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传猷(1824-1900年)字晋微,号竹臞,今邹城市平阳寺镇邢村人。祖籍济宁,至猷时已迁居邹县四世。唐传猷年青时期,亦短时寄居济宁扁担街。
唐传猷幼年家境贫寒,其父母节衣缩食,供其读书。猷聪颖嗜学,酷爱诗赋,而且练就一手好书法。为维持学业,他不得不委身高门,趁闲暇之时,为人家书门匾、装点内室,取得一点报酬,接济生活。实在无法维持生计,便把写好的字拿到街上去卖。由于他的法书高雅脱俗,深得地方文人士绅的青睐,当时,济宁、邹县的名门望族大都悬挂有他的书贴。
咸丰十一年(1861年),捷拔萃科,考取贡生。翌年廷考高等,因成绩优异而仕事吏部,旋即升任主事,官居七品。光绪四年(1878年)受命至普陀峪(今河北遵化县马兰峪),为慈禧太后督修陵墓。以劳绩擢补吏部员外郎,加四品衔。
唐传猷嗜好诗文,精于楷书,在他任职吏部主事期间,他的书法艺术就已誉满京城,名震都下。他曾与当时的诸多名家切磋书法技艺,探讨书艺规律,这样,更使他早已成熟的书法技术得以精进,更加练达。光绪皇帝的父亲奕喧闻知唐传猷诗文书法俱佳,便将其请进醇王府作书办,为醇王府撰文牍,书笺帛,译草贴,篆镜铭,并负责处理信札,或代撰奏章。唐传猷在醇王府供职10余个春秋,直至年老退职。唐传猷供职的时间,正是醇王府兴盛时期,达官贵族,学士名流,无不以攀附醇王府第作为一种时尚。在这样的环境中,猷得以结交众多高官名流.皇亲贵胄、达官重臣,纷纷向他求书。由于求书者甚众,无法满足要求,以致于大学士宝鋆因屡索未能如愿,令他终生失望。
退职后,唐传猷被儿子唐承烈接到四川,颐养天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病逝,终年77岁。唐传猷以书艺诗文著称,是邹县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并著有《松鹤堂诗集记事》、《私淑杂著》两书付梓行世。其独生子唐承烈,字冕周,以政绩显达于川、陕,官至四品。
本文发布于:2022-10-15 04:38: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3/2810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