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01,钱学森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钱学森故居,占地1.3亩,房子为木结构,主色调为老红色,是一个三进民居,由两个天井相连,还有一个后花园。故居属于杭州市文物保护点。
一楼正厅匾额上,“克勤克俭”四个大字,是钱家的家训。
二楼突出了“家”的温馨和亲切,钱学森的书房中,安静摆放的笔墨纸砚,更是有着“江南书香门第”的独特气韵。在陈列室中,有钱学森家1950年代在上海使用的木质碗柜,还有收藏的很多生活用品。砂锅、衣柜、皮箱……这些,都是钱学森生前用过的。
钱学森故居从解放路拐到马市街,走200米左右,看到浙医二院眼科中心的牌子,旁边就是方谷园,拐到方谷园再往东走100多米,就到了方谷园2号,钱学森故居所在地。
人物简介
钱学森钱学森,男,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并以《工程控制论》的出版为标志在学术成就上实质性地超越了科学巨匠冯·卡门,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一,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国务院、中央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学森1911年十二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1923年九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1929年九月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4年六月考取公费留学生,次年九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九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1938年七月至1955年八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在28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1950年,钱学森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钱学森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释放15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高级将领作为交换,钱学森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自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中央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任命他为委员。
1956年参加中国第一次5年科学规划的确定,钱学森与钱伟长、钱三强一起,被周恩来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在控制科学领域,1954年,钱学森发表《工程控制论》,引起了控制领域的轰动,并形成了控制科学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研究高潮。1957年,《工程控制论》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同年9月,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成立大会推举钱学森为第一届IFAC理事会常务理事。他也成为该组织第一届理事会中唯一的中国人。
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钱学森曾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协会主席。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在应用力学领域,钱学森在空气动力学及固体力学方面做了开拓性研究,揭示了可压缩边界层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并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1953年,钱学森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
在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领域,钱学森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在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领域,钱学森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1949年,他提出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1962年,他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在思维科学领域,钱学森在80年代初提出创建思维科学技术部门,认为思维科学是处理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科学,推动思维科学研究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他主张发展思维科学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工作结合起来,并将系统科学方法应用到思维科学的研究中,提出思维的系统观;此外,在人体科学、科学技术体系等方面,钱学森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钱学森于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等重要职务;他还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在钱学森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钱老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是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公交指南
钱学森故居地址:上城区马市街方谷园2号。
公交站点:马市街
停靠线路:30路、62路、401路、288(高峰线)
用时参考:1-3小时
门票具体详情请咨询景区
开放时间:09:00-16:30(1月1日-12月31日周一-周日)
钱学森故居钱学森故居是一个三进民居,由两个天井相连,还有一个后花园。房子为木结构,主色调为老红色,至今它的所有人一栏中登记的还是“钱学森”的名字。目前故居还在修缮中,属于杭州市文物保护点。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是杭州人,曾出任浙江省立第一中学(现杭州第四中学)校长。母亲章兰娟本是杭州富商之女,钱学森生于上海,但3岁以前一直生活在杭州。1929年,钱学森考入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每年寒暑假均在杭州度过,大学期间还因伤寒,回杭州养病一年。1935年,大学毕业时,他在杭州飞机制造厂实习过一段时间。1935年留学美国,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和夫人儿女冲破阻力从美国返回祖国,10月中旬一家4口从上海回到杭州带孩子寻根,游览西湖,但此后再未回过故乡。
10月31日,钱老在北京逝世。方谷园2号钱学森故居特向公众开放三天,在正门一间客厅设了一个小小的灵堂,接受公众悼念。厅内摆放着钱老的遗照,四周挂着记录他生平的图板和很多花圈、花篮。很多市民自发前来悼念。隔壁的小营公园内有钱学森的画像,刻着他的生平。在画像前,同样放满了寄托哀思的鲜花。
今天,是钱学森故居向外开放的最后一天。明天起将关闭继续修缮。待完工后再正式向公众开放。
2021年5月,钱学森故居入选成为浙江首批中国科协“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11月7日,钱学森故居“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在杭州挂牌。
本文发布于:2022-10-15 23:00: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2907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