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孔子语录》的原文和翻译。
1、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大学
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道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到达善的无上境界。)
二、孔子语录:所说的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正人
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所说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本身欺骗本身,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斑斓
的女子同样喜爱善良,如许才能说问心无愧,所以正人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三、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正人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财富可以润色衡宇,道德可以润色身体和精神,气度宽广可使身体和精神舒坦,所以正人
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懂得本身孩子的坏处,没有人懂得本身禾苗的富强。)
五、孔子语录:正人有诸已,尔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本身有善德,才能要求旁人行善。)
6、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
学》
(《诗经》说:“富强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
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式,叫做和。到达中和,天
地就各居本身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八、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不愿意旁人加给本身的,也不要加给旁人。)
九、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爱好进修靠近智慧,起劲行善靠近仁德,懂得耻辱就靠近勇敢。)
十、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任何工作,有筹办就能乐成,没筹办就会失败。)
11、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广泛地进修,详尽地探索追究,慎要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厚地执行。)
1二、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有生命的物质意外。天地之
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归纳综合,它自身诚一不贰,养育万物,不可揣测。天地的法
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长,长远。)
13、孔子语录:正人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正人之道,淡而不厌,
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正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昏暗无色而美德一天一天地显示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
色彩光鲜,但渐渐地消散了。正人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
彩,温文而又有条理,懂得远是从近开始的,懂得教化旁人从本身做起,懂得隐微的东西会
逐渐显露,如许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正人乎?——摘孔子《论语》
(如果学了然后,又注重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
来向本身讨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旁人没完解本身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恨地,
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正人吗?)
1五、孔子语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
孔子《论语》
(我天天都屡次对本身举行反省:为旁人服务是否不遗余力?与朋友往来是否以诚相待?对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温习?)
16、孔子语录: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
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爱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不遗余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往来能够
做到措辞讲信用。如许的人,虽说没有进修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7、孔子语录: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八、孔子语录:正人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摘孔子《论语》
(正人用膳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措辞要谨慎,并能靠近有道理的人,向他进修,以
纠正本身的错误错差,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九、孔子语录: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不担忧旁人没完解本身,担忧的是本身不克不及了解旁人。)
夜不停地流去。”)
54、孔子语录:吾未有好转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论语》
(我尚无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女色那样的人。)
5五、孔子语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半百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摘孔子《论语》
(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懂得他的将来不如咱们现在呢?但若一个人到了四十、半百
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56、孔子语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孔子《论语》
(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心志却不克不及被迫改变的。)
57、孔子语录:岁寒,然后知松柏然后彫也。——摘孔子《论语》
(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自力的品格。)
5八、孔子语录: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论语》
(连人都不克不及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5九、孔子语录:死生有命,繁华在天。正人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以内皆兄弟也。
——摘孔子《论语》
(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正人只要不遗余力而没有过失,对人
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以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60、孔子语录:正人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
(正人玉成旁人的功德,而不玉成旁人的罪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61、孔子语录: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论语》
(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6二、孔子语录: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正人名之必可言也,言之
必可行也。——摘孔子《论语》
(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工作便办不成;„„是以,正人给某种物
质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6三、孔子语录: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八方,不克不及专对;虽多,亦奚
以为?——摘孔子《论语》
(虽然记诵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克不及
自力地按照详细情况应对自如;如许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法呢?)
、孔子语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孔子《论语》
(只要身居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
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6五、孔子语录:正上下团结而差别,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论语》
(正人能够协调左右但其实不盲目跟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目跟从附和而不克不及和他上下
团结睦相处。)
66、孔子语录:正人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
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克不及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摘孔子《论语》
(正人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体式格局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
欢的;但他在佣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赢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
如果以不正当的手眼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佣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67、孔子语录: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一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摘孔子
《论语》
(在私人利益面前能够想到道义,碰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
有健忘一生的诺言,如许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6八、孔子语录:正人耻其言而过其行。——摘孔子《论语》
(正人以言论跨越行动为耻辱。)
6九、孔子语录:或谓:“以德报怨,奈何?”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摘孔子《论语》
(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旁人对本身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如许的话,你
将用什么来报答旁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70、孔子语录: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
“非也,予一以贯之。”——摘孔子《论语》
(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如许
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串起来的。”)
71、孔子语录: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
失言。——摘孔子《论语》
(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
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
7二、孔子语录:有杀身以成仁。——摘孔子《论语》
(能牺牲生命来玉成仁德。)
7三、孔子语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孔子《论语》
(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东西。)
74、孔子语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困苦患难。)
7五、孔子语录: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本身而少责备旁人,就不会招致旁人的怨恨了。)
76、孔子语录:正人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孔子《论语》
(正人一切靠本身,小人处处要求旁人。)
77、孔子语录: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摘孔子《论语》
(本身不愿干的,不好强迫接受给旁人。)
7八、孔子语录:小不忍,则乱大谋。——摘孔子《论语》
(不由得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害整个大事。)
7九、孔子语录: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摘孔子《论语》
(有了错误而不克不及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80、孔子语录: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摘孔子《论语》
(我曾经整天不用膳,整夜不困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好处处,还不如去进修。)
81、孔子语录:当仁,不让于师。——摘孔子《论语》
(面临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忍让。)
8二、孔子语录:有教无类。——摘孔子《论语》
(对人举行教育,无论他是哪一类。)
8三、孔子语录:道差别,不相为谋。——摘孔子《论语》
(主意差别,不相互商量工作。)
84、孔子语录: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孔子《论
语》
(没必要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没必要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
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8五、孔子语录: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摘孔子《论语》
(不该措辞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措辞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遮盖;不看旁
人的脸色便轻率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86、孔子语录:正人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丁壮也,血气方刚,戒
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摘孔子《论语》
(正人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尚无固定,极力防止贪恋女色;到了丁壮
时期,血气正旺盛,极力防止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衰弱,极力防止贪得无厌。)
87、孔子语录: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
民斯为下矣。——摘孔子《论语》
(生下来就懂得的人是上品,颠末进修才懂得的人是次一等,碰到困惑才进修的人是又次一
等,有了困惑而不进修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8八、孔子语录:正人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
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摘孔子《论语》
(正人有九种工作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
是否温文;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厚;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
要考虑是否讨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好处时下,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8九、孔子语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摘孔子《论语》
(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因为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90、孔子语录: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微不至矣。——
摘孔子《论语》
(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却。假若畏惧丢失却,
便什么坏事都会办事出来。)
91、孔子语录:唯女子与小报酬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摘孔子《论语》
(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持重;生分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9二、孔子语录: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摘孔子《论语》
(过去了的不再克不及挽救,将来的照旧可能补回。)
9三、孔子语录: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摘孔子《论语》
(天天懂得一些本身所不懂得的,每个月不健忘本身所已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进修了。)
94、孔子语录: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摘孔子《论语》
(广泛地进修,专心致志,诚心地讨教,多思考时下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9五、孔子语录:正人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摘孔子《论语》
(正人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持重威严,接触则温文可亲,听发言则严峻不苟。)
96、孔子语录: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论语》
(在重大气节操守上不克不及逾越边界,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97、孔子语录: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摘孔子《论语》
(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进修,进修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9八、孔子语录: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恪守道德而不克不及发扬光大,崇奉主意又不克不及果断不移,这种人有他不克不
及算有,没有他不克不及算无。)
9九、孔子语录: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正人不为也。——摘孔子《论语》
(即使是小小的武艺,也一定有值当一看的处所。但对于远大的事业生怕有所阻碍,所以正
人不去干这些。)
100、孔子语录: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正人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
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
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摘孔子《论语》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19:16: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952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