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哲理
对现在中学生的作用
有哪些呢?
一.为人之道
有人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回到2500年前,从中
国孔子那里寻找智慧!那么《论语》中的哲理对现在的中学生的作用
1.“君子成人之美”等名言警句,有利于提升中学生高尚的人格
高尚的道德情操、诚信友爱的人格品德,不仅是中学生为人处事
的基本准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我们不仅要通过学习引导他
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注意勇于和善于吸收中
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之来潜移默化、陶冶中学生的高尚情操。在
《论语》中,孔子把道德、道义作为人生的基础,他从不同的角度,
诠释了志士仁人的崇高人格。“君子坦荡荡”、“君子成人之美”等
名言警句,经过长期的流传,已经成为凝练隽永、富有哲理的通俗成
语,这些成语,道出了志士仁人的宽广胸怀;“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人不知,而不愠。”阐明了志士仁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美德;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道出了志士仁人
刚柔并济的人格;“言必信,行必果。”说明志士仁人还应具备诚实
信用的品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道出了志士仁人
虚怀若谷的情怀;“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阐明了志士仁人的儒雅
风度。在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过程中,志士仁人的理想人
格锻炼了中华儿女的民族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要勇于和
善于借鉴其中的精华、博大精深的文化,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中
延续,在创新中发展。而志士仁人的高尚人格,对于净化中学生的灵
魂,具有不可代替的感召力量。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人际准则,有利于形成其乐融融的社会
氛围
和谐社会,应该是社会全体成员之间关系的融洽、协调,无根本
利害冲突,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友爱。《论语》中的许多警句值得
我们学习、借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教导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且不可随意把自己的
主观意志强加于别人,要尊重别人,爱护别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
人们之间亲密友爱的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环境过程中,要教
育我们的中学生大力倡导珍惜友谊、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发扬“四
海之内,皆兄弟”的博爱精神,广交天下朋友,努力为自身的发展营
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真可谓至理名言。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人们特别是中学生交友的格言。人
们内心和谐了,人际和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和谐社会就会到来。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义以为质”、“见利思义”、“见得思义”等人生格言,有利于形
成中学生淡泊名利的人格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中学生在价值观上出现了重功利、重金钱、
讲实惠、讲条件、对物质利益过分追求的倾向,出现了拜金主义价值观
、享乐主义价值观。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引导中学
生树立正确的利义观和富裕观。学习《论语》中那些紧扣人们心弦的
人生珍言,有助于净化中学生的精神生活。“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子承认,人人都有追求财富的欲望,但
是,如果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们,就不应该接受,主张“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告诫人们对富贵的追求应该是有条件的,有
节制的,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决不能损害道义、不择手段地去追求。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人在贫困之中,要保持尊严;人处富贵之
中,也要无骄于他人。肯定精神生活的价值高于物质生活的价值,道
德价值高于生命价值。这些人生格言,有助于净化中学生的精神境界,
提升他们淡泊名利的人格。
二.交友之道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由此可以看出朋友是多么重
要,看这一个人的朋友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怎么样。朋友就像镜子一
样,从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所以,交什么样的朋友对一个
人的一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中学生正是交友的重要阶段。孔夫子非常看
重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朋友的作用。孔子教育自己的学生要交好的朋
友,不要结交不好的朋友。《论语》中鼓励交什么样的朋友呢?很简
单,孔子说在这个世界上,交朋友有“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
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论语.述
而)
先说三种好朋友。所谓益者三友,就是友直、友谅、友多闻。
也就是第一,这个朋友为人要正值,要坦荡,要刚正不阿,要有一种
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这是一种好朋友。因为他的人格
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
豫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果决,这是一种好朋友。
第二种是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
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评,
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
第三种叫做友多闻。
在先秦那个时代,不像我们有电脑,有这么发达的资讯,有铺天盖地
的媒体,那个时候人要想广视听怎么办呢,最简单的一个办法,交个
好朋友,让你朋友所读的书,那些间接经验转化成你自己的直接经验
系统。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
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所以结交
一个多闻的朋友就像翻开一本辞典一样,我们总能从他人的经验里面
得到自己的一个借鉴系统。
同时,他说还有三种坏朋友,叫做“友便辟、友善柔、友便妄,
这三者损矣”。这是损者三友。
首先是友便辟,这种朋友指的是专门喜欢谄媚逢迎,溜须拍马的
人。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人,你的什么话,他都会说“太
精彩了”;你做的任何事情,他都会说“太棒了”。他从来不会对你说
个“不”字,反而会顺着你的思路、接着你的话茬,称赞你,夸奖你。
第二种叫友善柔。这种人是典型的“两面派”。他们当着你的面,
永远是和颜悦色,满面春风,恭维你,奉承你,就是孔子说的“巧言
令色”。但是,在背后呢,会传播谣言,恶意诽谤。
第三种叫友便佞。便佞,指的就是言过其实、夸夸其谈的人,就
是老百姓说的“光会耍嘴皮子”的人。这种人生就一副伶牙俐齿,没
有他不知道的事,没有他不懂得的道理,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气势
逼人,不由得人不相信。可实际上呢,除了一张好嘴,别的什么也没
有。
面对周围的人,我们要充分认识究竟谁是益友、谁是损友?才能
交到好朋友。用2500年前孔子的交友之道,在今天也一定能交到好
朋友。
三.为学之道
读一本好书,就像结交一位好友,对于中学生,有一位好友帮助,帮
助我们走向学习的光明之路,有益于我们一生的发展。《论语》就将
孔子对学习的思考娓娓道来,句句短小精悍却能指明真理。
《论语》告诉我们对学习应有何的态度:首先,学习的初衷是: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但同时要注意学习
的大方向,应该是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
所累。然后,在学习进行初期应该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
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学习必然要遇
到困难,在明白只要坚持就没有失败的道理之后,只要知难而进。最
后的tip:学习要通过交流,所以要有谦虚的心,不耻下问。
《论语》告诉我们对学习应用何方法:我们最常用的学习方法,孔子
也提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也就是repeat,深度记忆。但《论语》还告诉我们除了单纯的记忆
还要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
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再深点层次就是:
重视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论语》告诉我们对学习抱什么目的:四个字“学以致用”.如果只
学科学文化知识,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
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是不行的。由
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
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这四个字一针见血,如果我们从刚
开始学习就注意到这点,也不会有北大清华研究生找不到工作的状况
了!
正确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已经能让我们对学习有所把握了,面对死板
的教育制度,如果能改善自身的态度和方法也能不做制度的奴役。再
有个好的目标,时刻提醒我们,指引我们。在学习之路上怎么能不有
所收获呢!?
可见《论语》影响中学生的学习,是全面的深刻的,受用一生的。能
否造成好的影响,关键看我们自己的行动。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
行。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作为21
世纪的中学生,我们应充分理解论语中的精髓,运用论语中
的哲理让学生的生活更加美好。孔子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儒
家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深刻含蕴对2500年后的今天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不论是做人、交友、学习等方面,值得我们学
习的都很多。研读论语,好好做人。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19:17: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952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