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醉花阴》赏析

更新时间:2022-11-16 16:59:33 阅读: 评论:0


2022年11月16日发
(作者:商务考察邀请函)

~ 裁 甓 

李清照《醉花阴》赏析 

◎马 凡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 

阳,玉枕沙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 

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1081—11 55)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她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 

个知识渊博的学者,为元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能写 

文填词。丈夫赵明诚乃徽宗宰相赵挺之之子,历任川郡行 

政长官,喜好金石学。两人结婚后,举案齐眉,感情甚 

笃,夫妻俩收集了大量极有价值的金石书画,共同从事学 

术研究工作。不料,靖康元年(1297),金兵南侵,汴京 

沦陷,徽、钦二帝被擒,政局动乱,他们被迫背井离乡, 

举家南渡,不久,赵明诚病死,李清照痛失爱夫,悲痛欲 

绝,再加上他们夫妻南渡所带过江的书画金石也在战乱中 

大部分丢失,使她精神备受摧残,使得李清照过着颠沛流 

离的生活,在孤凄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在经济条件优裕、文学氛围浓郁的家庭环境中 

长大,加上她勤奋好学,擅长诗、文、词兼书法、绘画、音 

乐,才高学博,堪称一代才女。李清照的诗文艺术作品大多 

遗失,现传《漱玉词》乃后人辑本,约有四十余首。尽管李 

清照的艺术专长颇多,相比之下,流传至今较多的还是她的 

词,且影响甚广,故而世人把李清照归于著名的词人。 

李清照的一生,不管是待字闺中还是流离失所,惟独 

不忘写诗填词。有意思的是,她写诗和填词分工明确:她评 

论古今,与时事政治相关的题材一般用诗来表现,而由个人 

的生活感受所引起的喜悦或哀愁大都用词来表达。填词成了 

她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一生中所经历的 

重大事件,她精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在她词作中几乎都有体 

现。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南渡前多写闺中欢情和思夫之 

恋,南渡后多写战争中的感时伤怀和悼亡忆旧。 

据考证,这首《醉花阴》是南渡之前的词作,当时赵 

明诚在外地做官,夫妻分居,李清照在家独守空房,适遇 

农历九月九重阳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李清照思夫 

心切,写下了这首《醉花阴》。 

言 

兰 

主 

要2012 03 

此词写离情兼写悲愁,题材与一般男性所代写的思妇 

词没有什么区别,但因是女词人,李清照以自己地道的少 

妇笔触写自己地道的少妇感情,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艺术创新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笔触凝重而幽细 

细读这首词,我们会发现这首词通篇运用了异中求 

同、同中求异和一横一纵、一来一往两种方法来组织文 

字。异中求同,实际是用层叠的方法突出同一感情的份 

量。这首词为了刻画自我形象,选择了三个时间段(昼、 

半夜、黄昏)四个空间点(厅堂、床上、东篱、帘内)进 

行自己的三个动作(坐、睡、喝酒赏花),突出的只是一 

点,无论何时何处,自己干什么都止不住对丈夫的刻骨思 

念。同中求异,实际就是细节描写,同是写自己的心理, 

“瑞脑销金兽”是从视觉上写,眼睛盯着香炉看着香慢慢 

地一点点地燃烧,说明她觉得没有丈夫在身边,生活太单 

调,日子太长,时间过得太慢;“半夜凉初透”是从触觉 

上写,晚上什么时候凉气透进屋都那么准确地知道,说明 

她一夜无眠,丈夫不在家,她倍觉孤单冷清;“有暗香盈 

袖”是从嗅觉上写,说明黄花尚且求人赏,而我三春好处 

也多么希望丈夫爱惜; “人比黄花瘦”则是从总体的感觉 

上写,一瞬间猛觉得自己的青春如黄花在凋谢。同是写自 

己的举止,“愁永昼”是写坐态,坐不安; “玉枕纱厨” 

写睡态,睡不宁; “人比黄花瘦”写全身形态,容颜憔悴 

瘦损。全面展开、细节描写是这首词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 

点,由于一首小词写了四个细节,这就从四面八方把自己 

思念丈夫的具体内容、具体形态、具体程度、具体结果全 

都写出来了,确实“曲折尽人意”,写得“幽细凄清”, 

充分表现了自己极其细微的感情和极其敏感的心理,异中 

求同、凝重悲深,同中求异、细微曲折,这极少见的典型 

的女性笔触,男性词人何能相比。 

二、愁情敏感而强烈 

这首小词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千古名句。 

相传李清照曾把这首词寄给赵明诚,赵明诚叹赏自愧不如, 

又务欲胜之,遂苦心作词五十首,杂以此词交友人陆德夫, 

潜隐于 “ 与民同乐 ,, 后的心灵之路的剖析 

◎庆俊生 

人们在探讨《醉翁亭记》一文的主旨时,往往根据 

欧阳修有矛盾,令人吃惊的事发生了,外甥女突然揭发欧 

文中大量关于“乐”的描写,如“山水之乐”、“宴酣之 阳修和她有不伦之情,并欺占她家财务。钱明逸还用张氏 

乐”、“游人之乐”、“禽鸟之乐”和“太守之乐”等而 的家财买了田地,写上了欧阳修的名号,制造伪证,罗织 

归结到“与民同乐”这四个字上,忽视了对文本后所潜隐 罪名,诋毁欧阳修。欧阳修辩解说: “她在我家还是个小 

的作者心路的剖析,从而忽视了一个直面磨难、刚强乐 孩子,我怎么会干这种事?”大内诗人、中书舍人钱勰 

观、昂扬不屈的主体形象。 

说: “你不是写过一首好词吗?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 

欧阳修至此已有两次贬官的经历。第一次是1033年,29 人为丝轻那忍折,莺怜枝嫩不胜吟,留取待春深。十四五 

岁的馆阁校勘的欧阳修因为痛恨左司谏高若讷对范仲淹的毁 闲抱琵琶,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何况到如 

谤,愤然写下了著名的《与高司谏书》,怒斥其为“君子之 今?’这就是证据。” 

贼”,讽刺他“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信末还挑战地的提 

欧阳修上表为自己辩白。仁宗皇帝亲自给欧阳修写 

父亲钱勰仍不依不饶,坚决弹劾欧阳修。宋仁宗无奈,在 

庆历五年(1045年)八月,一纸诏书,罢免了欧阳修的河 

出:“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不想高若 了手诏安抚,维护了欧阳修的名声。但中书舍人钱穆及其 

讷真的将这封信上奏朝廷,欧阳修被加上“显露朋党之迹” 

的罪名,贬为峡州夷陵令(今湖北宜昌)。 

1045年,范仲淹等人受到以夏竦为首的保守派的诬陷, 

阳修又站出来了,他因“慨言上书”,为范仲淹、为新法讨 

说法而触怒了当局者,被借故下狱,接着贬为滁州知州。 

次年,也就是1046年,年仅4O岁的欧阳修写下了天下闻名的 

《醉翁亭记》。这里的“故”牵涉到另一桩公案。 

据司马光《涑水纪闻》记载:欧阳修之妹嫁给张龟 

北都转运按察使的职位,将他贬到滁州当知州(今安徽滁 

为君王所弃导致理想受挫,为小人所谗又致名声受 

损,这双重的打击怎能不让人郁闷悲苦呢? 

根据心理学中的“应激”理论,当一个个体受到物 

理、心理或社会文化方面的刺激(强制)后,必然会产生 

被迫自请外任,被罢免相位,新法也随之被废止。这时,欧 县),时年39岁。 

定的心理反应,如焦虑、抑郁、不满、厌烦、愤怒、压 

正,不久守寡,两人无子,只有张龟正前妻所生一女。欧 抑、心理疲劳等反应。自然,刚刚贬官的欧阳修心情也会 

阳修怜悯她们,便把妹妹和外甥女接到自家。外甥女成人 

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有上述消极的反应,这可以从他 

后,嫁给了欧阳修的远房侄子欧阳晟。可这个外甥女竟与 的一些诗歌中得到应证。如《赠沈博士歌》中的“空岩悲 

家仆私通,被发现后送到了官府。当时开封府尹钱明逸和 风夜吹林,山溜白玉悬青岑”, “泉淙石乱到不平,指下 

陆德夫吟咏再三,说只有“莫道不消魂”三句绝佳。这三句 

处处不可胜言,人们有多种解说,我们认为其好处首先在于 

“帘、西风、人、黄花”占六个,而前三字中著一个 

“卷”,后三字中嵌一个“比”字,串珠成链,最后又用 

一它写的是一种瞬间的感觉,表现了一种少妇特有的敏感,寂 个“瘦”字,非常醒目,像一颗夜光珠,使九个字以此 

然不动,感而遂通,埋在心里的一腔心事,瞬间触发,心血 为光束,以人为中心,以花为陪衬,以风卷帘动为背景, 

来潮,心弦猛地一颤,反过来一瞬间泄露春光,暴露出心底 构成了一幅美丽高雅的图画。除此之外,整首小词是“用 

里的全部秘密。西风、黄花都是重阳节时的景物,西风吹卷 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语言像泉水叮咚响,非常好 

帘暮,露现出自己少妇的面容,自己本来心地憔悴而暂不自 

听。特别是最后九字中的押韵处, “风”字声音洪亮, 

知,西风拂面而猛然心惊,像满地黄花憔悴损一样,美好青 

春大概也在凋谢而无人珍惜。 

三、画面幽雅,音节响亮 

这首小词画面非常强,特别是最后九个字,名词 

“瘦”字声音细腻,先洪亮而收到瘦字,极细极小,顿挫 

响亮。 

(马凡陕西省神木县第四中学719300) 

2O12.03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16:59: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945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