的企业,结果员工对外来的“器官”出现“排斥反应”,竞聘得不到大家的响应,只能走走过场,草草收场。而管理者又往往不愿善罢甘休,继续复制其他成功企业的原版制度,结果不言而喻,管理者陷入了竞聘的循环怪圈,殊不知“南方为橘北方为枳”。长此以往,企业员工对待管理者的改革举措渐渐麻木,管理者只能搭着大台唱独角戏。

就企业制度而言,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更何况企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历史背景、行业领域、企业文化、领导风格、员工特点,以及所处的地域文化,所以,管理者在设计竞聘上岗制定时,应该全面考虑到企业自身的情况,反复斟酌,广泛征求上级以及员工的意见,必要时可以申请外援,引入专家团队,力求制定出带有企业特色、实用的竞聘制度。

2、竞争激烈破坏团结

国有企业有史以来,无论是工龄、职称、论资排辈还是国有企业的其他特色文化,无不体现了国有企业集体意识强、竞争氛围弱、和睦相处、人情高于厂规的特点,而竞聘上岗的出现却打破了这种吃大锅饭的现状。竞聘上岗的各个选拔环节要求都十分严格,并且要求完全公开,彻底消除传统的关系手段、面子文化问题,要求所有申请者无论职位辈份高低,统一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此外,竞聘手段也十分大胆,公开演讲、与高层领导面对面交锋、接受民意评论,无一不给国有企业的干部培养制与传统企业文化带来冲击,使得竞聘过程火药味十足。不可否认竞聘给很多想作为的人带来了机会,但它同时也给在位者带来了危机,容易导致部门内员工之间的合作性下降,人人唯恐,甚至出现了干部不愿意带下属,不愿意帮助下属,并逐渐失去个人威信的现象,破坏了国有企业的和谐团队文化。

所以,实施竞聘上岗前,企业要利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和途径如开会宣贯、分发宣传手册、内部刊发专家文章等,来发出改革信号,对员工们进行“洗脑”,把压力传递到员工,以增加全体员工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感,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同时,也要给员工以动力,描绘企业未来的战略,公布新的有行业竞争力、更为科学合理的薪酬、绩效考核政策,增强竞聘方案的公正性科学性,从而激发员工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鼓励一大批有能力有创新精神的员工认同和支持竞聘上岗。

3、技术陈旧方法单一

国有企业竞聘上岗普遍采用笔试、民主投票、演讲、答辩等方式,有的仅选择其中的一两项内容,有的是几项内容全部考察。

笔试可以考察员工的业务知识和理论水平,但对于评价管理人员的战略思考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却显得力不从心。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普遍存在,民主投票时,员工对候选人的背景及个人情况仅限于宣传资料的简单介绍,甚至完全不知情,投票环节往往成了拉选票、走后门的过场,竞聘也只能看上去很民主。

演讲环节中,候选人可以通过陈述自己的施政纲领,表现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仪态行为举止、思维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自己的潜在工作能力,但是十几分钟的竞聘宣讲似乎成了演讲比赛,候选人是否具有煽动力和演讲能力成了评价的标准。

在实践中发现,每每提到竞聘,很多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都会觉得竞聘方式和手段是一大难题,他们觉得传统的手段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国外的先进技术又水土不服,而友泰认为,在使用传统竞聘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现代测评技术势在必行。

行为管理学的研究成果证实,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不同的人对同一工作有着不同的适应性,同时不同的工作也需要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的人来承担。工作性质与人的自然属性及智力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一种镶嵌现象。国外的人事考核与选拔方面,除了绩效考核、人事审查与面谈手段之外,已比较普遍地使用心理测试的技术方法,无论企业管理人员还是机关工作人员的选拔和晋升,往往都必须经过各种心理测试来决定取舍。我国国有企业人才选拔也可以采用心理测试进行筛选。此外,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筐、管理游戏、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撰写论文等现代测评技术,经过本土化改良,提取出适合竞聘岗位与企业的测评要素,对评价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在测评候选人的工作条理性、计划能力、预测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洞察力、倾听、说服力、感染力、团队意识和成熟度等方面时,尤其是在国有企业中层干部的选拔中,一定会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

4、缺乏制衡竞聘不公

当前国有企业竞聘上岗过程中,强调一切公开,尽管这样可以增加评价人员操纵竞聘结果或与候选人进行“非正当交易”的风险,但是,必须看到绝大多数竞聘上岗存在着制定、实施、监控集实施主体于一身的问题,与分权制衡原理相违背,这种情况下,评价者容易暗箱操作,即竞聘者通过拉拢关系,或者其他不正当竞争手段达到所谓的内定人员的目的,使得竞聘成了走过场,竞聘过程的公平性很难得到保证,难以完全让群众信服,竞聘也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竞聘中,也很容易出现一些其他的不规范现象,如:某企业竞聘岗位为人力资源部部长,竞聘资格要求中明确规定,性别“女”,这种利用门槛将人才置之门外的手段也严重影响了竞聘的公平性和严肃性,此外,竞聘上岗过程中,评价委员会成员可能由于个人评价知识匮乏、评价技术不成熟、思想不端正、主观偏见等因素造成评价结果的误差,因此使得竞聘结果出现隐形不公平和虚假的现象,最终竞聘也只能是看上去很美,听起来很甜,做起来很难。

要保证竞聘上岗的公平性,除了要全部公开竞聘岗位的信息、竞聘方案、评审内容标准、评分等级、统一申请及评价表格,并广泛接受员工的反馈和意见外,竞聘上岗的制度化、规范化、定期化才是解决竞聘公平性问题的根本,企业要通过竞聘上岗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建立起一套“人——能力——岗位——薪酬——绩效——竞聘/培训”的动态机制,盘活企业的人力资源。

5、考虑不周制度不全

经过竞聘,胜出者走上领导岗位,这只意味着竞聘工作走完了第一步,而大量的、重要的工作则是在竞聘工作结束之后,就某种意义而言,做好后续工作的重要性甚至超过竞聘工作本身。完善的竞聘上岗配套制度,包括竞聘上岗实施完成后相应的新上任人员的薪酬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落聘人员调整制度等,有利于竞聘前后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对接,保证竞聘结果的切实执行,达到安抚民心、稳定企业经营发展的目的。

而现实中,国有企业的做法往往差强人意,由于竞聘之前考虑的不周全,造成配套制度的缺位或者不完善,企业曾经对所有竞聘者做出的薪酬方面的承诺无法得到兑现,或者新人仍然使用旧制度,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使得胜出者对企业的诚信感到怀疑,对工作的积极性降低,同时这种负面情绪也会影响到其他员工的工作热情。

在国有企业竞聘过程中,不仅要对竞聘上岗制定方案,还要考虑落聘人员安置办法、上岗人员新的薪酬政策、考核政策等,并要最大范围的得到员工的认可和支持,只有系统性考虑了整盘棋,竞聘上岗才能玩得转。

6、无法胜任竞聘失效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货币金融学中的两个重要定义,由于现有竞聘方式的局限(如竞聘过程不够透明、竞聘形式重于内容、竞聘评委遴选不当、竞聘制度不够配套等),造成评委和竞聘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国有企业竞聘中也部分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一些具有良好的外在形象、善于展示自己、却并不具备实干精神和真实胆识的人往往在竞聘中胜出,而一些不善表达的实干家却连连败北,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就是竞聘中的“逆向选择”,它会诱发更多的应聘者舍弃真实绩效而去追求文凭、口才、虚假信息等外在表现,产生“道德风险”,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胜出者往往不能胜任自己争取到的岗位。

对于这种问题的解决办法,企业应该把好“人才进入”这道关,合理应用现代测评技术,提高选拔人才的效率和效果,使真正的有识之士能够脱颖而出,此外,还可以对上岗人员实行岗位动态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考核约束机制,通过绩效管理、任期制、淘汰制等方法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7、落聘人员安置不妥

对于国有企业竞聘上岗,如果是非竞聘岗位人员参加竞聘落选后,他可以回到原来的岗位继续工作,如果是在竞聘岗位工作的人员参加竞聘后落选,那么他就可能存在如何安置的问题。企业是否能够妥善处理好竞聘中的落聘人员,对于稳定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至关重要,对于保障企业活力和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许多竞聘上岗的实践来看,许多国有企业一竞了之,后续工作十分不完善,对落聘人员的安置尤为不妥,忽视了落聘人员的情绪感受及其个人发展情况。有的员工竞聘失败后被调至新的岗位,由于不能适应新岗位的要求,同时得不到相关的培训以及领导的关怀和支持,落聘人员很容易自暴自弃,安于现状,不仅严重影响了员工的自信心与个人职业发展,同时也让其他在职员工觉得“人走茶凉”,并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和想法,降低员工的忠诚度,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企业应该完善退出机制,这里的退出不仅仅指员工无法胜任岗位而提出辞职或者被辞退,还包括员工接受培训待岗、调岗、提前退休、内退、内部创业、买断身份、学习深造等,无论哪种退出方式,企业都一定要与落聘人员深入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其意愿和想法,尽量减少由于对落聘人员的安置不妥而给企业带来的负面效应。

竞聘上岗——解冻国企“干部能上不能下”、盘活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手段,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国企改革的助推器……当社会出现竞聘热,当竞聘上岗成为一种潮流时,我们可以做的就是静下心来,进行“冷”思考。

本文发布于:2022-10-16 10:52: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2949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竞聘书
下一篇:中国竞聘网
标签:竞聘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