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之绝唱:屈原

更新时间:2022-10-16 08:47:49 阅读: 评论:0

内容简介

《诗家之绝唱:屈原》是对屈原这样一位伟大诗人的一生进行科学的分析、归纳与总结,探索这位伟大的诗人的曲折人生道路,以及它独特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全书力求历史资料的真实,实事求是地对屈原一生在李治修身、爱国忧民、自我奋斗、诗歌的开拓创新等诸多方面作为一份针对的文化遗产重新进行整理、归纳、评价。

图书目录

第一章无悔的青春

1出身贵族

2吉利的出生星象

3年少苦读,博闻强志

4以水为镜,洁净心灵

5学习有道明君,培养爱国之情

6学以致用

7雄辩之才

8保卫家乡

9长大成人

第二章初露锋芒

1初入兰合宫

2取各家学说之长

3为君主培育贤才

4大胆陈述己见

5谋求平等的君臣关系

6联齐抗秦

7注重外交礼节

8会盟于楚,合纵伐秦

9倡导民贵君轻的统治政策

第三章变法与改革

1制定法律,严惩奸佞之臣

2改革弊政

3严守变法秘密

4为继续变法,苦谏怀王

5揭穿秦相张仪政治阴谋

6礼赞为国捐躯之英雄

7与齐缔结联盟之约

8劝怀王杀张仪

9直谏君主

第四章流放汉北

1反对联秦之举

2流放之旅

3高洁之心不改

4创作《九歌》

5为民祈求长寿

6礼赞少司命,宣扬仁爱精神

7谱写太阳颂歌

8祭祀河伯,祈祷水患消失

9歌颂美丽神话爱情

10拒绝出走他国

11劝阻怀王赴秦之武关会盟

12揭露奸佞小人里通外国,再遭流放

第五章放逐沅湘

1返朴归真,回归自然

2召唤怀王灵魂归故里

3感叹民生之艰难

4登舟而行,流放中的难与艰

5《离骚》,完美政治理想

6开启文化新天地

7从壁画艺术中汲取灵感

8探询真理

9愤而问天,创作《天问》

10劝谏君主积极抗秦

11国都失陷,悲愤哀郢

12山河破碎,自杀殉国

第六章屈原的精神

1袒露灵魂,真诚直率

2追求生命的真谛

3执著追求美政之理想

4具有强烈的悲剧意识

5孤独的精神超人

6圣贤意识

7反对不义战争

8倡导节俭治国

9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精神

10追根究底的史学探索精神

11卓越的宇宙探索精神

12宣扬人定胜天的思想

13美丽的艺术世界

14《楚辞》,盛赞楚文化的诗歌

15《离骚》,凸显浪漫主义风格

16艺术上的创新

17时代文化土壤的培育

18古朴简约见内蕴

第七章屈原作品的历史价值

1开创楚辞体诗歌,泽被后世

2对文学创作的巨大影响

3民族烙印的史诗

4展现戏曲创作天分

5可描绘的诗歌

6世界的影响力

序言

在中国漫长的文明史上,伟大人物实在太多,但像屈原这样产生深远影响并被人民所永远怀念,古今历史上屈指可数。屈原投江自杀的日子,人民定为端午节,并在这一天隆重纪念屈原,两千多年来习俗不变,这表明了屈原在人民心目中的独一无二的地位。因此,把屈原列入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最伟大的文化人物之列,亦是当之无愧的。

屈原,名平,楚之王姓贵族。屈原之所以能成就与日月齐辉的伟大业绩,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屈原具有历史眼光,他抓准了时代机遇。春秋战国时代迫切需要文学巨人产生,需要开创文学艺术在社会上与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力,这必须要有足够重量级的文化巨人来承担。也就是说,在屈原那个时代,出现像屈原这样的文学巨人绝非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而屈原正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在《诗经u003e被“淹没”几百年后,重振诗风,使诗魂重新飘荡在华夏大地上,并延续两千余年而不朽。如果说韩愈是“文起八代之衰”,那么,屈原则是“文起百代之首”,为百代文章之宗祖也。即便是李白、杜甫这些历史上一流的伟大诗人,其历史地位也远远不能与屈原相比的。

春秋战国时代,文学的繁荣成为必然。因为在当时,口头诗歌已经成为人民所喜爱的艺术主流,渐次取代了神话传说、壁画等艺术形成的地位。口头诗歌在民间广泛流传。这些诗歌虽然不高雅,但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与精神的慰藉。如在祭祀、集会等场合就是以诗歌的说唱来表达情感和目的。不但口头诗歌兴盛起来,而且由于封建制度渐次开始在各诸侯国中建立起来,也要求新的文化繁荣,以j中击旧的奴隶制度下的死寂,新的文化迎合了进步历史与政治的需要。另外,由于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社会生产力得到大规模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某种改善,较之野蛮的奴隶社会和原始社会,封建制度这一新型生产关系的建立极大地解放了人的情感,人们更加重视内心情感的抒发,而不再含蓄地将这种情感以壁画、神话等方式作抽象表达。同时,战国时代战乱频繁,人民生活苦难重重,迫切需要能抒发内心的苦难,已经非壁画、神话等所能承载,能够生动、真实、自由地表达人民内心感受的诗歌,其繁荣就成为必然。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诗歌走向繁荣。所以无论从历史需要、人民需要还是文学自身发展的趋势来看,屈原进行诗歌运动,都是符合历史文化的发展潮流的。也正因为符合历史文化的发展潮流,屈原才能获得空前的成功。

屈原文学成就斐然。他在诗歌上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传统。如果说《诗经》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那么《楚辞》则开浪漫主义的先河。屈原继承楚文化的优点,在艺术上积极创新,他开创的楚辞体和风骚并称的诗歌传统,突破了《诗经》四言式的形式,运用长诗的表达优势,广泛运用赋比兴等表现手法,又运用神话、幻想与现实交织等表现手段,使诗歌显得雄浑、博大而神奇,扩展了诗歌的题材,表达了丰富的思想内涵。而且诗歌有完美动人的艺术形象和美的艺术氛围,构成强大的艺术吸引力,把一个神奇而美丽的艺术世界带入了人们的生活,开创了一条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对后世的文学、戏曲、绘画等艺术门类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屈原不但在文学上获得了巨大成功,而且在政治追求、人生理想及人格魅力上都堪为万世楷模。

在政治追求上,诗人屈原的一生中,自由与仁政是他的终生追求,是他永远不变的目标,屈原在这种追求中寄托了一生的所有梦想,也是他一生悲剧的根源。

“文以载道”。屈原在诗歌中还积极揭露楚国君臣政治的昏庸,并表达其自由与“美政”的政治理想。屈原在被放逐的途中因忧愤幽思而作《离骚》《天问》《九歌》等诗,这几首或气势宏伟、波澜起伏,或情真意切、缠绵悱恻的抒情诗中,屈原对楚怀王的昏聩多变、善恶忠奸不分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对旧贵族们的嫉贤妒能、结党营私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对历史的兴衰更替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对个人的不幸遭遇进行了详细述说,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仁政的追求。因为有在政治上不得实现其目的的深刻体验,所以才有在幻想中对自由与仁政更加执著的追求。正所谓苦难越深,追求也就越强。“虽九死其犹未悔”,就是屈原对自由与仁政的追求执著精神的表白。

屈原对自由与仁政的追求,主要表现在积极推行变法上。但屈原的变法主张不同于商鞅变法。商鞅推行战争从来就不讲仁义,没有什么正义之战与非正义之战的观念。在弱肉强食的年代里,他认为天下就是霸道的天下。屈原与商鞅虽然同是改革家,但屈原像后世那些儒家学者一样,竭力倡导战争的正义性,反对不义之战。竭力倡导仁德,他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因此,屈原的变法强调的是正义与道德,道德压倒强权,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天下必将统一于仁义至上的王道。于是在变法中,限制旧贵族集团的利益,与民休养生息,就是屈原推行的“美政”。

屈原的理想中还特别强调了发现与培育贤才的重要性。屈原在《离骚》中说:“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这里是借种植香草来比喻精心培育贤才。屈原曾经执掌楚国公卿贵族子弟的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他深感人才是立国之本,强国之策,又看到了战国时代思想家辈出,辩士如云,政治家从谏如流,群英璀璨,贤臣明君风云际会,导演了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英雄剧。而这其中关键是人才在历史舞台上发挥着作用。“合纵则楚王,横成则秦帝”。屈原从统一中国的高度出发,劝楚怀王培育人才,发现人才,积聚人才。屈原的思虑可谓高屋建瓴,意义深远。但屈原的这些“美政”主张都没有被楚怀王采纳。

尽管屈原在政治上屡受挫折,屈原的人生观仍是积极入世的。他有很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以国家危亡为己任,与危害国家的言行进行不懈的斗争。他在精神上的要求远胜过物质要求,他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以道德与历史功绩建立不朽的名声。正因如此,屈原终生都保持了耿介的品格,清廉的操守与独立的人格尊严,像橘树那样“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很少能有人像屈原那样保持内心的高洁直到最后仍然不放弃的。一个人在顺境中保持高洁品质并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在艰难困苦中仍然保持高洁,这需要有深厚的道德素养和强大的人格魅力。屈原不但在顺境中保持了自己的高洁品质,在遭受流放的逆境中更加如此,最后以死捍卫了这种品质。这样的持节守身,是只有圣贤一类的人才能做得到的。

屈原一生所经历的苦难可谓无穷尽矣。从政治的巅峰状态跌落下来,最终至流放的地步,从精神到肉体,都遭受了残酷的折磨和打击。这种一落千丈的巨大反差是常人难以承受的。但经历了一次次宦海沉浮的屈原,并没有逃避苦难,而是以一种浪漫的激情积极地面对,把坎坷化为悲愤的吟唱,化不幸为诗歌的琼浆。这种面对坎坷的激情为后世的许多人所效仿。

至于屈原的死,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屈原在危难关头以身殉国,为国家与民族树立了一个样板。一代又一代的人从屈原自杀殉国中感悟到了他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吸取到了宝贵的精神勇气,从而更加坚定地塑造了他们的灵魂,塑造了中国人民传统的爱国心理。岳飞、文天祥、谭嗣同等一代英杰都深受屈原的这种爱国精神的熏陶。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千古名句,两千多年来激励着无数中国知识分子在求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百折不挠,向着真理的目标迈进。屈原及其诗歌对历史上中国知识分子人格与精神的塑造,是独一无二的。屈原作为一座民族精神的丰碑,不但在文学上“衣被词人,非一代也”,而且在思想上更是如此。鲁迅先生在《摩罗诗力说u003e中说到,“于中国诗人中独取屈原”,认为他是过去时代少有的具有抗争精神的诗人。这一评价是最为公允的。

有缘如此,著写《诗家之绝唱·屈原传》一书,主要是希望对屈原这样一位伟大诗人的一生进行科学的分析、归纳与总结,探索这位伟大诗人的曲折人生道路,以及他独特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使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这位诗人,了解他的成就、个性与生平,了解属于他的那一个时代。写这部书,力求历史资料的真实,实事求是地对屈原一生在立志修身、爱国忧民、自我奋斗、诗歌的开拓创新等诸多方面作为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重新进行整理、归纳、评价,以给读者一些启迪。在著书的过程中,著者力求做到科学严谨,又通俗晓畅,雅俗共赏。这一标准或许有些高,但欣慰的是为此做了些力所能及的努力。

无 眠

2012年4月于北京

本文发布于:2022-10-16 08:47: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2940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无韵歌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