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衽”,初见于秦系简牍时代,形声字,本义是衣襟。后来又在《说文》中发现,“衽”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衽”的字源演变图如下:衽的字源演变图1衽的字源演变图2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文 | 例词 | 例句 |
rèn | 名词 | 衣襟 | front of a garment | 衽左、衽服 | 楚必敛衽而朝。——《汉书·张良传》 |
指床草席 | sleeping mat | 衽席、衽席之上 | 衽席床第。——《周礼·王府》 | ||
袖子 | sleeve | 文伯引衽攘捲而亲馈之。——《列女传》 | |||
下裳 | trours | 终岁御,衣衽不敝。——《周礼》。 | |||
古时连接棺盖与棺木的木楔,两头宽中间窄。汉代名为小腰,插入棺口两旁的坎中,使盖与棺身密合 | coffin wedge | 君盖用漆,三衽三束。——《仪礼·丧大记》 | |||
动词 | 睡卧 | lie | 衽金革 | 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汉· | |
整理衣襟 | put one’s clothes in order | 正冠则缨绝,衽襟则时见。——《 | |||
参考资料 |
【唐韵】【正韵】汝鸩切【集韵】如鸩切,音妊。【类篇】衣襟也。【扬子·方言】褛谓之衽。【释名】衽,襜也。在傍襜襜如也。【礼·玉藻】衽当旁。【注】衽,谓裳幅所交裂也。
又【礼·曲礼】请衽何趾。【注】衽,卧席也。【周礼·天官·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注】衽席,单席也。
又【礼·檀弓】棺束二衡三衽每束一。【疏】小要也。其形两头广,中央小也,旣不用钉棺,但先凿棺边及两头合际处作坎形,则以小要连之。今因汉时呼衽爲小要也。
又【屈原·离骚】跪敷衽以陈辞兮。【注】衽,衣前也。
又【博雅】衽、裀、袾、,裑也。
又【集韵】忍甚切,音稔。义同。
又【类篇】或作,通作袵。
衣䘳也。从衣壬声。如甚切。
说文解字注
(衽)衣䘳也。凡朝祭䘮服。衣与裳殊。深衣不殊。䘮服记曰。衽二尺有五寸。郑曰。衽所以掩裳际也。上正一尺。燕尾一尺五寸。凡用布三尺五寸。玉裁按。朝祭服同。玉藻注所谓或杀而下属衣。则垂而放之者也。玉藻。衽当旁。郑曰。谓裳幅所交裂也。江氏永曰。以布四幅正裁爲八幅。上下皆广一尺一寸。各边削幅一寸。得七尺二寸。旣足要中之数矣。下齐倍于要。又以布二幅斜裁爲四幅。狭头二寸在上。寛头二尺在下。各边削幅一寸。亦得七尺二寸。共得一丈四尺四寸。此四幅连属于裳之㒳旁。所谓衽当旁也。玉裁按。此注所谓或杀而上属裳。则缝之以合前后者也。此二者皆谓之衽。凡言衽者、皆谓裳之两旁。郑曰。凡衽者或杀而下。或杀而上。是以小要取名焉。小要者、䘮大记云君葢用漆三衽三束是也。假借爲衽席。衽席者、今人所谓褥也。语之转。从衣。壬声。如甚切。七部。
参考资料 |
参考资料 |
参考资料 |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调 | 声母 | 韵母 |
宋 | 侵 | jəm | |||
南北朝 | 北魏后期北齐 | 侵 | jəm | ||
南北朝 | 齐梁陈 | 侵 | jəm |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ȵʑ | i̯əm | ||
隋唐 | 拟音/王力系统 | ɽ | ǐěm | ||
隋唐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ȵ | jem | ||
隋唐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ȵ | iɪm | ||
隋唐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ńź | jəm | ||
隋唐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nʑ | ǐəm | ||
参考资料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ngim5[客英字典]ngim5[海陆腔]ngim6[梅县腔]jim5ngim5粤语jam5jam6
本文发布于:2022-10-15 04:42: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2810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