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学美其身,出自《荀子·劝学篇》的文章

更新时间:2022-10-15 23:16:10 阅读: 评论:0

原文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人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响矣。(《荀子·劝学篇》)

翻译

君子求学问,从耳朵进去,牢记在心,表现在行为,体现在举止:说话语意精微,举止文雅。都可以让人当做榜样。小人求学问,从耳朵进去,从口中出来,口耳之间不过四寸的间距罢了,怎么能使自己的七尺之躯具有良好的品德呢?

古时求学的人是为修养自己的品德,现在求学的人是为取悦于他人。君子求学问,是为了使自己具有美好的品德;小人求学问,是为了取悦于人,为了自己的面子。所以说别人没有问就告诉别人叫做心浮气躁,别人问了一个方面而回答了两个方面叫做唠叨烦杂。心气浮躁是不对的;唠叨烦杂是不对的;君子回答请问学业的人,如声音之回响,问一答一。

注译

君子之学美其身:身,自己

箸乎心:牢记在心。箸,通“著”,牢记。

布乎四体:表现在举止上。布,表现。四体,即四肢。这里指行为举止。乎,在……上

端而言:说话语意精微。端,通“喘”。

蠕而动:举止文雅。蠕,虫类爬行的样子。

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怎么能使自己的七尺之躯具有美好的品德呢?曷,何。美,作使动用法 使……有美好品德。

为人:这里指“为取悦他人”,与上文“为己”(为修养自己的品德)相对。

法则:榜样。

以为禽犊:以为,“以之为”的省略形式,把……当做。把它作为家禽、小牛。古代多用“禽犊”作为馈赠他人的礼物,这里比喻小人之学,不过是为取悦于人。

傲:指心气浮躁。

囋:指唠叨烦杂。

君子如响:君子回答请问学业的人,如声音之回响,问一答一。响,回响。

指要

本文阐述了荀子关于学习的观点。文章运用“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对比的方法,指出学习必须牢记于心,体现在行动举止上,修养自身的品德,一言一动都合乎道德标准,“可以为法则”。同时论及接待求教者的态度,应该“如撞钟”,如声音回响,对答有度。

本文发布于:2022-10-15 23:16: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2908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