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中国话剧表演史论》的一大特色是对中国话剧表演发展历史的总体把握和理解。作者探讨的是话剧表演,但不是泛论表演的一般规律,而是从中国话剧的实际出发,研究话剧表演迄今为止的每一个阶段的具体形态特色,然后从中归纳总结出一些带规律性的问题,深入进行思考。换言之,本书在结构上采用了以史为经、以论为纬相互交织的方法,历史与理论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既不作大量史料的堆积,又避免了空泛无谓的议论。这也显示了作者较为深厚扎实的史论功底。
序
绪论
第一章 中国早期话剧的表演观念与实践(1899—1917)
第一节 早期话剧的演剧实践
第二节 早期话剧演技特色与局限
第三节 早期话剧的表演理论
第二章 现代话剧表演观念的多元探索(1917—1935)
第一节 现代话剧表演观念的确立
第二节洪深的现实主义表演理论
第三节 余上沅、向培良的表演理论
第四节 演剧实践与演技风格
第三章 现实主义民族表演体系的初创(1935—1949)
第一节“中旅”的职业演剧及其表演风格
第二节 斯坦尼体系的引进与“建立现实主义的演出体系”
第三节 现实主义话剧表演艺术的成熟
第四节 向民族化迈进
第五节 关于话剧民族表演体系的理论建树
第四章话剧民族表演体系的构建(1949--1976)
第一节 学习斯坦尼体系对话剧表演艺术的影响
第二节 话剧表演艺术民族化的探讨
第三节“演员的矛盾”的讨论与话剧表演理论的成熟
第四节 民族现实主义表演体系的基本形成
余论 走向“新的现实主义”(1976年以来)
附录
一 胡导先生访谈录(一)
二 胡导先生访谈录(二)
三 话剧演剧史论文四篇
四 主要参考书目
五 主要参考期刊
六 主要参考报纸
后记
本文发布于:2022-10-15 12:36: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2849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