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冯梦龙所著长篇历史小说

更新时间:2022-10-15 19:06:53 阅读: 评论:0

内容简介

连环画封面图册1《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结束(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历史,正是这样一个时代,所有的故事,都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展开的。其中叙写的事实,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秦汉前的一些史家为了某种原则立场,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评价,有时会隐而不言,把意思深藏在记述的文字中,没有一定见地的人,很难发觉,更谈不上理解了。这部书的通俗之处,正是将那暗礁一样的文字弄得水落石出,大家一看便心知眼明,种种是非善恶,忠好智愚,毕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这是作者编写此书的用意,也是他们对后人的贡献。

《东周列国志》与其他史书一样,以国家的兴亡成败为主题,致力探讨气运盛衰、人事成败之间转化变迁的连环画封面图册2因果关系。作者通过人物命运的沉浮,形象地告诉人们,能否注重道义,任用贤能是判断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最根本的依据。得民心者得天下。道义是对无意的阐发,天意就是民心。民心存,其政举,民心亡,其政息。这种人本主义的观点,是有进步意义的。

《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群星灿烂,千百年后,虽不乏其人,但这一时期的人和事,在历史上最突出,最典型,它几乎是后世是非成败的理论源头,更是后人行事为人的标准和榜样。小说通过丰富而生动的故事情节,赞扬了从善人流、赏罚严明、胸怀大度的王侯和忠贞、有勇有谋的将相,也赞扬了那些见义勇为、机智果敢的豪侠。与这些正面人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说也塑造了一些昏聩、残暴、荒淫无耻的帝王、诸侯等统治者,和贪婪、奸诈。阴险的佞臣小人。作者对他们揭露与鞭挞的态度自然而然地融入情节的进展之中。

作品目录

目录
第一回 周宣王闻谣轻杀 杜大夫化厉鸣冤 第二回 褒人赎罪献美女
第三回 第四回
第五回 宠虢公周郑交质助卫逆鲁宋兴兵第六回 卫
第七回 第八回 立新君华督行赂 败戎兵郑忽辞婚
第九回 齐侯送第十回 楚熊通僭号称王 郑祭足被胁立庶
第十一回 第十二回
第十三回 第十四回 卫侯朔抗王入国
第十五回 雍大夫计杀无知 第十六回 释槛囚鲍叔荐仲 战
第十七回 宋国纳赂诛长万 第十八回
第十九回 擒傅瑕厉公复国 杀子颓惠王反正第二十回
第二十一回 第二十二回 公子友两定鲁君 齐皇子独对委蛇
第二十三回 卫懿公好鹤亡国 齐桓公兴兵伐楚第二十四回 盟召陵礼款楚大夫会葵邱义戴周天子
第二十五回 智第二十六回 歌扊扅百里认妻 获陈宝穆公证梦
第二十七回 骊姬巧计杀第二十八回 里克两弑孤主 穆公一平晋乱
第二十九回 第三十回 秦晋大战
第三十一回 晋惠公怒杀第三十二回 晏蛾儿逾墙殉节 群公子大闹朝堂
第三十三回 宋公伐齐纳子昭 楚人伏兵劫盟主第三十四回
第三十五回 晋重耳周游列国 秦怀嬴重婚公子第三十六回 晋吕郤夜焚公宫
第三十七回 第三十八回
第三十九回 第四十回
第四十一回 连谷城子玉自杀 践土坛晋侯主盟第四十二回 周襄王河阳受觐 卫元咺公馆对狱
第四十三回 智宁俞假鸩复卫 老烛武缒城说秦第四十四回
第四十五回 第四十六回
第四十七回 弄玉吹箫双跨凤 赵盾背秦立灵公第四十八回 刺
第四十九回 公子鲍厚施买国 第五十回 东 门遂援立子倭
第五十一回 责第五十二回 公子宋尝鼋构逆
第五十三回 第五十四回
第五十五回 第五十六回 萧夫人登台笑客
第五十七回 娶第五十八回 说秦伯魏相迎医 报
第五十九回 宠第六十回
第六十一回 第六十二回 诸侯同心围
第六十三回 老祁奚力救羊舌 小范鞅智劫第六十四回 曲沃城
第六十五回 弑齐光崔庆专权 纳卫衎第六十六回 杀宁喜子鳟出奔 戳
第六十七回 第六十八回 贺傂祁师旷辨新声 散家财陈氏买齐国
第六十九回 楚灵王挟诈灭陈蔡 第七十回 杀三兄
第七十一回 晏平仲二桃杀三士楚平王娶媳逐世子第七十二回 棠公尚捐躯奔父难
第七十三回 第七十四回
第七十五回 第七十六回
第七十七回 泣秦庭第七十八回 会夹谷
第七十九回 归女乐黎弥阻孔子 栖会稽第八十回
第八十一回 第八十二回 杀子胥夫差争歃 纳
第八十三回 诛芈胜叶公定楚 灭夫差第八十四回 智伯决水灌晋阳
第八十五回 乐羊子怒餟中山羹第八十六回 吴起杀妻求将
第八十七回 说秦君第八十八回
第八十九回 马陵道万弩射庞涓 咸阳市五牛分第九十回
第九十一回 学让国燕哙召兵 伪献地张仪欺楚第九十二回 赛举鼎
第九十三回 赵主父饿死沙邱宫 第九十四回 冯谖弹铗客孟尝
第九十五回 说四国乐毅灭齐 驱火牛第九十六回
第九十七回 死范睢计逃秦国 假张禄廷辱魏使第九十八回 质平原秦王索
第九十九回 第一百回
第一百一回 秦王灭周迁九鼎 第一百二回 华阴道信陵败
第一百三回 李国舅争权除第一百四回
第一百五回 第一百六回
第一百七回 献地图荆轲闹秦庭 论兵法王翦代第一百八回 兼六国混一舆图 号始皇建立郡县

创作背景

早在元代就有一些有关“列国”故事的白话本,明代嘉靖、隆庆时期,余邵鱼撰辑了一部《列国志传》,明末冯梦龙依据史传对《列国志传》加以修改订正,润色加工,成为一百零八回的《新列国志》。清代乾隆年间,蔡元放对此书又作了修改,定名为《东周列国志》。

人物介绍

郑庄公,春秋国王之一。正是他以及由他主管的充当周朝辅佐的郑国,带头搞乱了封建秩序。按照周代旧制,诸侯去世,嫡子继立。但郑庄公之母宠爱次子叔段,让他分享郑国大权。郑庄公对付的办法是:故意纵容叔段,让他与母亲串通谋反,暗地里周密部署,粉碎了母、弟发动的政变。为了寻找囚母杀弟的借口,郑庄公的手段十分刻毒、狡诈。后来郑国政局稳定,势力渐强,郑庄公便不把周室放在眼内。而周平王为了安抚郑庄公,让王子作为人质,郑庄公也竟然收下,全不顾“君臣之义”。

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他任用管仲为相,充分展现出知人善任的组织能力以及宽容广阔的胸襟。管仲并不是他的亲信,当初与他为敌,还射了他一箭,险些要了他的命。老实说,这一箭之仇,齐桓公也曾耿耿于怀,但当听到鲍叔举荐,知道管仲是安邦治国的良材,便抛弃嫌隙,“亲自出郊迎之,与之同载入朝,百姓观者如堵,无不骇然”。任用管仲为相后,齐国大治。齐桓公也九合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他是一位善于团结人才、任用人才的霸主。他在获得政权以前,到处逃亡,势孤力弱。但是他能够把赵襄、狐偃等一批才智之士团结在一起。就是这一帮人与他同心合力,使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终登上晋侯的宝座。晋文公执政以后,首先整顿国内秩序,“使民知尊卑长幼之序,动亲上死长之心”。上下和睦,将士用命。然后打着“尊周室”的旗号,调动各方力量,于城濮一战,大败楚师。开创了“晋国天下莫强焉”的局面。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群星灿烂,千百年后,虽不乏其人,但这一时期的人和事,在历史上突出、典型,它几乎是后世是非成败的理论源头,更是后人行事为人的标准和榜样。小说通过丰富历 而生动的故事情节,赞扬了从善如流、赏罚严明、胸怀大度的王侯和忠贞、有史 勇有谋的将相,也赞扬了那些见义勇为、机智果敢的豪侠。东周列国志图书

艺术特色

小说的结构布局主次分明、繁简得当。虽然头绪纷繁,矛盾错综复杂,但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不仅整个历史时代的发展变化得到如实的反映,各诸侯国的发展、变化,各国之间的关系,都条分缕析,写得清清楚楚。小说的故事性很强,每个故事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全书的一部分。许多故事描述得引人入胜,如“卫懿公好鹤亡国”“西门豹乔送河伯妇”“伍子胥微服过昭关”等等。由于小说反映了五六百年的历史,不可能有贯串始终的人物形象,但在不少篇章里,人物形象描绘得还是相当生动的,如管夷吾的博学奇才、齐小白的王霸之度、鲍叔牙的苦心荐贤等等,又如重耳(晋文公)、伍子胥、介子推、孙膑、庞涓、廉颇、蔺相如、文种、范蠡等等,都写得个性分明。

该小说还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有齐桓公那样煊赫一时的霸主、周幽王那样昏庸残暴的国君、管仲那样富有谋略的政治家、孙武那样足智多谋的军事家、廉颇那样勇猛善战的武将、荆轲那样视死如归的义士、苏秦那样能言善辩的说客,也有易牙、竖刁那样阴险奸诈的小人。这些人物,既具有春秋战围时期的时代特征,在整个封建社会中又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作品影响

《东周列国志》取得了较高的思想成就和艺术成就,是除《三国演义》之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戏剧、影视等多种文体裁以此为素材进行创作,其人物故事等传播甚广。上海人美81绿版 东周列国故事(二)

作者简介

冯梦龙纪念馆掠影冯梦龙(1574一1646),字犹龙,又字公鱼、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他使用的其他笔名还更多。他出生于明后期万历二年。这时在世界的西方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与之遥相呼应,在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东方大国,也出现了许多离经叛道的思想家、艺术家。李卓吾、汤显祖、袁宏道等等一大批文人,以他们惊世骇俗的见解,鲜明的个性特色,卓绝的艺术成就,写下了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璀璨的篇章。在这一批文人中,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他卒于南明唐王隆武二年,也就是清顺治三年,终年七十三岁。在这一年的前后,有许多很有成就的文学家,如凌蒙初(1644),侯峒曾、黄淳耀、黄道周、吴应箕、夏允彝、祁彪佳、刘宗周(1645),阮大钺、王思任(1646),杨廷枢、陈子龙、夏完淳(1647)等等,在战乱中死去。一场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状态的中国式的文艺复兴在异族入侵的铁蹄下夭折了。

冯梦龙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籍长洲(今苏州)人,出身名门世家,冯氏兄弟三人被称为“吴下三冯”。其兄梦桂是画家,其弟梦熊是太学生,作品均已不传。冯梦龙自己的诗集今也不存,但值得庆幸的是由他编纂的三十种著作得以传世,为我国文化宝库留下了一批不朽的珍宝。其中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外,还有《新列国志》、《增补三遂平妖传》、《智囊》、《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情史》、《墨憨斋定本传奇》,以及许多解经、纪史、采风、修志的著作。

他一生有涉及面如此广,数量如此多的著作,这除了和他本人的志趣和才华有关外,也和他一生的经历密不可分。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与封建社会的许多读书人一样,把主要精力放在诵读经史以应科举上。他曾在《磷经指月》一书的《发凡》中回忆道:“不佞童年受经,逢人问道,四方之秘复,尽得疏观;廿载之苦心,亦多研悟。”他的忘年交王挺则说他:“上下数千年,澜翻廿一史。”然而他的科举道路却十分坎坷。直到崇祯三年(1630),他五十七岁时,才补为贡生,次年破例授丹徒训导,七年(1634)升任福建寿宁知县。四年以后回到家乡。在天下动荡的局势中,亲历了女真的蹂躏而郁郁去世。

本文发布于:2022-10-15 19:06: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2885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东周列国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