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汉语汉字

更新时间:2022-10-15 17:15:20 阅读: 评论:0

字源演变

“黄”,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像一个人,在胸前带着佩玉—璜,后来借为表示颜色名的“黄”,后来又在金文时代、楚系简帛时代、秦朝小篆时代、秦系简牍时代中发现,“黄”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系简牍时代演变而来。“黄”的字源演变图如下:黄字的字源演变黄字的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拼音词性释义英文例词例句
huáng形容词黄色yellow;sallow黄烘烘、黄干干黄,地之色也。——《
枯黄withered and yellow黄落、枯黄
美好fine黄黄、黄茂
动词垮掉,坏了事fall through
成熟ripen黄陇、黄稼
名词黄赤色的马yellow hor路车乘黄。——《诗·秦风·渭阳》
金印golden al怀银黄,垂三组。——《汉书·酷吏传·杨仆》
黄颜色的染料或颜料yellow dye
Yellow River治黄,黄泛区
黄帝的略称Huangdi,the Yellow Emperor
指色情的书刊、电影、录像等porn;pornography
古国名Huang state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
指酒wine黄公、黄流
指幼儿infant黄口孺子、黄口
指老人old man黄者、黄耄
粪便excrement and urine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
牛黄bezoar牛有黄在胆。——宋· 
yellow hound左牵黄,右擎苍。——宋· 苏轼《
热病fever古父老言五十年前,多患热黄。——唐· 
烟叶tobacco leaf;leaf tobacco茶黄互市,为制夷之要。——清·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黄”字头,请参考“黃”字。)

【唐韵】乎光切【集韵】【韵会】【正韵】胡光切,音皇。【说文】地之色也。【玉篇】中央色也。【易·坤卦】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文言】君子黄中通理。

又【史记·天官书】日月五星所行之道曰黄道。

又山名。【前汉·东方朔传】北至池阳,西至黄山。

又黄河。【尔雅·释水】河出崑崙虚,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黄。

又地名。【春秋·哀十四年】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注】陈留封丘县南有黄亭。

又国名。【左传·桓八年】楚子合诸侯于沉鹿,黄随不会。【注】黄国,今弋阳县。

又州名。古邾国,汉西陵县,隋黄州。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黄县属东莱郡,内黄属魏郡,外黄属留郡。【注】县有黄沟泽,故名。师古曰:惠公败宋师于黄,杜预以爲外黄县东有黄城,卽此地。

又中黄,天子内藏。【后汉·桓帝纪】建和元年,芝生于黄藏府。

又官名。【杜氏通典】乗黄令,晋官,主乗舆金根车。【又】晋以后,给事黄门侍郞,散骑常侍,俱属门下省,称曰黄散。

又老人曰黄髮。【礼·曲礼】君子式黄髮。【疏】人初老则髮白,太老则髮黄。【尔雅·释诂】黄髮齯齿鲐背耈老,寿也。【疏】寿考之通称。

又小儿曰黄口。【淮南子·汜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高诱注】黄口,幼也。【唐开元志】凡男女始生爲黄,四岁爲小,十六爲丁,六十爲老。每岁一造计帖,三年一造戸籍,卽今之黄册也。

又翠黄,飞黄,马名。【淮南子·览冥训】靑龙进驾,飞黄伏皁。【诗·鲁颂】有骊有黄。【注】黄騂曰黄。

又鵹黄,鸟名。【尔雅·释鸟仓庚注】卽鵹黄也。

又黄目,卣罍类。【礼·郊特牲】黄目,鬱气之上尊也。黄者,中也。目者,气之淸明者也。

又大黄,弩名。【太公·六韬】陷坚败强敌,用大黄连弩。【史记·李广传】以大黄射其裨将。

又大黄,地黄,硫黄,雄黄,雌黄,药名。

又流黄,綵也。【古诗】少妇织流黄。【广雅】作留黄。

又会稽竹簟供御,亦号流黄。【唐诗】珍簟冷流黄。

又【正字通】贴黄,卽古引黄。唐制,诏勑有更改,以纸贴黄,其表章略举事目,见于前封皮者,谓之引黄。后世卽以引黄爲贴黄,不用黄纸。

又仓黄,急遽失措貌。【风土记】大雪被南越,犬皆仓黄吠噬。

又【玉篇】马病色也。【尔雅·释诂】虺隤,黄病也。【注】皆人病之通名,而说者便以爲马病。【诗·周南】我马虺隤。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黄”字头,请参考“黃”字:)

地之色也。从田从炗,炗亦声。炗,古文光。凡黄之属皆从黄。古文黄。乎光切。

说文解字注

地之色也。玄者、幽远也。则爲天之色可知。易曰。夫玄黄者、天地之襍也。天玄而地黄。从田。土色黄。故从田。炗声。乎光切。十部。炗、古文光。见火部。凡黄之属皆从黄。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参考资料

书写演示

参考资料

书法欣赏

参考资料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字形韵书声调韵目字母声类开合等第清浊反切拟音
广韵全浊胡光切ɣuɑŋ
集韵全浊胡光切ɣuɑŋ
韵略胡光切
增韵胡光切
中原阳平江阳全清xuaŋ
中州平声江阳胡光切
参考资料

中古音系

时代声韵系统名称韵部声调声母韵母
ang
ang
阳唐wɑŋ
南北朝北魏后期北齐阳唐wɑŋ
南北朝齐梁陈阳唐wɑŋ
隋唐拟音/高本汉系统ɣwɑŋ
隋唐拟音/王力系统ɣuɑŋ
隋唐拟音/董同龢系统ɣuɑŋ
隋唐拟音/周法高系统ɣuɑn
隋唐拟音/李方桂系统ɣwâng
隋唐拟音/陈新雄系统ɣuɑŋ
参考资料

方言汇集

客家话[沙头角腔]wong2[东莞腔]wong2[陆丰腔]wong3粤语wong4潮州话ng5

本文发布于:2022-10-15 17:15: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2875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