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号卫星,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更新时间:2022-10-15 10:36:41 阅读: 评论:0

建设目标

北斗三号卫星“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其建设目标是为中国及周边地区的我军民用户提供陆、海、空导航定位服务,促进卫星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功能的应用,为航天用户提供定位和轨道测定手段,满足武器制导的需要,满足导航定位信息交换的需要。

北斗卫星

北斗三号2010年01月17日凌晨0时12分,中国成功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中国官方同时宣布:北斗卫星被正确送入轨道,此举将加快北斗系统的组网进程,一年内将陆续将发射10颗以上的北斗卫星,并在2020年之前完成全球北斗系统的组网,大概需要三十多颗卫星。为民用用户免费提供10米精度的定位服务、0.2米/秒的测速服务、误差不超过10纳秒的时间服务,并且将为付费用户提供更高精度等级的服务。这也揭示,中国力量在和谐世界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考虑到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及欧盟方面决策和预算编制效率的低下,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能会先于“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运行。而且,中国“北斗”的精度或许能够与美国NASA相媲美,而“伽利略”则很难达到这一水平。

发展沿革

我国“一箭双星”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卫星2009年,北斗三号工程正式启动建设。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曾表示,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的首次发射,将稳步推动北斗三号系统建设,加快北斗系统尽早服务全球,造福全人类。

据介绍,与北斗二号相比,北斗三号卫星将增加性能更优、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性更好的信号B1C;按照国际标准提供星基增强服务(SBAS)及搜索救援服务(SAR)。同时,还将采用更高性能的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铷原子钟天稳定度为E-14量级,氢原子钟天稳定度为E-15量级。

“新技术使北斗三号的性能得到大幅提升,空间信号精度(SIS)优于0.5m。”杨长风说,北斗三号的定位精度将达到2.5-5米的水平,并在保留短报文功能的前提下提升相关性能。

杨长风还表示,新时代北斗发展蓝图是构建国家综合PNT体系建设,就是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核心,建成天地一体、覆盖无缝、安全可信、高效便捷的国家综合PNT体系,显著提升国家时空信息服务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需求,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未来,通过一箭双星或者多星的模式发射北斗三号卫星将是常态。”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副总设计师叶成敏说。

用于发射的长征三号乙属于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现役发射次数最多的高轨中型运载火箭,自1994年首飞成功到当前共完成了81次发射。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人力资源部主任林玉南表示:“截至当前,所有的北斗卫星均从这里飞向太空,成功率达到100%。”

组建于1970年12月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发射卫星最多的航天发射场,发射活动已突破百次。

这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分别研制。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53次飞行。

2017年11月5日19时4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这是北斗三号卫星的首次发射,也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实施的首次航天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步入全球组网新时代。根据计划,2018年年底前后将发射18颗北斗三号卫星,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到2020年左右,完成30多颗组网卫星发射,实现全球服务能力。

2018年1月12日7时18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26、27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工程第三、四颗组网卫星

2018年2月12日13时0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28、29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中国北斗三号工程第五、六颗组网卫星。

2018年3月30日1时56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30、31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中国北斗三号第七、八颗组网卫星。

2018年7月29日9时48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33、34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8年25日7时52分 成功发射2018年8月25日7时52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35、36颗北斗导航卫星,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也是我国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第11、12颗组网卫星。

2018年9月19日22时0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37、38颗北斗导航卫星,两颗卫星均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13、14颗组网卫星。

2018年10月15日1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39、40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15、16颗组网卫星。

2018年11月1日23时5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17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这颗卫星属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第41颗北斗导航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2018年11月19日2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18、19颗组网卫星。至此,我国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基本系统空间星座部署任务圆满完成。后续,将开展系统联调和性能指标评估,计划2018年底前开通运行,并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这标志着中国北斗从区域走向全球迈出了“关键一步”。

2018年12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在北京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已完成建设,于当日开始提供全球服务。

2019年4月20日深夜,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北斗三号系统的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卫星进入工作轨道并进行一系列在轨测试后,将与此前发射的18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和1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进行组网。

2019年6月25日2时0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这颗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21颗组网卫星、第2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07次飞行。

2019年9月23日5时1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配套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47、48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均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在建的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的组网卫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12次飞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2019年11月5日01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三号系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

2019年11月23日8时5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配套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50、51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9年12月16日,通过2019年实施的7箭10星高密度发射,北斗三号系统完成了由24颗中圆轨道卫星组成的核心星座的部署。北斗三号进入收官决胜的关键阶段。

2019年12月27日,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满一周年。通过提升系统智能运维能力,确保北斗三号系统连续稳定运行,服务精度、可用性、连续性等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预期要求,水平和高程定位精度实测均优于5米。与此同时,初步形成星基增强、精密定位、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服务能力,已提供地基增强完全服务能力,构成了集多种服务能力于一体的北斗特色应用服务体系。

2020年3月,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的北斗三号GEO-2卫星(即第29颗北斗三号卫星、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已成功进入预定工作轨道,此前卫星天线已经成功展开,星上有效载荷开通,卫星工作正常。后续,该卫星将经过全面测试和评估,随后接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导航服务。

2020年4月4日,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也即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如期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这标志着北斗全球星座组网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2020年6月14日,按照发射技术流程,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已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完成技术区测试、推进剂加注和发射前状态设置,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也已完成加注前的全部测试工作,功能、性能满足任务要求,即将开展常规推进剂、低温推进剂加注,将于近日择机发射。

2020年6月15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消息,中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窗口定为6月16日10时11分至10时50分,瞄准窗口前沿实施发射。

2020年6月16日,发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临射前测试过程中,发现产品技术问题,发射任务推迟,发射时间待定。

2020年6月22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透露,6月16日推迟执行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任务相关技术问题已排除,任务重新启动,拟于6月23日择机执行。

2020年6月23日,中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任务推迟后,重新发射的窗口确定为6月23日9时43分。

北京时间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

2020年6月30日,北斗“收官之星”成功定点,所有30颗北斗三号卫星也已全部转入长期管理模式,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组网完成又迈出重要一步。

2020年7月1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顺利进入长期运行管理模式,至此,30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全部进入长管模式,中国北斗朝着完整服务全球的目标迈出关键一步。

2020年7月29日“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布消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5颗卫星(北斗三号系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已完成在轨测试、入网评估等工作,于近日正式入网,使用测距码编号61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7月31日上午10时30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2020年8月3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等介绍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冉承其在发布会上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前半年完成全球星座部署,开通全系统服务。冉承其介绍,400多家单位、30余万科技人员集智攻关,攻克星间链路、高精度原子钟等16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500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实现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

发射日期卫星编号卫星轨道类型
2000.10.31第1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GEO
2000.12.21第2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GEO
2003.5.25第3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GEO
2007.2.3第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GEO
2007.4.14第1颗北斗导航卫星MEO
2009.4.15第2颗北斗导航卫星GEO
2010.1.17第3颗北斗导航卫星GEO
2010.6.2第4颗北斗导航卫星GEO
2010.8.1第5颗北斗导航卫星IGSO
2010.11.1第6颗北斗导航卫星GEO
2010.12.18第7颗北斗导航卫星IGSO
2011.4.10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IGSO
2011.7.27第9颗北斗导航卫星IGSO
2011.12.2第10颗北斗导航卫星IGSO
2012.2.25第11颗北斗导航卫星GEO
2012.4.30第12、13颗北斗导航卫星MEO
2012.9.19第14、15颗北斗导航卫星MEO
2012.10.25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GEO
2015.3.30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IGSO
2015.7.25第18、19颗北斗导航卫星MEO
2015.9.30第20颗北斗导航卫星IGSO
2016.2.1第21颗北斗导航卫星MEO
2016.3.30第22颗北斗导航卫星IGSO
2016.6.12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7年11月5日M1/M2第24、25颗北斗导航卫星MEO
2018年1月12日第26、27颗北斗导航卫星MEO
2018年2月12日第28、29颗北斗导航卫星MEO
2018年3月30日M7/M8第30、31颗北斗导航卫星MEO
2018.7.10第32颗北斗导航卫星IGSO
2018年7月29日M9/M10第33、34颗北斗导航卫星MEO
2018年8月25日M11/M12第35、36颗北斗导航卫星MEO
2018年9月19日M13/M14第37、38颗北斗导航卫星MEO
2018年10月15日M15/M16第39、40颗北斗导航卫星MEO
2018年11月1日G17第41颗北斗导航卫星GEO
2018年11月19日M18/M19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MEO
2019.4.20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IGSO
2019.5.17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GEO
2019.6.25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IGSO
2019.9.23第47、48颗北斗导航卫MEO
2019.11.5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IGSO
2019.11.23第50、51颗北斗导航卫星MEO
2019.12.16第52、53颗北斗导航卫星MEO
2020.3.9第54颗北斗导航下星GEO
2020.6.23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GEO

发展情况

北斗三号卫星北斗系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北斗系统空间段采用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高轨卫星更多,抗遮挡能力强,尤其低纬度地区性能特点更为明显。二是北斗系统提供多个频点的导航信号,能够通过多频信号组合使用等方式提高服务精度。三是北斗系统创新融合了导航与通信能力,具有实时导航、快速定位、精确授时、位置报告和短报文通信服务五大功能。

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销量已突破3000万片,高精度板卡和天线销量已占据国内市场30%和90%的市场份额,并输出到7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30余个,应用于智能手机和其他消费类产品的国产芯片或IP核数量接近2200万。

北斗提供全球服务以后,各行各业应用北斗的信心倍增,全面布局北斗产业。比如与交通运输、农林牧渔、电力能源等传统应用领域业务融合不断深化。同时,随着5G商用时代的到来,北斗正在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融合。新信号还催生了新产品,支持北斗三号新信号的22纳米工艺射频基带一体化导航定位芯片,体积更小、功耗更低、精度更高,已实现规模化应用。截止2019年12月27日,国产北斗基础产品已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基于北斗的土地确权、精准农业、数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等得到成功应用。

2020年10月,在京沈高铁朝阳枢纽至顺义段施工现场,来自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汉大学的工程技术人员,用一台北斗惯性组合导航铁路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俗称“北斗惯导小车”)对该路段双线合计49.6公里的有砟轨道进行了多回合精测任务。

2020年10月10日,“北斗惯导小车”在京沈高铁的成功应用,标志着自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后,首次工程化应用于高铁建设领域,直接服务于轨道精调,确保轨道的位置和平顺性严格达到设计标准,进而保障高速列车平稳运行。

2022年4月,中国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在全球范围定位精度实测优于4.4米,与美国GPS精度相当。

2022年7月30日消息,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进入大众应用阶段。

2022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正式开通,59颗卫星100%成功、最高精度1米。

发展战略

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2018年底,建成北斗三号基本系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2035年,建成以北斗为核心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2022年,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要紧紧抓住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和开通服务的重大机遇,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围绕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以推动北斗规模应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为目标,提高北斗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优化完善产业生态,推动北斗应用深度融入国民经济发展全局。

获得荣誉

2020年9月15日,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十项工博会大奖(CIIF)出炉,其中1项特别大奖由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所的“北斗三号中科院导航卫星”获得。

运行状态

经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实时测试表明,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测速、授时精度,以及服务的可用性、连续性等,均满足指标要求。

系统服务能力步入世界一流行列,特色服务得到全面部署。

系统应用正从区域走向全球。国产北斗基础产品已出口至120余个国家和地区。

大众消费应用成效显著。北斗正全面走向大众应用,服务百姓生活。

系统应用模式更加丰富。北斗高精度地基增强信息已进入智能手机,可实现米级定位。

目前,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国家综合PNT体系建设正在推动实施。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35年前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构建覆盖天空地海、基准统一、高精度、高安全、高智能、高弹性、高效益的时空信息服务基础设施。

本文发布于:2022-10-15 10:36: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2838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妮妮泡泡
下一篇:北斗用户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