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25.诗词五首实用教学设计
涡阳八中臧文清
【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
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
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
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
境界。
饮酒
陶渊明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
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曾三次出
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他的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第
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田园生活被他用诗高度纯洁化和美化,变成了痛苦
的现实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他的诗表现了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
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
谐。
【学习背景】
陶渊明所生活的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当地方小官期间,
每逢上级来地方巡视,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他很厌烦这种情形,“不
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
年)。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
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
生活。
【知识链接】
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是以东晋诗人陶渊明为代表的、通过描写田园自然风光以表达恬淡
情怀的诗歌流派。
一般地说,田园诗人都以自然风光、田园景色及乡村生活为诗歌的表现对象,
抒发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回归自然和恬静古朴生活的向往,并由此折射
出诗人不慕名利的旷达心境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懑心情。在艺术手法上,崇尚平淡
充实,追求朴素自然。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是田园诗的鼻
祖。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对唐朝的王维、
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读音停顿】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lú)/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歌翻译】
居住在喧嚣的尘世,为什么生活是如此的平静、心灵是如此的安宁呢?原来
是自己保留着一颗远离俗世的心。这几句语言朴实,却道出了他自己的心境和生
活的真谛。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了南山。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
都显得那样美妙,那么富有人情,都能让人忘记周围的一切,让人体会到生活的
真谛。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
【诗歌赏析】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
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
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
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改成“望”不好,“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
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
缺乏“悠然”之情味了。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该怎样理解?
明确: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用怎
样的语言来表达了。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含有的生活的真意,又
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
饮酒(其五)
陶渊明
记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忘世
议论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忘世
(设问)
描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忘我千古名句
(物我两忘)(悠然自得)
描写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忘我
抒情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忘言
主旨:这首诗景、情、理、水乳交融,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田园生活
的热爱。
【拓展延伸】
1、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陶渊明的思想精神?
明确: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
望自由,总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这在当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
一种反叛,因此有积极意义。但是,要改造社会,消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
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
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2、你能说出关于酒的诗句吗?
明确:(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
(2)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杜甫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春望
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其
诗被称为“史诗”。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
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
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
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
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
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
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
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读音停顿】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
【诗歌翻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身在异乡音讯难得,家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诗歌赏析】
1、《春望》一诗抓住哪些词语和意象来表达心情?
明确:国“破”——国家支离破碎;
草木“深”——更令人满目凄凉;
花溅泪、鸟惊心——衬托诗人因国破家亡而产生强烈伤痛的感情;
“抵万金”——表达诗人对妻子儿女及家中亲人的思念;
“搔”——不胜簪:头发稀疏不能插针簪,衰老得快,忧国、伤时、思家所
致。
2、如何理解《春望》一诗中诗人的形象?
明确:读了全诗,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站在残破的长安城中,目睹春华,耳闻鸟
啼,感伤国事,思念妻儿,潸然泪下。他希望战乱早日平息,他盼望得到妻儿的
消息。他抓了抓那因忧伤而日渐稀少的白发,发现少得都有些插不住簪子了。一
位思家恋国、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春望(五律)
杜甫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见
(反衬人烟稀少)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感(触景生情以乐写哀)
(承上)(启下)
(互文)
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所盼
(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迫切心情)
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忧(忧思深沉)
(忧愁万分、憔悴不堪)
主旨:抒发了感时恨别、忧国思亲之情。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忧国忧民的名句?
明确:①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②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③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⑤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⑥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⑦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⑧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雁门太守行
李贺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
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
归足成诗篇。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他
的诗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
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人称“奇才”“鬼才”,被人称为“诗鬼”,著有《李长吉歌行》。
【写作背景】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从有关《雁门太守
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当时是
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17岁。
【读音停顿】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yānzhi)/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zhòng)/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xié)/玉龙/为君死。
【诗歌翻译】
敌军像黑云一般压向城池,好像要把城墙摧垮。日光照在守军的铠甲上,如
鱼鳞一般闪耀着金光。
秋色中,遍地弥漫着厮杀的号角声。边塞的泥土在紫色的晚霞的映衬下凝成
了胭脂色。
深夜里,部队半卷着红旗向易水河进发。浓重的寒霜湿透了鼓皮,低沉的鼓
声在四周回荡。
为了报答君王招纳贤才的厚爱,我宁愿手提宝剑战死在沙场。
【诗歌赏析】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哪些词语写出了紧张的战地气氛?
明确:压、摧:两个动词,夸张的手法,把敌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
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我方城池摇摇欲坠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
来。
甲光:与“黑云”相对,写城内的守军,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此刻他们正
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未及开战,便觉杀气腾腾,奇妙无比。
黑云:比喻,把敌军攻城比作黑云,突出了紧张气势。
2、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明确:“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行军,
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3、诗中引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
明确:“临易水”引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的典故。表现将士们意气风发,勇
往直前,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豪情。
“黄金台”引用燕昭王黄金台求天下奇才的典故。表现将士们报效祖国视死
如归的精神。
雁门太守行
李贺
比喻夸张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气氛紧张形势危急)(严阵以待士气高昂)
侧面描写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惨烈残酷
(听觉)(规模大)(视觉)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乘夜奔袭)(悲壮)
点明主旨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典故含蓄
(报效朝廷)
主旨:本诗描绘的是将士们在边境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艰苦卓绝
的斗争精神和誓死报国杀敌的决心。
构思奇特,想象丰富。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战争的诗句?
明确:①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②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③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④陈陶: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
春闺梦里人!
⑤杜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⑥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赤壁
杜牧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名相杜佑孙。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
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
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
并称“小李杜”。其诗题材广阔,笔力峭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以济世之才
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有《樊川文集》。
【写作背景】
杜牧于会昌二年(842)出任黄州刺史期间,曾游览黄州赤壁矶。站在滔滔东
去的大江之滨,观“赤壁”而思史,回忆三国时代在鄂州赤壁矶所发生的吴蜀联
军大败曹兵,想起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抚今追昔,兴之所至,挥笔写
下了这著名的咏史诗。
【读音停顿】
赤壁
杜牧
折戟(jǐ)/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cháo)。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歌翻译】
折断的铁戟沉在江底积沙中还没有锈蚀,拿来磨光洗净还能认出他属于过去
的朝代。
倘若东风不给周瑜火攻曹军的方便,那么大乔和小乔这两个绝代美人,就会
被曹操抓走锁进铜雀台。
【诗歌赏析】
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片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的议论
作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是哪句?这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历史眼光?抒发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明确:“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人一反传统的看法,从不被人怀疑的地方提出疑问,发表议论,反映他明
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见解。
借曹操和周瑜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赤壁(七绝)(咏史诗)
杜牧
记叙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写实)
(铺垫)(兴感之由)
议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感慨)
主旨: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告诫统治者
不要有侥幸心理。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杜牧的哪些名句吗?
明确:①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②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④借问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⑤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渔家傲
李清照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
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
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论词强
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
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词》,已散佚。
【读音停顿】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
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诗歌翻译】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
何处。
天空连着汹涌的波涛和早晨的云雾,银河像要转动,千艘帆船逐浪如起舞。
恍惚中我好像来到了天帝的居所,听见天帝殷勤地问我想要去哪里。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
山去。
我回答说前路漫长而渺茫,又感叹天色已近黄昏,学作的诗歌,空有惊人的
句子。
长空九万里,大鹏正在风中展翅飞翔,风啊你不要停,把我这轻快的小船吹
到蓬莱的仙山上去吧。
【诗歌赏析】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两句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何处?
明确:“接”和“连”用得好。这两个词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
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转”和“舞”用得好。这两个词,形象地写出了人在风浪中颠簸的感受。
2、“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由上片写梦境过渡到下片抒情。
3、怎样理解“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明确:这句子的意思是说人世间不自由,尤其是封建时代的妇女,纵使学诗有惊
人之句,也依然是“路长日暮”,找不到她理解的境界。
4、怎样理解“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明确:“九万里”化用《庄子·逍遥游》句子,对风进行烘托描绘,境界宏阔。
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词人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仙山,体现词
人胆气之豪,境界之高。
5、归纳主旨
明确:表达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6、这首词有什么风格特点?
明确:想象丰富、意境壮阔、豪迈奔放、气势磅礴,词风豪放,具有浪漫主义风
格。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李清照的哪些名句?
明确: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②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③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⑤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15:28: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4873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