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鳄蜥,产于新几内亚及周边岛屿的动物

更新时间:2022-10-16 05:09:38 阅读: 评论:0

简介

红眼鳄蜥外形栖息环境潮湿森林区

适温摄氏16-27度

饲养红眼鳄蜥只需一尺半的缸子就足够饲养一对。布置1/3水区,2/3陆区,底材以无菌土混合树皮碎片最为合适,可以保持较高的湿度。太干燥的环境容易造成脱皮不顺。因为它们夜行的倾向,所以不需要特别的照明,冬天最好在缸角装置加温垫以保持适当的温度。鳄蜥脚爪尖锐善于爬树,因此缸盖要盖紧。红眼鳄蜥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们雌雄两性都能发出唧唧的叫声,音调尖细,雌性频率较雄性低沉.

红眼鳄蜥雄蜥体型略大于雌蜥,雄性后脚三个脚趾内侧都有一排细小的肉垫,雌性则无,另外在肚脐的位置雄性会有一片特大的方形鳞片。红眼鳄蜥生性温和,但是雄性会为争夺雌性而打斗,所以不要把两只雄蜥养在一起,两只雌性养在一起也不适合,所以最好成对或多对饲养。产卵期多数在秋天,雌蜥每次只产一颗蛋,约60天左右可以孵化。孵化温度最好不要超过摄氏29度,以27度最为理想。温度与性别没有关联。幼蜥在第三年就可以达到成熟阶段,只要注意湿度,红眼鳄蜥应该可以活至少十年以上。算是比较容易饲养与繁殖的蜥蜴类.

原生环境

原本人们对红眼鳄蜥这个物种可说是完全不了解,直到1994年T.gracilis和T.novaguineae这两个种类从印尼的Irian(位于新几内亚岛的西方)被引进之后,我们才对这个物种有初步的认识。关于红眼鳄蜥自然栖地的讯息仍十分的有限,我们只知道他们都是在高海拔的水边的潮湿区域被捕捉到的。

尺寸及外观特征

初生的红眼鳄蜥大约长2.5英寸(译者:约6.35cm)。到成体时,他们的平均体长约为8至10英寸(译者:约20.32~25.4cm)。红眼鳄蜥的幼体呈深棕黑色,背部中间有白色或是奶油色的细带。成体的红眼鳄蜥全身呈暗红棕色,在眼睛的周边则有着另人惊艳的橘环(译著:我之前被爬商骗了,爬商说有橘环的是公的,没橘环的是母的。只怪我没有先做好功课,结果买到两只母蜥)。有些人工繁殖的个体在脚趾及脸部分布着不同程度的金色斑纹。这些“金斑”在自然界中到底是受遗传还是饮食的影响仍不得而知。

抓取/上手

红眼鳄蜥如同大家对他温柔亲切的印象(译者:我不太了解”Tribbies”的意思,我猜可能是”Tribbles”的笔误。“Tribbles”是星舰影集中的一种毛球状的小生物,温和且无攻击性),鲜少企图咬人。不过,如果你限制他的行动,他还是可能会咬你一口。请温柔的对待他们,不要捏挤他们。你们必需记得,如果你们粗鲁的对待红眼鳄蜥,他们的尾巴可能会断掉。断掉的尾巴虽然还会再生,但他却不会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了。在你的蜥蜴习惯被你抓取之前,你最好只在笼子内抓他,不然你就要坐在地上抓他。受到惊吓的鳄蜥可能会从饲养者的手上跳下去,如果你正巧是站着抓他的话,从高处掉落可能会致命。幼体在受到惊吓时可能会装死,而且他们装死装的很像,很有说服力。在知道这点之前,我们曾经将一只活生生的鳄蜥丢到垃圾桶里!

饲养箱

几乎任何材质的容器都可以用来饲养红眼鳄蜥。一个十加仑(译者:约9.46公升)的水族箱就足够饲养一对红眼鳄蜥了。红眼鳄蜥需要偏高的湿度,在你选择容器时,请特别将这点考虑进去。请避免选择网孔多的容器,因为网孔过多会增加空气的流通,进而造成水份的散失。红眼鳄蜥虽然无法攀爬光滑的表面,但他们有着尖利的小爪,让他们能轻易的于树枝间攀爬。

底材/基质

红眼鳄蜥偏好高湿度的环境,因此我们建议使用白扁柏木屑(译者:原文为”cypressmulch”,这种底材在国外很常见,看起就像是有粗纤维的木屑,但国内我是没有看过有人在贩卖)来帮助增加整体的湿度。我们将我们的红眼鳄蜥养在28夸脱(译者:约118.16L)的橡胶容器中,并在容器内铺上2英寸(约5cm)的潮湿白扁柏木屑做为底材。我们已成功的在此环境下使红眼鳄蜥繁殖至第三代了。

食物

红眼鳄蜥能接受许多种类的小昆虫或是节肢动物作食物。刚出生的红眼鳄蜥可喂食2~3周大的蟋蟀或是蜡虫(wax-worm;译者:一种寄生在蜜蜂巢内,以花粉、蜂蜜及蜂蜡为食的蛾类幼虫,在国内应该可用面包虫来替代)来喂食。随着他们成长,提供他们较大的蟋蟀、蜡虫或是麦皮虫作食物。可偶尔以乳鼠喂食成体。在成长阶段,每周需提供两次沾有钙粉的食物以利他们骨骼的成长。而成体的红眼鳄蜥每周喂食一次钙粉及可。不过产卵的母体会消耗大量的钙质,所以必需每天喂食钙粉以补充钙质。

湿度及水源

可利用浅盘来提供红眼鳄蜥干净的水源。本种类需要较高的湿度,而他们也似乎很喜欢偶尔喷洒的雾状水气。如果把他们养在过于干燥的环境,他们大多会发生脱皮方面的问题。这个问题特别容易发生于趾头及背上的刺脊。在饲养箱内提供他们一个装有潮湿水苔的有盖塑胶容器(需在侧内开一个入口)可以帮助他们改善脱皮的问题。在趾部的皮如果没有脱除,久了之后会硬化,使得血液无法顺利地流到趾头,最后造成趾头的坏死。我们每个星期会给他们泡一个小时的温水浴(水约2.5cm高)。此时,可以顺便将未脱干净的表皮去除。如果红眼鳄蜥一直出现脱皮方面的问题,饲养者需考虑减低饲养容器的空气对流以增加整体湿度。

光照及加温

请在饲养容器的一端放置一加温垫(译者:台湾的夏天可能要提供冷气),以在箱内制造温差梯度。如此一来红眼鳄蜥可自由地在热点(约28℃)及冷区(约22℃)之间选择他们合适的温度。请在冷/热区域都设置可让他们躲藏的地方。这样,他们不论选择何种温度都能获得安全感。请避免让箱中的温度低于16℃。本种类不需要特别的照明。

繁殖

一般来说,公的红眼鳄蜥比母的体型稍大一些。此外公的个体在后脚的趾头上长有成列的小肉垫。在公的腹部另有一扩大的腹鳞(请假想他们有肚脐,就长在那个位置)(译者:母蜥的所有腹鳞都一样大)。请不要在同一个容器内饲养超过一只的公蜥,因为在周边有性成热母蜥的情况下,公蜥会打架。我们也曾经因将两只性成热的母蜥饲养在一起而发生问题,因此我们在同一容器内都只饲养一对红眼鳄蜥。我们已成功利用这个方法饲养鳄蜥五年了。虽然红眼鳄蜥没有明确的生殖期,但我们发现在晚秋时期是他们生殖的高峰。红眼鳄蜥一次产一颗卵,一般来说约五周生产一次,但时间间隔时有变异。孵化期约在42到83天之间(平均约为60天),而孵化时间的长短和温度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曾成功的在各种不同的温度下孵化出红眼鳄蜥,不过我们发现只要温度超过27℃就会失败。最适合的温度应该是在24℃上下,而日间温度的变化似乎对孵化没有显著地影响。我们推测可能存在着一种依湿度改变而启动的滞育机制,而这正是造成红眼鳄蜥孵化期不固定的原因。小鳄蜥的性别和孵化时期的温度没有关系。虽然本种类的寿命还不确定,不过我们最初所饲养的个体在五年后仍健康的活着,且持续的繁殖后代。而在美国达拉斯(Dallas)动物园所饲养的个体已存活超过十年了。红眼鳄蜥一般在第三年即可达到性成熟。

本文发布于:2022-10-16 05:09: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2927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红眼鳄蜥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