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美好的时光

更新时间:2022-10-15 12:31:04 阅读: 评论:0

简介

《美好的美好的时光》是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耶利内克的代表作。作品以辛辣尖刻的语言直面狭隘苟安的市民社会和生活,背景为战后五十年代的维也纳。书中的几个主角均为十七八岁的青年人,他们时常聚在一起清谈,无所事事地在街头闲逛,在黑暗的掩护下打劫行人,以此宣泄他们对社会的不满和内心的混乱。作品借助对他们人生遭遇的描述,揭示了经济起飞初期一派和平的假面背后的社会真相。

关于书名

《美好的美好的时光》取材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一起真实案例,用耶利内克自己的话说,她把这起有着真实原型的故事定格到50年代末,旨在表现那时初露端倪的政治恐怖主义的灾难。看不懂的书名,就有了一个很好懂的解读:在当初德国纳粹者眼里,毁灭被认为是“美好的”;在后来德国“红色旅”政治恐怖主义的眼里,毁灭依然被认为是“美好的”。当这血淋淋的毁灭揭示给人看的时候,再加上来自某些人心底那“美好的美好的”旁注,正为了警醒世人:绝非所有毁灭都是“美好的”。

读者评价

小说一下笔,就写三个学生和一个工人,在维也纳公园群殴并抢劫了一个路人。如果这叫犯罪,这罪是他们刻意犯下的。接下来的故事,就在这四个来自三个不同家庭的青年之间展开;外加一对夫妻,就是四个青年中一对孪生兄妹的父母。所有的故事,就是叫索菲的富家少女,被叫汉斯的工人和叫赖纳的学生追着,但最后索菲和汉斯玩了一场性游戏,赖纳失落了。性开放的安娜,也只充当着汉斯的性伙伴,她为自己成不了汉斯的女友而大哭一场。大资产阶级出身的索菲、有工人运动家传的汉斯、有纳粹背景的小市民家庭的赖纳和安娜,都成为学生组织的成员,崇尚着改造社会的暴力。作为串场戏的父母,则在龌龊、无聊、下流的施虐与受虐中,演绎着暴力与忍受。最后,没有任何理由的赖纳,在一个梦醒的早晨,用自配的钥匙,取出父亲藏着的手枪,打死了还在熟睡的妹妹、母亲,拿斧子砍死了父亲,再用尖刀将三具尸体捅得只能辨认出性别……这样一个始于毁灭,又终于毁灭的故事,耶利内克竟把它叫做《美好的美好的时光》,让一切望名生义的读者大呼“狂晕”!

耶利内克笔下的人物,几乎都是病态的;人物与人物的关系,几乎都是对立冲突的。用冲突着的病态的人,来表现性与政治这两大主题,很容易引发出毁灭的结局。即使是青年的成长史,也蜕变成悲惨的毁灭史。让人不解的是,耶利内克眼中的毁灭,却竟然是“美好的”。1946年出生于奥地利的耶利内克,虽未曾罹难于战乱,但犹太血统的家庭影响,使她对法西斯倾向有一种抗争的本能。正是这样的情结,使她的《美好的美好的时光》,在一定意义上成了一部政治小说。她让一个有着纳粹遗习的父亲,带出一个毁灭全家的孽子,固然体现着她的政治意图;她让一群醉心于“红色旅”的青年,干着毁灭生活、毁灭未来的勾当,体现的更是她所理解的政治。

媒体评价

“令人赞叹的是,耶利内克用如此丰富的细节凸显小市民社会的种种行为方式,精确地将其镶嵌在奥地利经济腾飞的时代背景中。”——德国《法兰克福汇报》

“有关五十年代,人们还没有读过比这更尖刻的文字。”——德国《世界报》

作者简介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是奥地利最重要的现代作家之一,1946年生于奥地利,在名城维也纳长大,并在一所著名的音乐学校求学。她被认为是那个年代奥地利文学创作的领路人,并因在德文创作方面的贡献而获得了海涅希博尔奖。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的作品在中国不多见,喜爱戏剧的人应该知道这位女作家的针对奥地利最新政治纷争的三部戏剧作品:《沉默》、《死亡和姑娘II》以及《告别》。《告别》是一部关于政治家的作品,采取了独白的形式演出。

本文发布于:2022-10-15 12:31: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2848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