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四大文学体裁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它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
一、小说 1.小说的概念及分类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 和性格特征,从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中国小说渊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和“五 四”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根据篇幅的长短,小说分为长篇、短篇和中篇。 按照体例格式,可分为书信体小说、日记小说、章回体小说、系列小说等。 按照内容的不同,小说可分为言情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武侠小说、谴责小说、心理小 说等。 2.小说的三要素 情节、人物和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故事情节是小说的第一要素,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展现人物性格、行为、思想、感 情和心理状态的重要手段。 小说的情节,首先要完整,从故事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要求有完整的情节。其次要紧凑, 即做到简练而不冗繁、集中而不分散,主线鲜明,可有适当的跳跃却并不中断。第三要新颖, 即不落俗套,这样可以避免读者“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乏味感。为了使小说引人入胜,情 节应生动曲折;同时,小说运用细节描写,它是使情节丰富的重要手段。 小说在故事情节的展开中,应该通过对人物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的直接描写,再现活生生的 鲜明个性。塑造人物是小说的重要任务。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 的某些特征加以糅合熔铸而成的,因此,小说所刻画的人物,被称为“典型形象”或“典型性 格”。 环境是小说第三个要素。环境描写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物关系、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 物等方面。小说人物总是生活于特定环境,环境总是为特定人物服务的。环境和人物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首先,环境创造人物。环境不仅仅是人物生存的场所,还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动因。 其次,人物也创造了环境。人物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同时又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改造环境。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3.小说描写人物的手法 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4.小说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种类;按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如《红楼梦》)、中篇(如 《阿 Q 正传》)、短篇(如《最后一课》)及微型小说(如《鞋匠》)。
按小说内容可分为历史小说(如《三国演义》)、现代小说(如《阿 Q
正传》、科学幻想小说、 公安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
按作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如《三国演义》)日记体(如《狂人日记》)、书信体(如歌德《少年维 特之烦恼》)、自传体(如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按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如《促织》)、白话小说(如《药》)。
x0c5.小说的命名方式 小说的命题方式多种多样:①以主人公命题,如《孔乙己》;②以故事发生的地点命题,如《荷 花淀》;③以主要事件命题,如《灌园叟晚逢仙女》;④以贯穿全文的构成情节的细节命题,如 《药》;⑤以故事发生的时间或背景命题,如《夜》。
6.小说的发展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①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主要是先秦的“寓言”,如《精卫填 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合称为笔记小说。这一时期,我国的小说初 具规模。主要作品有张华的《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③唐代出现了唐代传奇。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著名传奇有蒋防的《霍 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
④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是“小 说史上一大变迁”,它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⑤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如《玉堂春落难 逢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⑥明、清出现了章回体小说。这一时期,我国的古代小说发展到了顶峰,产生了一批伟大不朽 的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等。
7.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 ①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
②情节曲折,故事完整。
③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
④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
二、散文 1.散文的概念 散文是泛指那些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注重于主观抒写的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 按传统的说法,散文是与韵文、骈文相区别的散体文章,也可以这样说,除了诗、词、曲、赋 以外,一切无韵无律的文章,诸如人物传记、回忆录、游记、寓言、神话及记事抒情一类文章, 均可列入散文范畴。这是广义的散文。狭义的散文,专指用凝练
、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写成 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2.散文的主要特点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形散”是指散文取材自由,不受时空限制,表达方式多种 多样。“神不散”是指散文的主题要明确集中。 (1)取材广泛多样,联想丰富奇巧,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 (2)篇幅短小精练,立意深远、集中,从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中来表现现实生活的本质。 (3)结构自由洒脱,形式多样纷繁;可根据内容需要,精心剪裁,散得开,收得拢。 (4)表现方法灵活,富于变化发展;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以夹叙夹议、
x0c状物写景、由景触情;它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完整的人物形象,也不要求展示矛盾发展 的全过程。
(5)语言朴素和谐、凝练优美、散文的语言是最有风格的语言,作者可用不同风格的语言来表现 自己的思想、经历、爱好、个性。
3.散文的分类 根据内容和表达方法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抒情、议论三类。叙事散文借叙述事件和描写 人物来表达思想情感;抒情散文或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慨叹山川人物,来激起 读者的爱憎;议论散文以指点人、事的是非曲直来表明作者的观点、立场和态度。 三、戏剧 1.戏剧的概念 戏剧是综合性舞台艺术,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建筑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 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戏剧文学是供舞台演出的脚本,又称剧本。 戏剧的基本特征,首先是人物故事场景要求高度集中,欧洲古典戏剧理论中的“三一律”原则 (剧情须围绕一件事展开,在一地一日内完成),充分体现了戏剧情节的高度集中的特点。 其次要有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因为它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表现丰富的社会生活,就需要抓住 生活事件中的主要矛盾斗争,加以典型化,形成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这样,才能紧紧吸引 观众。所以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的生命。 第三,要求语言口语化、个性化。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舞台说明是 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的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 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 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作用。
戏剧角色有生、旦、净、末、丑。形式有说、念、唱、打。元杂剧叫科、唱、白。人物还有红 脸、花脸、黑脸、白脸。
2.戏剧的种类 按结构及容量划分,有多幕剧、独幕剧、连续剧等; 按题材分,有现代剧、历史剧、神
话剧等: 按表演形式分,有戏曲、话剧、歌剧、舞剧、哑剧等; 按反映的冲突性质和感染作用分,有悲剧、喜剧、正剧等。 3.关于杂剧 杂剧,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一种形式,产生于金末元初,元代杂剧已形成了特定的体制,是我国 戏曲史上完整而成熟的戏剧艺术。 元杂剧,包括散曲和杂剧。
(1)散曲
元代兴起的一种新形式的韵文,是在金“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成长起来的。分小令、套数 二种。 小令是一支单调的曲,简短精练,在格律上不像词那样严格,常用以抒情写景,如:元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套数是由两支以上的曲子按照一定的规则联缀起来的组曲,又叫“散套”“套曲”。全套必须属
x0c于同一宫调。套数可用于叙述较完整的情节、事迹或夹议论,如元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 祖还乡》。
(2)杂剧 包括音乐、歌舞的综合艺术。分曲词、宾白、科迅三部分。 曲词由散曲中的套曲组成,供演员歌唱之用。每折由一人独唱,其他演员只有对白。科迅是动 作、表情。 结构:“四折一楔子”,“楔子”是说明或介绍人物,联系情节的。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 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元杂剧的角色:“末”“旦”等。
四、诗歌 1.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以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高度地集中反映现实生活、 抒发思想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抒情色彩、音韵之美、含蓄凝练即成为诗歌的三大基本特征。 诗歌有许多种类。从内容上分,主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从形式上分,有格律诗、自由诗和民 歌体等。
2.诗歌的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 角度来划分的。(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 “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 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 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 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 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 府和拟乐府。如《敕
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 “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 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 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 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 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 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 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但唐代及其以后的 诗人仍有写作古体诗的。
x0c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 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 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 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 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 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 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 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 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 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 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 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 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
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 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 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 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 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 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 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 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 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 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 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 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 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
x0c3.词 词是由诗歌演变而来的体裁。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在形 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最短的只有十几个字。如《十六字令》和,属于小令,最长的不过240字, 如《莺啼序》。一般认为58个字以内为“小令”, 如辛充疾的《清平乐·村居》(共46个字),59 字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 阕”(或“一片”)。词从片数来分有单调(不分片)、双调(分两片)、三叠(分三片,如《兰陵 王》)、四叠(分四片,如《莺啼序》)。 4.曲 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古典诗歌体裁,盛行于元代以后。又称为词余、乐府。 曲有散曲和剧曲之分。散曲只供清唱吟咏之用, 剧曲进入戏剧,成为唱词。曲有曲牌和宫调。曲牌
是一支曲子的谱式,规定了曲子的句数、字 数、平仄、押韵的格式,每一个曲牌都隶属于一个宫调,每个宫调都有若干个曲牌。 散曲的体制又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的基本形式是单支曲,每支小令只有一个曲牌,一韵 到底;套数(又名“套曲”)就是在同一宫调内,联接许多曲牌成为一组曲,来歌咏一个内容, 不仅可用于写景抒情,也可以叙述一个故事片断。如睢景臣的《般涉调.高祖还乡》 附:现代诗歌的分类 诗歌的分类也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基本的有以下几种: 1.叙事诗和抒情诗。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 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 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 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 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这类作品很多,不一一列举。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 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2.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1)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 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 “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 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 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年)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五 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 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第二部分:文言文常见的文体及其特点 文体,指文章的体裁、类别。文体划分的标准主要是从文章的语言形式、文章的内容、文章的 应用范围等三方面考虑的。就语言形式而言,古代文体可以分
为韵文、骈文、散文三个大类。
x0c韵文和骈文、散文的区别在于押韵不押韵,韵文是押韵的,如《诗经》、《楚辞》以及各个时代 的诗歌。另外,用于规戒的箴铭一类文章也押韵,属韵文,如刘禹锡的《陋室铭》。骈文和散文 是不押韵的,两者的区分是前者讲求平仄、对仗,在句式上一般都是四六对仗(所以骈文也叫 “四六”文),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就是骈文,散文没有这些规定。散文这个概念很广泛, 凡韵文、骈文以外的文章,都可以称之为散文。唐宋人把骈文叫做“时文”,把散文叫做“古文”。 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从文体而言,就是反对骈文而提倡散文。散文有广义、 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是指一般非韵文的作品,狭义的散文是指文学体裁的一种。我们讲古代 散文用的是广义散文这一概念。古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四类。下 面分别介绍这四类散文的特点。 1.史传文 史传文也叫历史散文。主要有三种。 (1) 编年体 这种体裁的历史散文的主要特点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相关的历史事件。编年体历史散文以《左 传》和《资治通鉴》影响最大。语文教材《殽之战》《赤壁之战》就是这种文体。 (2)纪传体 这种体裁的历史散文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纪传体的创始人是 司马 迁,他的《史记》就是以本纪、世家、列传为主要内容的。我们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都是这种 体裁。我们学过的《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海瑞传》都是这种体裁。上面说的 二十四史是官修的国史,还有私人写的人物传纪也属于这种体裁,例如我们学过的《左忠毅公 逸事》。 纪传体史传文对小说、故事等文学形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如六朝的志怪小说、唐宋传奇以及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深受《史记》的影响。语文教材中的《柳毅传》《促织》就是这种文学 作品。 (3)纪事本末体 这种体裁首创于南宋时期的袁枢。袁枢根据《资治通鉴》所提供的材料,写了一部《通鉴纪事 本末》,把1300多年的历史,归纳为230多个专题。它的特点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 集中在一起,如“三家分晋”、“秦并六国”、“高帝灭楚”、“匈奴和亲”等。 2.论说文 论说文是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它要求有明确的论点,有可信的论据,有严密的论证。政论、 文论、史论、学术论文等都属于论说文。 春秋战国时期,论说文已经发展到了相当完备的阶段。所谓“诸子百家”都属于论说文的范围。 当时的论说散文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语录,如《论语》、《孟子》主
要是记录孔子、孟子平常 的言论。这种论说文基本上没有完整的篇章结构,每篇的题目并不等于论题,与文章的内容没 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如《论语》第一篇“学而”即取第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中的“学 而”两个字,与全篇内容无关。另一种是论文集,如《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 氏春秋》等,我们学过这些集子里的文章,这些文章都有正式的题目,每一篇文章有明确的主 题,文章的结构、层次、开头结尾都很讲究。 从秦汉开始,论说文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单篇论文,体裁也趋向多样化。常见的有以 下几种: (1)论 “论”的议论方式以论证为主,这种体裁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体现这种体裁
x0c的特点。西汉初年贾谊的《过秦论》是较早出现的单篇论文。后来各代都有一些著名的“论”, 如南北朝范缜的《神灭论》、宋代苏洵的《六国论》等。 (2)说 “说”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是阐述某一事物、某一问题的义、理。如韩愈的《师说》是阐明师这 种职业的道理;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是阐明捕蛇者为什么要以捕蛇为业的道理。 “论”与“说”的界限很难分得那么清楚。一般的说,人物论、史论等庄重一些的内容,大都采 取“论”这种体裁;一些接近于文学散文的“说”,常常不采取论这种体裁,如周敦颐的《爱莲 说》,就不能改为《爱莲论》 (3)辩 “辩”是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驳证五个错误的论点或辩证某些事实。如韩愈的《讳 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都是这种文体的名篇。 (4)原 “原”是探源的意思。这种文体是针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 探讨,理论性比较强。韩愈的《原道》《原毁》、黄宗羲的《原君》《原臣》都是这种文体的名篇。 (5)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但好的寓言都应该富有哲理性。先秦诸子的哲学论文中已有大量的寓言, 如《庄子》中的“庖丁解牛”,《韩非子》中的“守株待兔”等。唐代柳宗元的《三戒》也是著 名的寓言。 (6)书信 书信按照应用范围的标准划分,可归于应用文。如果按文章的语言形式和内容来说,大多数书 信应归于议论文,书信在古代议论文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韩愈的《答李翊书》,王安石的《答 司马谏议书》就可以当作文论、政论来读。 (7)赠序 赠序是赠人以言,就应用范围而言是应用文,但就语言形式来说属议论文。我们学过的宋濂的 《送东阳马生序》就是很好的议论文。
(8)奏议 奏议从应用范围来说,可归应用文。但就内容来说,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20:22: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955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