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憩棠先生(1871~1953)是佛冈县高岗墩下村人。晚清贡生,古文功底较好,是一个温厚忠直,办事公正的绅士,也是一个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师。他大半生的精力都倾注在教育事业上。
何憩棠先生青年时代曾在英德县办学校主讲“六经”,后回家乡在墩下村对河的水背塅办学校,不少青年慕名来校就学,朱日初、朱锦斋、李演图等均是他的学生。本世纪20年代受当时佛冈二区(包括现在高岗镇、烟岭乡、迳头乡)八局的父老推荐,何老先生出任二区区长6年。在此六年中何老先生对排解当年迳头朱、郑两姓纠纷竭尽全力,最后使日趋尖锐的姓氏纠纷得到缓和,与此同时他还关心乡梓教育,亲自召开全区知识界会议,当时命题考录教师,其题目是:“对改进二区教育之我见”。按照考试成绩优劣安排任教,记得当时有个社会知青罗求锡年未弱冠,因成绩斐然而破格录为高岗小学校长。
我求学于何憩棠老先生是1937年。那年他到高台小学任教,我在高台小学读四年级。自此直至1940年我小学毕业。毕业后因家境贫穷,无钱升学,仍蒙何先生继续个别指导进修语文,至1941年上半年在何先生提掖下,使我受聘于高台小学任教。回忆与何老先生相处聆教,前后共有5个年头,综观何憩棠先生,确是一个悔人不倦的好教师。
何憩棠先生教学的特点,一是结合实际因材施教。他把许多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加以形象化,向学生讲得活灵活现,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让英雄人物的业绩和为人在学生头脑里扎根。例如讲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的故事,能突出讲述他们反抗异族侵略的大无畏精神,尤以岳飞大破金兵于朱仙镇的故事讲得特别传神,引导学生树立爱国爱民族的气节,接着结合当时抗日战斗形势激励大家抗日斗志。二是区别对象,因人施教。我读五年级那年(1938年)学校增办了语文专修班,有20多位青年从四面八方慕名来校求学。这些青年都是曾读过中学或已初中毕业的,何憩棠先生很重视对他们的教育,同时也不放松对小学原有5个班级的教育,为了帮助年龄稍大、功课进步快的部分五年级同学学些古文,每当专修班上古文课时,他便吸收这些五年级生旁听,使他们增加一些古文知识,另方面何憩棠老师对接受能力较差的一些同学也很注意谆谆教诲,耐心指导。三是身教言教并重,威和兼施。他援引韩愈的《进学解》教学生要“业精于勤”,而他自己直到古稀之年,还经常手不释卷,《古文观止》、《不惑集》、《中山丛书》等书常放案头;特别在操行方面,他严于律己,做到言行一致。何先生对绝大多数同学均采取温和教导方法,使同学们自觉进取,只有对个别严重违犯纪律而又屡教不改的人,才给予恰当处罚,由于何老先生的教学方法对头,因而效果都很好。
何憩棠先生在高台小学任校长期间,工作确实辛劳。就我所知,1937年高台小学办4个班,只有2个教员即何老先生和何道肯(他的侄子)而大部分主课都由憩棠先生担任。1938年高台小学增至5个班,外加1个专修班,仍是只有2个教员,而憩棠先生还是尽全力既办好专修班又不放松小学5个班的课程。这时何老先生简直忙得不可开交,除白天忙外,不少晚上和礼拜天还要戴起老花眼镜精心细致地批改作文。何老先生真像一头永远不知疲倦的老黄牛,在教育讲坛上坚持耕耘不止。
何憩棠老先生每年还要应邀替县内、外(包括佛冈二区、英德的鱼湾、白沙和新丰瑶田等地)送来的诗文、对联进行评点,不辞劳累地去应酬社会上委托他做的这些份外工作。
我记得他家门联这样写着:“为伦类中所当行之道,作天地间不可少之人!”这副对联也许就是何老先生的自我写照吧!
本文发布于:2022-10-15 05:26: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2812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