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千帆《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的被理解和被误解》

更新时间:2022-11-15 21:47:32 阅读: 评论:0


2022年11月15日发
(作者:安全检查报告)

在古代传说中, 卞和泣玉和伯牙绝弦是非常激动人心的。它们一方面证明了识真之不易, 知音之难遇而另一方面, 则又表达了人类对真之被识, 音之被知的渴望, 以及其不被识不被知的痛苦的绝望。当一位诗人将其心灵活动转化为语言, 诉之于读者的时候, 他是多么希望被人理解啊但这种希望往往并不是都能够实现的, 或至少不都是立刻就能够实现的。有的人及其作品被淹没

了, 有的被忽视了, 被遗忘了, 而其中也有的是在长期被忽视之后, 又被发现了, 终于在读者不断深化的理解中, 获得他和它不朽的艺术生命和在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在文坛匕作家的穷通及作品的显晦不能排斥偶然性因素所起的作用, 这种作用,有的甚至具有决定性。但在一般情况下, 穷通显晦总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条件下发生的, 因而是可根据这些条件加以解释的。探索一下这种变化发展, 对于文学史实丰富复杂面貌形成过程的认识, 不无益处。本文准备以一篇唐诗为例, 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唐诗名篇之一。当代出版的选本很少有不选它的, 而分析评介它的文章, 也层见叠出。但是回顾这位诗人和这一杰作在明代以前的命运, 却是坎坷的。从唐到元, 他和它被冷落了好几百年。

锤嵘《诗品》卷中评鲍照云“ 磋其才秀人微, 故取湮当代。” 张若虚也正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平, 后人所知无多。① 他的著作,似乎在唐代就不曾编集成书, ② 现在流传下来的, 就只有见于《全唐诗》卷一百十七的两篇诗, 一篇极出色的《春江花月夜》它同时作为乐府被收入卷二十一的相和歌辞中。和另一篇极平常的《代答闺梦还》。张若虚既无专集, 则《春江花月夜》只有通过总集、选本或杂记、小说才能流传下来。但今存唐人选唐诗十种, 依其编选断限, 只丙挺章《国秀集》有将其诗选入之可能, 然而此集并无张作。又今传唐人杂记小说似亦未载张诗。据友人卞孝营教授所考,现存唐人选唐诗十种之外, 尚有已佚的唐人选唐诗十三种, ③ 此十三种, 宋时大抵还在,张诗或者即在其内, 因此得以由唐保存到宋。但宋代文献如《文苑英华》、《唐文粹》、《唐百家诗选》、《唐诗纪事》等书均未载张作。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春江花月夜》, 是《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所载。这一卷中, 收有清商曲辞昊声歌曲《春江花月夜》共五家七篇, 张作即在其中。这篇杰作虽然侥幸地因为它是一篇乐府而被凡乐府皆见收录的《乐府诗集》保存下来了, 但由宋到明代前期, 还是始终没有人承认它是一篇值得注意的作品, 更不用说承认它是一篇杰作了。

元人唐诗选本不多, 成

书于至正四年一三四四的杨士宏《唐音》是较好的和易得的。其书未录此诗。明初高株《唐诗品汇》九十卷, 抬遗十卷。虽在卷三十七, 七言古诗第十三卷中收有此诗, 但他另一选择较严的选本《唐诗正声》二十二卷, 则从删削, 可见在其心目中, 《春江花月夜》还不在“ 正声”之列。④但在这以后, 情况就有了改变。嘉靖时代十六世纪中叶, 李攀龙的《古今诗删》选有此诗⑤, 可以说是张若虚及其杰作在文坛的命运的转折点。接着, 万历三十四年一六六成书的减憋循《唐诗所》卷三, 万历四十三年一六一五成书的唐汝询《唐诗解》卷十一及万历四十五年一六一七成书的锤惺、谭元春《唐诗归》卷六选了它。崇祯三年一六三成书的周诞《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七言古诗, 盛唐卷二, 崇祯四年一六三一成书的曹学拴《石仓历代诗选》唐卷二十, 明末成书而具体年代不详的陆时雍《唐诗镜》九, 盛唐卷一及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一选了它。清初重要的唐诗选本, 也都选有此诗。如成书于康熙元年一六六二的徐增《而庵说唐诗》卷四, 成书于康熙五十二年一七一三的《御选唐诗》卷九, 成书于乾隆二十八年一七六三的沈德潜《重订唐诗别裁》卷五, 成书于乾隆六十年一七九五的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卷八等。其中几种, 还附有关于此诗的评论。自此以后, 就无需再列举了。再就诗话来加以考察, 则如胡仔《若溪渔隐丛话》前后集、魏庆之《诗人玉屑》、何文焕《历代诗话》所收由唐迄明之诗话二十余种, 郭绍虞《宋诗话辑佚》所收诗话三十余种, 均无一字及张若虚其人及此诗。诗话中最早提到他和它的, 似乎是成书于万历十八年一五九的胡应麟《诗蔽》。《春江花月夜》的由隐而之显, 是可以从这一历史阶段诗歌风会的变迁找到原因的。首先, 我们得把这篇诗和初唐四杰的关系明确一下。《旧唐书· 文苑传上》云“ 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 海内称为王、杨、卢、骆, 亦号四杰。”这一记载说明四杰是初唐代表着当时风会的、也被后人公认的一个流派。⑧他们的创作, 则不仅是诗, 也包括骄文, 而诗又兼各体。既然四杰并称是指一派, 那么即使其中某一位并无某体的作品, 谈及其对后人影响时, 也无妨笼统举列。如今传杨炯诗载在《全唐诗》卷五十的, 并无七古, 而后人论擅长七古之卢、骆两人对后世七古之影响, 每举四杰, 而不单指两人。明乎此, 我们就可以知道, 许多人认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属于初唐四杰一派, 是很自然的了。胡应麟《诗蔽》内篇卷三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流畅婉转, 出刘希夷《白头翁》上, 而世代不可考。

详其体制, 初唐无疑。这是依据诗的风格来判断其时代的。胡应麟所谓初唐, 即指四杰。故《诗蔽》同卷又云“ 王、杨诸子歌行, 韵则平仄互换, 句则三五错综, 而又加以开合, 传以神情, 宏以风藻, 七言之体, 至是大备。”又云“ 王、杨诸子? ?偏工流畅。” 又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卷八, 七古凡例云卢照邻《长安古意》, 骆宾王《帝京篇》,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何尝非一时杰作, 然奏十篇以上, 得不厌而思去乎非开、宝诸公, 岂识七言中有如许境界这段话既肯定了这些七言长篇是杰作, 又指出了它们境界的不够广阔高深, 而对于我们所要证明的问题来说, 管氏所云, 也与胡氏合契, 即《春江花月夜》的结构、音节、风格与卢、骆七古名篇的艺术特色相一致。如果这两家之言还只是间接地说到这一点, 那么, 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五则直接了当地说明了这篇作品“ 犹是王、杨、卢、骆之体” 。正因为张若虚这篇作品是王、杨、卢、骆之体, 即属于初唐四杰这个流派, 所以它在文学史上, 也在长时期中与四杰共命运,随四杰而升沉。

如大家所熟知的, 陈子昂以前的唐代诗坛, 未脱齐、梁余习。四杰之作, 对于六朝诗风来说, 只是有所改良, 而非彻底的变革。⑦ 所以当陈子昂的价值为人们所认识,其地位为人们所肯定之后, 四杰的地位便自然而然地下降了。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萄李商隐和陈师道虽然非常尊敬杜甫, 但却缺少他们的伟大前辈所具有的那样一种清醒的历史主义观点, 即首先肯定四杰在改变齐、梁诗风, 为陈子昂等的出现铺平道路的功绩, 同时又看出了他们有其先天性的弱点和缺点, 即和齐、梁诗风有不可分离的血缘关系。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二十五云“ 当时自谓宗师妙, 今日惟观对属能。” 义山自咏尔时之四子。“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杜少陵自咏万古之四子。王杨卢骆当时体,尔曹身与名俱灭,轻薄为文晒未休。不康江河万古流。又之三云纵使卢王操翰墨, 劣于汉魏近《风只骚》。龙文虎脊皆君驭, 历块过都见尔曹。这话很有见地。要补充的是李商隐和陈师道这种片面的看法, 也是时代的产物, 只是他们不能象杜甫那样坚持两点论罢了。陈子昂《陈伯玉文集》卷一, 《与东方左史鱿修竹篇序》已经指斥“ 齐、梁间诗采丽竞繁, 而兴寄都绝。” 而韩愈的抨击就更加猛烈, 在《荐士》中说“ 齐梁及陈隋, 众作等蝉噪, 搜春摘花卉, 沿袭伤剿盗。”将其说得一无是处了。而文学史实告诉我们, 韩愈这种观点, 对晚唐、北宋诗坛具有很大的影响和约束力。《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五、《薛瞩

云泉诗提

要》云不管后人对这两篇的句法结构及主语指称的理解有多大的分歧, ⑧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当时有人对四杰全盘否定, 而杜甫不以为然。

在晚唐, 李商隐《漫成五章》之一云沈朱裁辞矜变律, 王杨落笔得良朋。⑧当时自谓宗师妙, 今日惟观对属能。宋承五代之后, 其诗数变, 一变而西昆,再变而元钻。三变而江西。江西一派, 由北宋以逮南宋, 其行最久。久而弊生, 于是永嘉一派以晚唐体矫之, 而四灵出焉。然四灵名为晚唐, 其所宗实止姚合一家, 所谓武功体者也。其法以清切为宗, 而写景细琐, 边幅太狭, 遂为宋末江湖之滥筋。在北朱, 陈师道《绝句》云此生精力尽于诗, 末岁心存力已疲。不共卢王争出手, 却思陶谢与同时。其所为宋诗流变勾画的轮廓, 大体如实, 根据我们对“ 诗分唐宋乃风格性分之殊, 非朝代之别”的认识, ⑩ 则宋代诗风, 始则由唐转宋, 终于由宋返唐, 虽四灵之作, 不足以重振店风, 但到了元代, 则有成就的诗人如刘因、虞、杨、范、揭、萨都刺、杨维祯, 都无不和唐诗有渊源瓜葛, 而下启明代“ 诗必盛唐”的复古之风, 也是势有必至的。从李东阳到李梦阳, 他们之提倡唐诗,主要是指盛唐, 并不意味着初唐四杰这一流派也被重视。真正在杜甫《戏为六绝句》以后, 几百年来, 第一次将王、杨、卢、骆提出来重新估价其历史意义和美学意义的, 则是李梦阳之伙伴而兼论敌的何景明。《何大复先生集》卷十四有《明月篇》一诗, 诗不怎么出色, 但其序却是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其文云仆始读杜子七言涛歌, 爱其陈事切实, 布辞沉着, 鄙心窃效之, 以为长篇圣于子美矣。既而读汉、魏以来歌诗及唐初四子者之所为而反复之, 则知汉、魏固承《三百篇》之后。流风犹可征焉。而四子者, 虽工富丽, 去古远甚,至其音节, 往往可歌。乃知子美辞固沉着, 而调失流转, 虽成一家语, 实则诗歌之变体也。夫诗, 本性情之发者也, 其切而易见者, 莫如夫妇之间, 是以《三百篇》首乎雄鸿, 六义首乎风。而汉、魏作者, 义关君臣朋友, 辞必托诸夫妇, 以宣郁而达情焉, 其旨远矣。由是观之, 子美之诗博沙世故, 出于夫妇者常少, 致兼雅颂, 而风人之义或缺, 此其调反在四子之下软? ?然会在“ 后贤”心目中提高久付湮沉的“ 王杨卢骆当时体” 的地位, 则是无疑的。四杰的地位提高了, 则属于四杰一派的作品也必然要被重视起来。这也就是为什么自李攀龙《古今诗删》以下, 众多的选本中都出现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理由所在。这篇诗是王、杨、卢、骆之体,故其历史命运曾随四杰而升沉。这是我们理解它的起点。当明珠美玉被人偶然发现, 发出夺目的光彩之后,

它就不容易再被埋没了。后来者的责任只是进一步研究它, 认识它, 确定它的价值。从晚明以来的批评家对这篇杰作的艺术特色, 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其中涉及主题、结构、语言、风格等。这些, 已别详拙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集评》, 这里就不再复述。值得注意的是, 经过许多人长期研究之后, 清末王阁运在这个基础上, 大胆地指出了这篇作品之于四杰歌行, 实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陈兆奎辑《王志》卷二, 《论唐诗诸家源流答陈完夫间》条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 孤篇横绝, 竟为大家。李贺、商隐, 绝其鲜祠, 宋词、元诗, 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即使在“ 诗必盛唐”的风气之下, 这种意见也是很令人震惊的, 因为它和传统观点距离得太远了, 认为四杰歌行在杜甫之上, 有谁敢承认呢无怪王士镇《渔洋山人精华录》卷五, 《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之二十一有“ 接迹风人《明月篇》, 何郎妙悟本从天,王杨卢骆当时体, 莫逐刀圭误后贤” 之叹了。何、王二人所论, 谁是谁非, 不属于本文范围, 姑不置论, 但何景明以其当时在文坛的显赫地位, 具此“ 妙悟, 为高论, 必这为后人经常引用的“ 孤篇横绝, 竟为大家”的评语, 将张若虚在诗坛上的地位空前地提高了。因为“ 大家”二字, 在我国文学批评术语中, 有其特定的含义, 它是和“ 名家”相对而言的。只有既具有杰出的成就又具有深远的影响的人, 才配被称为“ 大家” 。只靠一篇诗而被尊为“ 大家” , 这是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 王、杨、卢、骆四人就从来没有获得过这种崇高的称号。因此, 这一评语事实上是认为,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一方面, 是出于四杰, 王氏对前人此论没有提出异议皿而另一方面, 又确已超乎四杰。这是对此诗理解的深化。抗日战争时期, 闻一多在昆明写了儿篇《唐诗杂论》, 其中题为《宫体诗的自赎》的一篇, 对张若虚这篇杰作, 作了尽情的歌颂。闻先生认为“ 在这种诗面前, 一切的赞叹饶舌, 几乎是袭读。”诗篇的第十一句到第十六句, 比起篇首八句来, 表现了“ 更复绝的宇宙意识, 一个更深沉更寥廓的境界, 在神奇的永恒面前, 作者只有错愕, 没有憧憬,没有悲伤” 。对于第十一、十二、十五句中提出的每一问题, “ 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 他更迷惘了, 然而也满足了。”对于第十七句以下, 开展了征夫、思妇的描写, 则认为“ 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 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 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 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 。闻先生因此赞美说“ 这是诗中的诗, 顶峰上的顶峰。”

将近四十年之后, 李泽厚先生对上述闻先生对此诗的评价, 进一步作出了解释⑩。他不同意闻先生说作者“ 没有憧憬, 没有悲伤”的说法, 而认为“ 其实, 这首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 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 ? ?所以, 尽管悲伤, 仍然轻快, 虽然叹息, 总是轻盈。” “ 永恒的江山, 无限的风月给这些诗人们的, 是一种少年式的人生哲理和夹着悲伤、怅惘的激励和欢愉。闻一多形容为“ ‘神秘, 、‘迷惘, 、‘宇宙意识, 等等, 其实就是这种审美心理和艺术意境。”李先生的著作如何科学评价是一回事, 不过,在对《春江花月夜》理解这一点上, 李先生的说法, 比起闻先生来, 显然又跨进了一步。闻、李两位的论点显然不是王阁运及其以前的批评家所能措手的。与此相较, 我们对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一文载《饮冰室合集》中有关此诗的评论, 也感到平庸。这只是接受过现代的哲学、美学以及对马克思主义有所研究的学者才能如此地看间题, 从而得出前所未有的新结论。他们对此诗意义的探索, 无疑地丰富了王氏所谓“ 孤篇横绝, 竟为大家” 二语的内涵, 即提高了这篇作品的价值和地位。而其所以能发前人之所未发, 也显然带有鲜明钓时代烙印。这, 应当说, 是对此诗理解的进一步深化。以上, 就是张若虚这篇《春江花月夜》由明迄今的逐步被理解的情况。与此同时, 它也难免有被误解的地方。如王阎运和闻一多都将张氏此诗归入宫体, 现在看来, 就是一种比较重要的, 不能不加以澄清的误解。《旧唐书· 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 太乐令何青又善于文咏, 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⑩这, 也许就是王、闻二位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当成宫体的依据。他们一则赞美它是“ 宫体之巨澜” , 一则肯定它“ 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 , 着眼点不同, 然而都是误解。这是因为, 在历史上, 宫体诗有它明确的定义。《梁书· 简文帝纪》云雅好题诗, 其《序》云“ 余七岁有诗癖, 长而不倦。然伤于轻艳, 当时号日宫体。”同书《徐搞传》云摘属文好为新变, 不拘旧体, 为太子家令, 兼掌管记, 寻带领直。文体既别, 春坊尽学之。宫体之号始此。《隋书· 经籍志》集部序云梁简文之在东宫, 亦好篇什。清辞巧制,止乎社席之间雕琢蔓藻, 思极闺阂之内。后生好事, 递相放习, 朝野纷纷, 号为宫体。流宕不已, 迄于丧亡, 陈氏因之, 未能全变。西》诸篇。子建、繁钦, 大其波澜, 梁代父子,始成格律。相沿弥永, 久而愈新。以其寄禽闺阔, 感发易明, 故独优于诸格。后之学者, 已莫揣

其本矣。唐杜确《岑嘉州集序》云梁简文帝及庚肩吾之属, 始为轻浮绮靡之名日宫体。自后沿袭, 务为妖艳。这都是宫体的权威性解释。根据这些材料,可见宫体的内容是“ 止乎裕席之间” , “ 思极闺闹之内,’, 而风格是“ 轻艳” 、“ 妖艳” 、“ 轻浮绮靡” , 始作者则是为太子时的萧纲以及围绕在他周围的宫廷文人如徐摘、庚肩吾诸人。

如果上面所说的符合于历史事实, 那么, 我们就不能不承认, 宫体和另外大量存在的爱情诗以及寓意闺闹而实别有托讽的诗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在描写肉欲与纯洁爱情所使用的语言以及由之而形成的风格也是有区别的, 不应混为一谈。而王阎运与闻一多的意见恰恰是以混淆宫体诗与非宫体的爱情诗的界限为前提的。

在王简辑《湘绮楼说诗》卷一中, 王阁运曾认为“ 沈休文旧有《六忆诗》, 亦宫体也” 。这话是有道理的。但他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为“ 宫体之巨澜” , 这个宫体, 就已经超出了它的原始意义。而为了证明这一论点, 他竟认为二李以及宋词、元诗都和这一杰作有渊源关系, 又扯得更远了。王氏弟子陈兆奎在他的老师这段意见之后, 加了如下的按语奎案昌谷五言不如七言, 义山七言不如五言, 一以涩练为奇, 一以纤绮为巧, 均思自树一帜, 然皆原宫体。宫体倡于《艳歌》、《陇进一步说明了王氏师弟之所谓宫体, 实即以男女之情为题材的抒情诗, 所以他们进而把爱情诗的源流当作宫体的源流。这是一种既没有文献根据, 也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说法。因此, 我们认为, 王阎运对张若虚以孤篇而成大家的评语, 固然可以使我们加深对于《春江花月夜》的理解, 但他认为这篇诗乃是宫体, 却是一种误解。同样, 闻一多也把宫体诗的范围扩大了, 虽然他走得没有王氏师弟那么远。在这方面, 闻先生的观点是矛盾的。一方面, 他清醒地指出“ 宫体诗就是宫廷的, 或以宫廷为中心的艳情诗, 它是个有历史性的名词。所以严格的讲, 宫体又当指以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及陈后主、隋场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艳情诗。”这是完全正确的。可是, 另一方面, 接着他又把初唐一切写男女之情乃至不写男女之情的七言歌行名篇, 都排起队来, 认为是宫体诗, 说它们的出现是宫体诗的自赎。这些作品有卢照邻的《长安古意》, 骆宾王的《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代女道士王灵妃答李荣》, 刘希夷的《公子行》、《代悲白头翁》, 而排尾则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结论是“《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宫体诗, ? ?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但这些与“ 以宫廷为中心的艳情诗”关涉很少, 甚至毫无关涉的作品, 有

什么理由说它们是宫体或是宫体经过异化后的变种和良种呢闻先生没有论证。我们检验一下两者的血缘关系, 实在无法承认这是事实。梁、陈文风, 影响初唐, 这是不成间题但已经发生变化的隋代文风也同样影响初唐, 而闻先生却没有付与足够的注意, 所以他主观地认为“ 北人骨子里和南人一样,也是脆弱的, 禁不起南方那美丽的毒素的引

诱, · ·一除薛道衡《昔昔盐》、《人日思归》、隋场帝《春江花月夜》三两首外, 他们没有表现过一点抵抗力。”从作家当时的创作实践来看, 这些话也都是不符合事实的。和闻先生选出来作为这一个历史时期污点的标本的若干篇宫体诗对照, 标举雅正的沈德潜在他所选的《古诗源》中, 也选了若干首北朝及隋诗这些作品, 正显示有些诗人禁得起南方那美丽的毒素的, 他们表现了相当强的抵抗力。在《古诗源· 例言》中, 沈氏已径指出照邻的《长安古意》等篇出现之前, 已经有许多作为新时代新局面先驱的作品, 而这一方面在文学上, 是许多有见识的作家抵抗毒素的结果, 另一方面, 在政治上, 是隋帝国统一后, 要求文艺服从当时政治需要的结果。

隋场帝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作家, 有一种比较独特的二重性。他是宫体诗的继承者, 又是其改造者。就拿《春江花月夜》来说吧, 据日唐书· 音乐志》的记载, 陈后主等所撰的, 无疑地是属于宫体的范畴, 虽然它们已经亡佚, 今天无从目验。但隋场帝所写如下两篇隋场帝艳情篇什, 同符后主, 而边塞诸作, 矫然独异, 风气将转之候也。杨处道素清思健笔, 词气然。后此射洪、曲江, 起衰中立, 此为之胜、广矣。⑩暮江平不动, 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 潮水带星来。夜露含花气, 春潭漾月辉。汉水逢游女, 湘川值两妃。而《隋书· 文学传序》对于这一时期的文学,更有一段在今大看来基本上仍然正确的叙述‘已说梁自大同之后, 雅道沦缺, 渐乖典则, 争驰新巧。简文、湘东, 启其淫放徐陵、庚佑, 分路扬镶, 其意浅而繁, 其文匿而采。词尚轻险, 情多哀思。格以延陵之听, 盖亦亡国之音乎周氏吞并梁、荆此风扇于关右。狂简斐然成俗, 流宕忘反, 无所取裁。高祖初统万机, 每念断雕为朴, 发号施令, 咸去浮华。然时俗词藻, 犹多淫丽, 故宪台执法, 屡飞霜简。场帝初习艺文, 有非轻侧之论。任乎即位, 一变其风。其《与越公书》、《建东都诏》、《冬至受朝诗》及《拟饮马长城窟》, 并存雅体,归于典制。虽意在骄盈, 而词无浮荡, 故当时缀文之士, 遂得依而取正焉。闻先生也不能不将其归入对南方美丽毒素的有抵抗力的作品之列。《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

, 以上面隋帝两篇为首, 以下是精诸葛颖一篇花帆度柳浦, 结揽隐梅洲月色含江树, 花影拂船楼。庸张子容两篇林花发岸红, 气色动江新。此夜江中月, 流光花上春。分明石潭里, 宜照洗纱人。甫怜瑶佩, 仙妃难重期。沉沉绿江晚, 惆怅碧云姿。初逢花上月, 言是弄珠时。这些论述都证明了, 和宫体诗, 更正确地说, 是和梁、陈轻艳的诗风相对立, 早在卢这五篇, 就是张若虚在写《春江花月夜》时所能读到的部分范本。闻先生既然将隋场帝的那两篇放在对南方美丽的毒素有抵抗力的作少品范畴之中, 那么, 似乎也难以将诸葛颖和张子容的三篇放在对毒素有抵抗力的作品范畴之外。由此可见, 作为乐府歌辞的《春江花月夜》虽然其始是通过陈后主等的创作而以宫体诗的面貌出现的。但旋即通过隋场帝的创作呈现了非宫体的面貌。而张若虚所继承的,如果说他对其前的《春江花月夜》有所继承的话。正是隋扬帝等的而非陈后主等的传统。作品俱在, 无可置疑。闻先生忽视了在隋代就已经萌芽的诗坛新风, 而将宫体诗的“ 转机”下移到卢、骆刘、张时代, 这就无可避免地将庚信直到杨素、隋场帝等人的努力抹杀了, 而同时将卢、骆、刘、张之作, 划归宫体的范畴, 认为他们的作品的出现, 乃是“ 宫体诗的自赎” , 就更加远于事实了。这也只能算是对《春江花月夜》的误解。王间运与闻一多所受教育不同, 思想方法亦异, 但就扩大了宫体诗的范围而导致了对《春江花月夜》的误解来说, 却又有其共同之点。这就是对复杂的历史现象理解的表面性和片面性。以上就是我们所知道的从明代以来这篇杰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的大概情况。每一理解的加深, 每一误解的产生和消除。都能找出其客观的和主观的因素。认识, 是无限的。今后, 对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理解将远比我们现在更深。虽然也许还不免出现新的误解。①②③明高揉《唐诗品汇》卷三十七将他列入有姓氏, 无宇里世次可考九人, 中的一人。迄今为止, 只有胡小石光炜师所撰《张若虚事路考略》尽可能地搜集了有关这位诗人的资料, 然仍甚简略。文载艺林社编《文学论集》, 亚细亚书局一九二九年出版。引日唐书· 经籍志》及《新唐书· 艺文志》均未著录张集, 亦未著录张氏其它若作。卞先生所撰《失传之唐人选唐诗小考》尚未发表,此据其一九八一年六月二十日致作者信。④ 《唐诗正声》二十二卷,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卷十九著录, 云“ 又一本称正音》, 兰十二卷。开未见, 不知有张氏此诗否。⑥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九。《李攀龙古今诗删提要》云“ 流俗所行, 别有攀龙《唐诗选》。攀龙

实无是书, 乃明末坊贾割取《诗删》中唐诗, 加以评注。别立斯名。”我未能见到《古今诗删》, 知道《诗删》中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是根据托

名李编的《唐诗选》卷二所载此诗而推断出来的⑥ 闻一多《四杰》一文载《唐诗杂论》, 《闻一多全集》第三册。认为王、杨长于五律而卢、骆长于歌行。因此四杰应当分为两组, 是不对的。刘开扬《论初唐四杰及其诗欲载《唐诗论文集》已加辨证, 拢们同意刘先生的意见。⑦ 彭庆生《陈子昂诗注》附录诸家评论中, 论及此点青不少, 可以参阅。⑧ 郭绍虞《杜甫戏为六绝句集解》对诸家异说, 搜罗详尽, 分析精审, 可以参阅。⑧ 马茂元《论骆宾王及其在“ 四杰”中的地位》载《晚照楼论文集》引此诗, 注云“ 这里举‘王、杨, 以概‘卢、骆, , 是因为受到诗句字数的限制, 不说‘卢骆, 或‘ 四杰, 而说‘王、杨‘ , 是因为平仄声和对仗的关系。”此说其是。杜、李之举卢、王以概四杰, 亦同。⑧ 钱镭书说。觅《谈艺录》此条。《明史· 李梦阳传》, “ 梦阳才思雄耸, 卓然以复古自命, ·一倡言文必秦汉, 诗必盛唐, 非是者勿道。”‘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一, 《大复集提要》云“ 王士镇《论诗绝句》? ?乃颇不以景明为然,其实七言启自汉氏, 率乏长篇。魏文帝《燕歌行》以后, 始自为音节。鲍照《行路难》始痢成变调,继而作者, 实不多逢。至永明以还, 蝉联换韵,宛转抑扬规模始就。故初唐以至长庆, 多从其格即杜甫诸歌行, 鱼龙百变, 不可端倪, 而《洗兵马》、《高都护骆马行》等篇, 亦不废此体。士祺所论, 以防浮艳涂饰之弊则可, 必以景明之论足误后人, 则不免于惩羹而吹童矣。’,按何、王两家立论虽然针锋相对, 但都是将“ 风人之义”与流转之调, 即内容与形式作为一个有机统一体来讨论的。《提要》却偏就七官长篇形式多变这一点来扬何抑王, 未免隔靴痒。又按沈德潜《说诗阵语》卷上云“ 四语一转, 蝉联而下, 特初唐人一法, 所谓‘王杨卢骆当时体, 也。”这种说法, 也是从形式上着眼, 不免简单化, 其失与《提要》

同。《美的历程》第七攀《盛唐之音》, 第一节, 《青春·李自入《乐府谛集》卷阅十七引此文作《晋书》, 显属误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21:47: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891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